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书院之行(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请你先搞清楚,到底是谁抢夺了谁的江山,谁才是侵略者”为了说得更顺溜,下面这段话俞宛秋曾在纸上写过“第一任安南王乃是高祖嫡长子,高祖惑于后妻,废长立幼。天下谁不知道安南赵氏本为高祖皇帝的长房嫡系,你所谓的‘侵略者’,不过是被后娘赶跑的可怜嫡子的后代,这江山本该是安南赵氏的,上京皇宫里的那个才是真正的鸠占鹊巢。”
  “义士”们无法否定这个历史事实,只得从别的方面入手:“为人子者,当以孝为本,不言长者过。”
  俞宛秋顺着他们的话说:“就因为如此,安南初祖,即使被逐出家门,改为它姓,亦不敢有丝毫怨言。只是后代子孙心疼初祖的遭遇,想为他讨回公道。作为人子,为父辈伸冤,让他含笑九泉,难道不是最大的孝?”
  “义士”们卡壳了,猴子出言声援:“妇人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出来抛头露面,甚至参加军事会议,成何体统?”
  俞宛秋淡笑回道:“吾夫在军中,吾随军。吾夫召集部众议事,吾作陪,这不是相夫是什么?至于吾子,前几天才送回南都,因为他年幼体弱,受不了北方的酷寒,等几个月就会接回身边。总之,本太子妃随军,正为了相夫教子。莫非这位先生认为,太子在前线浴血奋战时,太子妃留在宫里享清福,这样才叫‘相夫教子’?”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哄笑。
  虽然被堵在大门口,俞宛秋却欣慰地发现,对她出言不逊地其实只有几个人,绝大部分的都没吭声,而是饶有兴致地听着,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目露痴迷。不管他们是什么神情,只要不是敌对就好。
  终于,前御史中丞宋谦之矍瘦如刀削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几不可察的微笑,拱手道:“太子妃请进。”
  俞宛秋微微颔首,再不让进去,她怀疑自己要昏倒了,昨晚为肺结核的事,她辗转难眠,就怕这病会传染到更多的人。若非书院这边也急需安抚,她今天会去医馆坐镇,而不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和一帮无聊文人斗嘴皮子。
  之所以会在孔子牌位前发生争执,说到底,是宋谦之有意刁难造成的。他发动这些人出来,表面上看起来是隆重欢迎,实际上是给她下马威,她若口才差一点,今天这场“太子妃训学记”就成了衢州百姓口耳相传的笑话。
  她原就怀疑,书院士子敢去闹事,多半是书院里有人暗中支持。喊口号的那几个人,一看就只有十几岁,年轻单纯,容易头脑发热,容易被人利用。
  本来她几乎确定是宋谦之捣鬼,但一番接触下来,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宋谦之就是个倔脾气的老头,人倒是挺正直的,因为她在门口“舌战群儒”对她的态度大大改观,居然变得好相处了。
  那么,背后的操纵者又是谁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