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4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文干不过也就养了一千左右的私军,剩下的粮米呢?”
  “你若不开口,必然族诛,说不定还要连累母族、妻族……”李善转头问:“此人母族、妻族?”
  萧瑀神色微动,“此人母族倒是庶民,但妻子乃出自渤海封氏。”
  “渤海封氏?”李善作讶然状,“封相?”
  萧瑀微微点头,可以说这一次的仁智宫事件,将几乎所有的宰辅都卷了进来,杨恭仁、陈叔达、裴寂、裴世矩都跑不掉,萧瑀也被指令协助李善审问,唯独封伦没有被卷进来。
  更重要的是,封伦兼任天策府司马,是秦王一脉的中坚力量,也是除了李世民之外,职位最高的一个。
  李善咂咂嘴,“罢了,渤海封氏……那只能是你周家了,已然发文去河东,搜捕你一家老小。”
  跪在下面的周舫瑟瑟发抖,李善用推心置腹的口吻说:“说吧,其实已经有人招供了。”
  周舫身子抖了抖,李善继续道:“孤没骗你,杜楚客已然承认,玉壶春酒肆的粮米大都来自宜君仓。”
  “什么?!”萧瑀脸色大变,不由得起身道:“殿下可查证确凿?”
  萧瑀的妻子是前隋独孤皇后的侄女,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的姐妹,算下来,萧瑀的妻子与李渊是姑表兄妹。
  所以在宰辅中,除了裴寂之外,就属萧瑀与李渊的关系最为亲密,很清楚李渊的心思……这次将帽子扣在太子还是齐王头上,这是无所谓的,但最好将二郎李世民给摘出去,然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废太子,让秦王入主东宫。
  从武德四年至今五年多了,这场夺嫡让李渊也是心神俱疲,他希望国家、朝政能迅速的稳定下来。
  在这个时候,魏嗣王李怀仁却似乎有意攀扯秦王……杜楚客无所谓,但其叔父杜淹却是天策府的属官,而且还是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的幕后主使,现在却与宜君仓扯上了关系。
  与宜君仓扯上干系,那就很可能会顺带着关联上养私兵谋逆的杨文干。
  越往里面想,萧瑀脸色就越难看,跪在下面的坊州司库参军周舫还是封伦的族婿,同样也与秦王扯上了干系。
  萧瑀冷冷的看着李善,“若无实证,殿下不可乱言。”
  孙伏伽也不吭声了,这里面的水太浑了,自己还是不趟的好。
  “还请萧相息怒。”李善笑吟吟的解释道:“其实前几日抵仁智宫,听诸位同僚尽叙经过,晚辈就有所揣测。”
  “不论其他,这场民乱必然不是预计之内的。”
  孙伏伽微微点头,萧瑀也心里赞同,因为这场民乱虽然使的齐王李元吉临时带走了一半守军的兵力,直接导致了凤凰谷被攻破,翠微殿险些被攻破,但谁都无法确定李渊会指派在历次战事中并没有杰出表现,反而屡屡犯蠢的李元吉领军。
  如果是尉迟恭、苏定方、段志玄这些名将,杨文干还有起兵的胆量吗?
  “宜君仓内如果粮米充足,那杨文干养的私兵也不至于去洗劫村落,引发民变了。”李善侃侃而谈道:“那么多粮米去了哪儿?”
  “这不重要!”萧瑀毫不客气的说:“陛下命你查清叛乱由来,坊州属官私卖粮米,当另外处置。”
  李善一摊手,“晚辈是因为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才上禀陛下,传召杜淹、杜楚客。”
  “谁知道杜楚客抵达仁智宫后,初初一问,就提及玉壶春酒肆粮米出自宜君仓……难道让晚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萧相别忘了……”李善说着冲一旁的宫人努努嘴。
  每场审问,对每个人的审问,李善特地从李渊身边借了近侍来誊抄以备,换句话说,审问杜楚客……也是有誊抄记录的。
  萧瑀脸有些发黑,视线转向范十一,“何人问杜楚客?”
  “霍国公、殿中监并吏部员外郎凌公。”范十一瞄了眼李善,心想这次倒是运气不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