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弟子琢磨了一下,还是很好奇,遂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临走时还薅走了好几个同样好奇的同门。
  而童心大儒仔细观察着自己的门槛,退后两步,欣赏一番后,认真思考:
  门口要不要再安一对石狮子?方便平时拿来晒大棉被?
  *
  “我跟你说,这可是我费尽心思打听到的消息!”
  许烟杪神神秘秘:“高襄,你知道踹匠会馆吗!”
  襄阳公主摇摇头:“踹匠是什么?会馆又是什么?”
  许烟杪就开始介绍了。
  棉布染色之后,须要工人足踏凹字形大石,左右滚动,使棉布紧薄而有光泽。这就是踹布。而包头为此募集工匠,聚居坊中踹布,便称为“踹坊”。
  包头募集而来的工匠,便被称为踹匠。
  “那和我哥有什么关系?”
  襄阳公主发出吐槽:“就他那个腿,能踹吗?”
  许烟杪压低声音,尽显神秘:“他腿瘸确实不能踹布,但他可以做别的事情啊!”
  襄阳公主:“什么事?”
  两人边走边聊。
  走着走着,就到了许烟杪要到的目的地。
  “你看下面!”
  他们是先爬上了一个土墩儿,斜下方就是一个人堆。他们就站在人堆外面。
  襄阳公主兴高采烈地看热闹:“你让我看什么呢!这群青壮年聚集在一起干什么的?”
  土墩儿后面不远处是一户普通人家,家门口堆满了咸菜坛子,权应璋和古文学派的人就蹲在咸菜坛子后面,偷偷探出脑袋。
  “这好几千人聚在一起,是在干什么?”
  权应璋语气郑重:“不会是在起义……”
  不好意思,前朝末年那会儿说习惯了。
  权应璋咳嗽一声:“不会是在造反吧?”
  主要是,三四千人,都是青壮年,而且,一个个表情愤怒,真的很像啊。
  ——也幸好这不是在苏州大本营,那边的踹匠,至少万人。
  古文学派官员压着嗓子:“应该不是。小白泽很惜命。”
  真是造反,他就不会带公主来凑这个热闹了——他一定有多远跑多远。
  权应璋点点头,又有些疑惑地四看:“说起来,太子呢?”
  不是说是太子在找那老古板麻烦?怎么是这三四千青壮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