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深感不妙的隆宝帝,派人到处搜寻,几乎翻遍了临近几座山头,却一无所获。等到真正找到太子的下落时,已经是在十几天之后,而那时候,太子早就已经连同他座下的宝驹,一起成了一处悬崖下的尸体。
  隆宝帝因此大发雷霆,其实那个地方并不难找,却没有人找到,甚至有锦衣卫查看当时的情形,认为太子不是第一时间死去。他摔下悬崖之后,受了很严重的伤,肋骨多处骨折,腿也断了,在崖下苦苦守了很久,一直盼着能有人过来救他。可能嘶声力竭地一直在叫“来人——救命——”,但是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周围就像是死了一般,除了风在吼,树在动,他只能守着早他先死的宝驹尸体边,动弹不得。
  锦衣卫还查出来,宝驹的尸体有被生啃过的痕迹,肯定是当时太子饿极了,没办法,身边只有这一个食物。所以他依靠食用宝驹的肉身,还活了两三日。渴了就喝宝驹已经腥臭的血。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他连吃都吃不动了,就那么断了气。
  隆宝帝听后大为震惊,夜夜晚上做噩梦。那段日子,哥哥顾峥把这件事绘声绘色地形容给她听,她晚上也跟着做了不少噩梦,但是不可能缠着顾峥让他抱着她睡觉,或是让他过来哄哄她。她已经不小了,女孩儿脱离稚气以后,身形慢慢显现,只能去找顾老太太,依偎到祖母的怀里才好受许多。
  顾峥说的这个故事,无疑给她带来了很可怕的体验。
  可她又想听,就缠着顾峥继续说后续。
  后来……因为这件事,隆宝帝有些一蹶不振。他病了。病得还很严重。许多太医都拿他的病没有办法,始终查不出来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京中许多人就说皇上是被恶鬼附体了,敢这么乱传的人都被锦衣卫捉走,严重的人还被关入天牢里头去。
  其实顾峥告诉她的是,虽然皇上当初很不看好太子的能力,但是太子是他的第一个孩子,顾峥就说,人世间有一种关系,无论怎样时过境迁,都不会变的,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顾云瑶至今都能明白,当年的隆宝帝为什么会病重了,那么多年来,他一直费尽心思要为儿子的将来着想,太子的能力平庸,没关系,隆宝帝就为他尽可能招拢贤才,太子不懂得变法的关键,没关系,隆宝帝就为他把制度修缮完毕。隆宝相信,哪怕自己不在了,朝廷里,有若干个贤臣辅佐,国家内,有完好的制度,太子一定能挺过登基做皇帝后的数十年难关。谁知道,他的一片苦心,最终全部化成了泡影。
  不仅痛失了一个想要苦心栽培的儿子,其他的儿子之间为了争抢谁坐上这个新的太子之位,大动干戈。
  隆宝帝还怀疑,太子是被人设局害死,害死他的人里,很可能就是平时与他很亲热,口口声声称呼他“父王”的孩子。
  但是哪个孩子,隆宝帝又拿不定主意,也不敢真的去调查。
  万一真的查出是他另外一个儿子做的事,万一还是他比较喜欢的那个儿子……那隆宝帝痛失的就不是太子一个孩子这么简单的事了。
  他在深夜里做了许多的思想挣扎,辗转难眠,才病入膏肓,最后迫于无奈,放弃了调查先太子如何亡故一事,只为案件的本身敲定了一个结论——先太子是自己不小心纵马过快,翻下悬崖,落入山涧摔死的。
  这是一个让他无奈,也很痛心疾首的答案。做出这个结论的还必须是他,才能抚平那些动荡。
  但是顾云瑶心里隐隐有一个答案,曾经谁都不看好的六皇子,最后却登了基,掌握大权,还把曾经敢看不起他的人,一个个都惩治干净。这说明什么,说明六皇子很可能就是那个关键的人。
  她的兄长,如今的谢钰,也是被牵扯进其中,可谢钰一生为民造福,不仅主张大修河道,为江南水患的整治出了很大一份力,还在新的变法上,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很得隆宝帝的赏识。后来登基的六皇子,也就是景旭帝楚荀,想当初也重用了他,所以为什么又临时生了变故,楚荀亲自下令把谢钰杀了?
  顾云瑶始终搞不明白这一点,也许谢钰在将来投机错了人,也许谢钰被奸党陷害,也许他是得知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就像田有仁、纪广……必须全家被斩,必须被封口。
  有一段时日,因为恨意灼心,顾云瑶很想亲眼看看这个楚荀,但是即使看到了这个谢钰用“卧虎藏龙”四个字形容过的将来的帝王,她也不可能问出什么来,也没必要真的去问他。
  所以又有一段时日,顾云瑶就想接触到他,想要想办法,让他没办法登基好了。
  若是原先的太子没死,将来的天下不知又会是怎样一番新的景象?
  她不仅要活,还要活得长命百岁,亲眼看看将来的天下,从楚荀的手里丢失,被倾覆成其他人的盛世王朝。
  ……
  北风怒吼,在屋外将树枝吹得不停地晃动,其中有几节枝桠,因为难以忍受大风的压力,竟是生生地被吹断了。院子里还有一些枯枝残叶,也被吹得七零八落,到处纷飞。
  沿路而来,能看到天色昏沉,似乎要下雪了。顾云瑶被这冷风吹得几乎僵住。跟着芷柔走了很远,这个宅院很大,几乎和她去过的忠顺侯府差不多,分好几处园子。怕她病好没多久,会冻着,除了给她换上一身新的夹袄以外,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件狐毛领的大氅披着。
  又怕她的气色不好,会吓着王爷。来之前,芷柔还为她略施了粉黛,抿了口脂。
  顾云瑶并非盛装打扮,她头先被救下时,手上就戴了一个晶莹剔透的镯子,生的白,身子骨又柔弱纤细,那大氅披在她的身上,狐毛领将她的脸衬得小小的,说话时斯斯文文,很得体,是有大家风范,芷柔在心里常常暗叹果然是风姿绰约、国色天香。
  两个人一起绕过弯弯绕绕的回廊,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来到一处地方。
  前厅里面,早已经有一个高大魁梧的男人在站在那里,他的身前,养了一只特别机灵的鹦鹉,旁边笼子里还有一只画眉。两只鸟都会学舌,叽叽喳喳的在说话,居然在说“月柔”、“月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