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7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尉迟恭、秦琼等勇将也是无言以对,只觉得是用了千钧力气,结果拎起来的只是根轻飘飘的稻草,好悬没将自己个跟斗。
  李世民思索片刻后,下马亲自扶起了几个将领,安慰道:“孤王不会毁诺,只问罪罗艺一人。”
  此时此刻,泾州境内,数十骑渡过泾水,迅捷无比的南下,为首的骑士虽然年轻,但却有英武之像,正是百泉令李楷,侧面身着劲装的青年身上还有包裹的伤口,竟然是应该在鸣沙大营的刘仁轨。
  十月初八,刘仁轨渡过黄河,探查到薛延陀大举南下,张仲坚立即遣派刘仁轨率十名士卒连夜赶往了原州,为此甚至不惜冒险在夜间出兵,在东侧、北侧闹出大动静来掩护刘仁轨。
  张士贵也是心神大乱,连夜让刘仁轨与一直留在萧关的百泉令李楷一同南下,赶赴长安报信,同时也要告知宁州刺史韦云起、陇州总管李孟尝。
  这时候的陇州总管李孟尝正焦头烂额,昨日黄昏时分,大震关被攻陷,李孟尝一个激灵,还以为是突厥绕道从陇右道攻来,立即带领大军赶往泾阳……结果发现竟然是天节军。
  李孟尝惴惴不安的遣派亲卫赶往长安,同时集中兵力随时准备勤王,他当然猜到了肯定是长安出了变故……秦王已经领大军去了河东,八成是东宫起兵谋逆。
  “什么?!”李孟尝这下子彻底慌了,长安现在情况不明,燕郡王罗艺带着至少两千骑兵已经赶往长安,如果是连夜赶路,此时应该已经抵达长安了。
  而李楷、刘仁轨却来通告,薛延陀大举南下,与渡过黄河的突厥联兵,已在昨日攻陷凉州,兵临兰州。
  李孟尝是李世民的嫡系,太清楚淮安王李神通的能力,现在后方可能出了问题,前方可能会有一场大溃败……李孟尝感到了绝望。
  李楷接过亲卫递来的水囊灌了几口,“还请遣派信使告知岐州总管,我等还要赶往长安。”
  “这时候去长安……”李孟尝不得不将天节军南下的事告知。
  李楷、刘仁轨对视了眼,两人都愣住了,怎么会这么巧?
  脸色阴沉的李楷不得不考虑最坏的结果,真的是太子李建成吗?
  很有可能是裴世矩的手段。
  思索片刻后,李楷咬着牙道:“换马,还是要赶往长安。”
  李孟尝也没有再说什么,不过遣派了数十个士卒随行……他心里有数,李楷应该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原因很简单,李楷的父亲虽然也是秦王嫡系,但伯父李靖却是延州道行军总管。
  就算太子谋逆得手,也必然要笼络李药师,理应不会对李楷动手,但李孟尝自己就难说了……虽然他出身赵郡李氏,而且还娶妻清河崔氏,但早年入山为盗,为族人不容。
  其实李孟尝也不用担心,如果李建成真的谋逆得手,王君廓一定会招抚他的……当年李孟尝入山为盗,头领就是王君廓,虽然之后分道扬镳,但终究有情分在。
  李孟尝现在要考虑的是,应该遣派兵力迅速赶往大震关,封锁陇州与陇右道的通道,还是要集中兵力往岐州方向退去。
  留给李孟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就在这时候,淮安王李神通率领的三万唐军连一天都没撑住,已然溃散。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危局(上)
  一统天下结束了几百年分裂局势的隋朝倒塌后,最后一个起兵的李渊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大抵的平定天下,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杰出,但也靠的绝不仅仅只是李世民一人。
  宗室中涌现出的大批将领成为了李渊建国立业一统天下的坚实后盾,李世民之外还有任城王李道宗、淮阳王李道玄、赵郡王李孝恭,除此之外还有战死河东的永安王李孝基,参与浅水原之战后来在武德四年迎战突厥战死的长平王李叔良。
  即使是被世人嘲讽的襄邑王李神符也算是沙场老将,但如淮安王李神通这样的惨败还是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用后来细细询问战局的李善的话来说……见过吃败战的,但没见过这么荒唐的败战。
  十月九日,晨。
  差不多就在李渊、李世民在两仪殿议事的时候,三千突厥骑兵进入兰州境内,攻打永登,不克后绕过县城径直南下。
  不过只是三千骑兵而已,坐拥万余主力唐军,而且还据金城关而守的陇右道行军总管李神通果断的选择了出战。
  酣战三刻,突厥毕竟兵力不足,始终不能击破唐军大阵,但就在这时候,远方烟尘大作……李神通心神俱裂,居然逃回了金城关,而且还无耻的关闭了城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