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挺了挺胸。
  没错,正是在下。
  老皇帝:“不过倒是可造之材,只是过于桀骜不驯,若是能收至麾下,便先流放到川渝、云贵、辽东等地磨一下性子,等太子上位了再把人招回来。”
  太子……又迅速把胸膛缩了回去。
  作者有话说:
  这是正常历史进程,明末和清朝,都有这样的会馆。并不是出现了这些东西就立刻跑步进入那啥。
  (顺便我要说一下,就明末那会儿,又有工人起义,又有男女平等思想,又有百业平等思想,而且都是大儒兴起的思想,徒子徒孙一大堆,但凡不是清军入关,还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
  *
  关于三四千人:我已经对半砍了,历史上因为搞这事的是苏州,踹匠大本营,参与者上万。
  *
  清朝眼里的工人罢工:
  查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行本甚巨,获利甚微。每有匪匠,勒加工价,稍不遂欲,即以停工挟制,以侵蚀为利薮。甚将付织经纬,私行当押,织下纱匹,卖钱侵用。稍向理论,即倡众歇作,另投别户,此种恶习甚为可恶。
  —— 《元和县严禁机匠借端生事倡众停工碑》
  【翻译:这些工人居然不好好拿着微薄薪水织布,还敢要求加工钱,不加工钱居然敢罢工,反了天了!】
  (纯私人翻译,不全面。原文已贴出在翻译上方。)
  *
  九皇会:
  京师瓦木工人,多京东之深、蓟州人,其规颇严。凡属徒工,皆有会馆,其总会曰九皇。九皇诞日,例得休假,名曰关工
  ——《旧京琐记》
  *
  早在清乾隆以前,人数众多的盐工就逐渐开始按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形成了各帮口,先后建立行帮。烧盐工人有“炎帝会”,修建了炎帝宫,凿井工人有“四神会”
  (注:另外还有挑水工人有“华祝会”,索篾工人有“巧圣会”,凿井工人有“四圣会”,山匠工人有“普贤会”,机车工人有“盂兰会”,盐业工人有“十成会”,打铁工人有“老君会”,箍笕工人和木工有“鲁祖会”,挑抬工人有“三圣会”等。)
  ——《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