第717章 丽云KODAK(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ccd厂商们也曾尝试反抗。但独特的生产工艺,注定他们要自己爬科技树。建新厂等都需要时间。
  一步先,步步先。
  后世,cmos摄像头是靠着手机市场打败的ccd。现在,就连照相机市场,ccd都守不住了。
  尽管cmos摄像头,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像质量跟传统相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仅仅靠着两百万像素的噱头,就足够吸引买家为其付费了。
  cmos的低耗电量,也降低了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和难度。按照最新的成本估算,一台相机的成本,可以被控制在500美元以下。这样就初步有了商业和市场的价值。
  用户是愿意为一两千美元级别的数码相机,买单的。
  按照年销量10万台数码相机来计算。仅仅这个市场,年利润可以保底5亿美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蓝海!
  一时之间,冰城滑盖云集。飞冰城的国际航班,一票难求。
  不仅仅是相机厂家,所有感兴趣的家电巨头都来了。
  当前市场上,主流相机厂商是以日本阵营为主。
  日本各厂家合作的意愿也相当强烈,但他们始终面临一个尴尬局面,那就是如何处理cmos摄像头和ccd摄像头之间的关系。
  几个大厂甚至想通过合作,把cmos与ccd产品组合起来,其中ccd作为高端产品,cmos作为低端,以此争取最大的利益。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最自然的结果。
  在ccd技术上投下的成本,不可能放弃。
  但站在丽云科技的角度,就变得不可接受了。
  无缘无故的,产品一面世,就被定位于低端,这谁能受得了。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最终选择了美国kodak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kodak早就有了数码相机的概念,但摄像头不给力,无法拿出实用产品。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由于kodak的内部斗争,数码相机项目被压制了。
  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前几年,数码摄像头都掌握在日本厂家的手里,现在又被丽云科技弯道超车。
  这次的机会,对kodak极为难得。
  丽云科技有图像芯片,但没有相机,光学方面的积累。kodak有相机制造经验,有品牌优势,双方正好互补。
  而且丽云科技显示出来的研发实力,也令kodak十分吃惊。就在谈判期间,为照相机特殊优化的五百万像素传感器已经流片成功。
  从丽云科技的角度来看,kodak不仅带来了照相机相关技术,还有市场。肯花千多美元,为不怎么完善的科技产品买单,最大的消费者群体,就在美国。
  各方都对此次合作,诚意十足。
  谈判的结果,丽云科技与kodak合资成立丽云kodak。
  丽云公司以相关数码相机专利,cmos的5年独家销售权,和2000万人民币入股,占合资公司51%的股份。kodak以在佛罗里达的一间照相机生产厂,相机相关的光学技术以及专利,还有2000万美元,占49%的股份。
  合资公司成立后,生产先以美国为主,产品将以kodak的品牌进行营销。
  冰城也会建立数码相机的生产线,但规模不大,主要目的是为丽云科技的研发服务,算是中试基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