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849节(2 / 4)
他不反对,皇帝却又忧愁起来,“可是朕现在把该封的都封了,等到太子登位,他还怎么加封?”
魏知:“那您留着给太子加封?”
皇帝摇头,“不行,万一太子嫌弃他说教,不愿意加封呢?而且由朕来加封,指使他教导太子,他也更名正言顺。”
魏知叫他如此纠结,就问道:“陛下打算这次怎么赏周满和周家?”
他道:“一次稻种,还有一次麦种,两颗种子都意义重大。封赏不能低,尤其是周满,她如今已是从四品编撰,爵位县主,再往上……陛下也要将此功留待太子将来封赏吗?”
皇帝就不客气的哼了一声道:“新麦种和新稻种都是在朕任期出来的东西,为何要留给太子封赏?”
他自觉自己身体还不错,还能再活很多年,怎么好让功臣等这么久?
而且皇帝也不乐意将此丰功伟绩让给太子,于是皇帝道:“朕心中有数了,将周满和周立重宣召入京吧。”
魏知应下,表示回去就草拟旨意。
周大郎请了村里的人一起帮忙做了一顿饭,忙跑去田边招呼皇帝回去吃饭,此时天已经快黑了,他很不好意思,“我们兄弟很少下厨,可惜我六弟不在,不然一定能更早的让陛下吃上饭。”
皇帝笑着在桌旁坐下,让周大郎和周五郎也坐下,道:“不碍事,朕在宫里吃饭时间也晚。”
他扫了一眼桌上的菜,笑道:“还挺丰盛的。”
周大郎憨笑道:“现在日子好过了,村子里养的牲畜多,所以即便不赶集市,想吃肉也不难。”
皇帝:“哦,你们这里都养有什么牲畜?”
“牛就不说了,那是不能吃的,村子里的话,鸡鸭都有人养,还有羊,不过不多,就那么一些,今年好几家新添了养猪,可惜我家人都有别的活计,养猪也臭,不然我也想养一些的。”
皇帝吃了一筷子鸡肉,满意的点头,“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畅快,朕便高兴了。来来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就算只为新稻种,也值得我们同饮一杯。”
杯是不可能的,周满他们不爱喝酒,所以别院里没有藏有酒,周大郎最后是到里正家里扛了一缸米酒回来,是他家准备秋收过后娶亲用的。
米酒嘛,自然是用碗喝的才爽,所以他们面前上的都是碗,皇帝一举碗,大家便也跟着举碗,痛快的喝了。
周五郎见皇帝的酒碗空了,立即给续了一碗……
最后周大郎和周五郎是被侍卫扶回房间的,皇帝虽然脸有些红,却精神奕奕,一点儿罪的样子也没有,还拽着魏知道:“难得如此畅快,魏卿,今晚我们秉烛夜谈,顺便一同饮酒如何?”
魏知也喝了不少,主要是真的高兴,不过他还知道分寸,因此摇头,“陛下,醉酒不好,明日一早我们还得赶回京城呢,今晚还是早些歇息吧。”
说罢把自己的袖子抢出来,转身晕陶陶的走了。
皇帝就看向殷礼。
殷礼起身道:“陛下,臣送陛下回房吧。”
皇帝点头,“也好,正好我们君臣也谈一谈。”
于是皇帝拽着殷礼走了,回了屋,愣是又喝了两碗酒,说了近一个时辰的话才放殷礼走。
一直降低自己存在感的庄先生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扶着门框也回自己屋去了,明天还得快马回京城呢,马车一快起来可颠簸了,唉,早知道前些年三个孩子学骑术的时候他就应该把骑术重新捡起来,这会儿也就不用坐马车了。
庄先生在心里后悔了一下,决定回去就练一练骑术。
一夜安眠,第二天天还没亮庄先生就被人摇醒了,周五郎很焦急的道:“先生,刚才侍卫找我请大夫,好像是皇帝生病了。”
还迷糊的庄先生一下清醒过来,立即掀开被子起床,急匆匆的往皇帝住的院子去。 ↑返回顶部↑
魏知:“那您留着给太子加封?”
皇帝摇头,“不行,万一太子嫌弃他说教,不愿意加封呢?而且由朕来加封,指使他教导太子,他也更名正言顺。”
魏知叫他如此纠结,就问道:“陛下打算这次怎么赏周满和周家?”
他道:“一次稻种,还有一次麦种,两颗种子都意义重大。封赏不能低,尤其是周满,她如今已是从四品编撰,爵位县主,再往上……陛下也要将此功留待太子将来封赏吗?”
皇帝就不客气的哼了一声道:“新麦种和新稻种都是在朕任期出来的东西,为何要留给太子封赏?”
他自觉自己身体还不错,还能再活很多年,怎么好让功臣等这么久?
而且皇帝也不乐意将此丰功伟绩让给太子,于是皇帝道:“朕心中有数了,将周满和周立重宣召入京吧。”
魏知应下,表示回去就草拟旨意。
周大郎请了村里的人一起帮忙做了一顿饭,忙跑去田边招呼皇帝回去吃饭,此时天已经快黑了,他很不好意思,“我们兄弟很少下厨,可惜我六弟不在,不然一定能更早的让陛下吃上饭。”
皇帝笑着在桌旁坐下,让周大郎和周五郎也坐下,道:“不碍事,朕在宫里吃饭时间也晚。”
他扫了一眼桌上的菜,笑道:“还挺丰盛的。”
周大郎憨笑道:“现在日子好过了,村子里养的牲畜多,所以即便不赶集市,想吃肉也不难。”
皇帝:“哦,你们这里都养有什么牲畜?”
“牛就不说了,那是不能吃的,村子里的话,鸡鸭都有人养,还有羊,不过不多,就那么一些,今年好几家新添了养猪,可惜我家人都有别的活计,养猪也臭,不然我也想养一些的。”
皇帝吃了一筷子鸡肉,满意的点头,“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畅快,朕便高兴了。来来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就算只为新稻种,也值得我们同饮一杯。”
杯是不可能的,周满他们不爱喝酒,所以别院里没有藏有酒,周大郎最后是到里正家里扛了一缸米酒回来,是他家准备秋收过后娶亲用的。
米酒嘛,自然是用碗喝的才爽,所以他们面前上的都是碗,皇帝一举碗,大家便也跟着举碗,痛快的喝了。
周五郎见皇帝的酒碗空了,立即给续了一碗……
最后周大郎和周五郎是被侍卫扶回房间的,皇帝虽然脸有些红,却精神奕奕,一点儿罪的样子也没有,还拽着魏知道:“难得如此畅快,魏卿,今晚我们秉烛夜谈,顺便一同饮酒如何?”
魏知也喝了不少,主要是真的高兴,不过他还知道分寸,因此摇头,“陛下,醉酒不好,明日一早我们还得赶回京城呢,今晚还是早些歇息吧。”
说罢把自己的袖子抢出来,转身晕陶陶的走了。
皇帝就看向殷礼。
殷礼起身道:“陛下,臣送陛下回房吧。”
皇帝点头,“也好,正好我们君臣也谈一谈。”
于是皇帝拽着殷礼走了,回了屋,愣是又喝了两碗酒,说了近一个时辰的话才放殷礼走。
一直降低自己存在感的庄先生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扶着门框也回自己屋去了,明天还得快马回京城呢,马车一快起来可颠簸了,唉,早知道前些年三个孩子学骑术的时候他就应该把骑术重新捡起来,这会儿也就不用坐马车了。
庄先生在心里后悔了一下,决定回去就练一练骑术。
一夜安眠,第二天天还没亮庄先生就被人摇醒了,周五郎很焦急的道:“先生,刚才侍卫找我请大夫,好像是皇帝生病了。”
还迷糊的庄先生一下清醒过来,立即掀开被子起床,急匆匆的往皇帝住的院子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