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9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啊。”李善叹道:“若是苏定方入河东,虽必不至于内乱,但上下难以齐号令,与战事有害无益。”
  “除非能取道任城王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但如今战事正酣,如何能临阵换帅?”裴世矩轻笑道:“张仲坚能领灵州军,不也是这个原因吗?”
  李善仰着头看着裴世矩身后的墙壁,半响后才问:“陇右道什么时候生变?”
  裴世矩嗤笑道:“怀仁这是说笑了。”
  “时间够吗?”李善也不在于,继续问道:“河东已然生变,陇右应该也不远了吧?”
  裴世矩微眯双眼打量着对面的青年,虽然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双方基本上都是打明牌了,但对方如此见微知著,还是让他颇为吃惊。
  特别是飞狐陉被攻破,河东必然大乱,对方还如此执着的盯着陇右道,心志之坚毅,不为动摇……
  “知道为什么孤望赵国公领兵吗?”
  裴世矩笑道:“无非以防万一。”
  “是啊,若是东宫绝境逢生,以闻喜裴氏满门为挟。”李善也笑了,“实在有些无耻。”
  “谈不上,谈不上。”裴世矩摇头道:“若是绝境逢生,自然是你死我活。”
  李善叹息道:“有家族之念,无家国之念,可悲复可叹。”
  看着李善离去的背影,裴世矩沉默无语,这种观念几百年流传世间,无家族之念,家族就会毁于世间,有家国之念,国家还不是走马换灯一般忽起忽落吗?
  李善走出朱雀门,来到这个时代,他见识到了无数的世家门阀子弟,甚至与清河崔氏联姻,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的感受到这些世家子的心态。
  裴世矩不在乎建国不满十年的大唐会不会分崩离析,只在乎闻喜裴氏和自己。
  如果河东那边撑不住,而陇右道突然生变,东西两侧均大为凶险,长安城能不能保得住都是问题,即使秦王时隔多年再次领军,结局也很难说,更别说身后还有李建成和裴世矩。
  李善迈出朱雀门,面色阴沉,招手叫来了范十一。
  裴世矩没有家国之念,但我是有的,我如何能容忍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唐就这么灰飞烟灭呢?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裴世矩,你就不要怪我不讲规矩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残破
  在李善这边发狠的时候,整个代州都已经沦陷了,混乱、杀戮、劫掠发生在每一处。
  在突利可汗的汗旗进入雁门关后,战火迅速蔓延到了忻州。
  明光铠已经破损多处的李道玄咬着牙伸出胳膊,一个亲卫正在给他裹伤,昨晚对峙五千突厥,刚开始还稍好,但随后雁门大火……不能不放火啊,薛万钧已经发现大股突厥连夜赶来了。
  虽然一把火烧掉了粮草,但也导致了雁门、代县、崞县本就混乱的局势糜烂不堪,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丢弃的铠甲、军械甚至是粮草,疏散的民众夺路相逃,谁都知道突厥一旦破关,必然举起屠刀。
  本就惶然的步卒也随之散乱,都已经不成建制了,秦武通、薛万钧、李义琰竭力管束,但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等到天色微凉,突利可汗的汗旗入驻雁门关后,李道玄被迫南撤,再不走就走不掉了……即使如此,突厥也没准备让李道玄轻松的退走,数股突厥骑兵轮番追击,李道玄只能勉强保持建制不至于溃逃。
  还好秦武通、薛万钧都是沙场老将,知道如果不能留有兵力阻击,突厥骑兵席卷而下,整个代州军都要全军覆没,所以在崞县以南,连续以步卒依托山脉阻击,再调集船只在滹沱河上。
  但即使如此,败局也难以挽回,午后时分,忻州秀荣县以南三十里处,大股突厥骑兵咬住了还在后撤中的步卒,李道玄不得不集中兵力布阵。
  三千骑兵加上五千步卒,对阵数万突厥骑兵,对方很可能还会陆续有数万骑兵加入战团,李道玄知道自己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不得不说,曾经在河北大败一战葬送三万唐兵的淮阳王李道玄再也不是那个愣头青了,他在这一战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卓越的指挥能力以及精准的判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