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燕燕 第311节(2 / 4)
从白天到黄昏,不知让多少人的家庭今晚可以煮一锅玉米吃,苏先生的胳膊是彻底抬不起来了。
苏太太接受了几个记者的采访,大夸特夸苏先生爱国爱民。但第二天的报纸上全都是“美国玉米拯救中国百姓”,苏先生的大名一次也没有提及。
苏先生并不在乎,苏先生今天还想去发玉米。他觉得这比坐办公室更有意义。
赵书理赶来祝家楼催苏先生去上班,说:“你昨天不在,工作全是我一个人做的。”又嘲笑苏先生四体不勤,昨天才劳动了一天,今天两只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苏纯钧:“只有这一个点发玉米,总要多做几天,发完这个地点再去其他地点发。”
这是一个最笨的方法,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可信的人手。
虽然这样花费的时间多,但对百姓和慈善基金会来说都是好事。慈善基金会要是可以坚持不懈的发上一个月玉米,日后它再做什么事,不用报纸替它造势,百姓自然而然就会相信了。
赵书理:“那就让我去吧。你昨天出了那么多风头,今日也让我出出风头。我可不像你,我八岁就开始练武了,十四岁就参军了。”
苏纯钧反驳他:“不对啊,我记得你是监军,是文官啊。”
赵书理:“那我也比你强,好歹我是骑过马拿过刀的,你只拿过笔。”
赵书理倒没有说假话,确实比苏先生坚持的时间长,他坚持了四天才胳膊抬不起来,请跌打师傅来看,说要休息三个月。
于是剩下的时间只能由苏太太去发粮。
苏先生长吁短叹,赵书理也觉得苏太太估计半天都坚持不下来,认为这个工作太辛苦。
但是,苏太太让百姓们自己拿瓢装粮,她只管收钱说一声“请”。
赵书理:“……”
苏纯钧:“还是燕燕厉害。”
苏太太在捐衣箱处发够一周粮,跟着去城北,再然后去城南,再再然后东南西北中,整个城里转了一大圈,前后两个月零十天,共发粮九百六十吨。
活人无数。
第338章 吃糖吧(催泪)
六月,天气越来越热。苍蝇、老鼠、蚊子、蟑螂成了近日的问题。
以前祝玉燕从来没有关注过。并不是说她不知道这些害虫的存在,而是不知道这些害虫还会堂而皇之占据苏纯钧公务文件的一部分。
自从发完粮之后,祝玉燕的大名在城中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以前都是她去坑别人,现在也轮到别人给她发一封感谢信,然后请她捐钱捐药了。
现在并没有十分有效的防鼠防虫药,祝玉燕才知道原来百姓们一直是用砒霜来除鼠杀虫,一药百用。
除鼠,就是拿米饭团子混了砒霜放在老鼠洞里,老鼠吃了就死了。
当然,小孩子误食也会死。而这样的惨事每年都有,多的报纸都不屑去一一报道。
除蚊除蝇,也是砒霜,混在水中,洒进附近的水塘啊、小河里,河边会立一个杆子挂一只死老鼠,或者就干脆只立个杆,表示这河里才投过毒,等水自然流动,稀释了毒,人畜自然就可以继续使用这里的水了。
同样的,也是每年都有数之不尽的人畜误用这样投过毒的水。
牛、驴、马、鸡、羊等饮水毒死已经很惨了,更惨的是有人不知道这水才投过毒来杀虫,汲水回家煮饭,结果一家人吃了毒水饭后上吐下泻,大病一场。或是水中毒死了鱼,有人捡鱼回家做着吃,也是上吐下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投进水里的□□很少毒死人。
除蟑的用的也是砒霜,除臭虫用的也是砒霜。更有偶发奇想的人,身上生了虫痒痒,拿砒霜去涂,最后自己毒死自己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德国、美国、英国都有了专杀害虫的除虫药,但价格高昂,所知者甚少。一般百姓仍是沿用老办法,买砒霜除虫除鼠。 ↑返回顶部↑
苏太太接受了几个记者的采访,大夸特夸苏先生爱国爱民。但第二天的报纸上全都是“美国玉米拯救中国百姓”,苏先生的大名一次也没有提及。
苏先生并不在乎,苏先生今天还想去发玉米。他觉得这比坐办公室更有意义。
赵书理赶来祝家楼催苏先生去上班,说:“你昨天不在,工作全是我一个人做的。”又嘲笑苏先生四体不勤,昨天才劳动了一天,今天两只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苏纯钧:“只有这一个点发玉米,总要多做几天,发完这个地点再去其他地点发。”
这是一个最笨的方法,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可信的人手。
虽然这样花费的时间多,但对百姓和慈善基金会来说都是好事。慈善基金会要是可以坚持不懈的发上一个月玉米,日后它再做什么事,不用报纸替它造势,百姓自然而然就会相信了。
赵书理:“那就让我去吧。你昨天出了那么多风头,今日也让我出出风头。我可不像你,我八岁就开始练武了,十四岁就参军了。”
苏纯钧反驳他:“不对啊,我记得你是监军,是文官啊。”
赵书理:“那我也比你强,好歹我是骑过马拿过刀的,你只拿过笔。”
赵书理倒没有说假话,确实比苏先生坚持的时间长,他坚持了四天才胳膊抬不起来,请跌打师傅来看,说要休息三个月。
于是剩下的时间只能由苏太太去发粮。
苏先生长吁短叹,赵书理也觉得苏太太估计半天都坚持不下来,认为这个工作太辛苦。
但是,苏太太让百姓们自己拿瓢装粮,她只管收钱说一声“请”。
赵书理:“……”
苏纯钧:“还是燕燕厉害。”
苏太太在捐衣箱处发够一周粮,跟着去城北,再然后去城南,再再然后东南西北中,整个城里转了一大圈,前后两个月零十天,共发粮九百六十吨。
活人无数。
第338章 吃糖吧(催泪)
六月,天气越来越热。苍蝇、老鼠、蚊子、蟑螂成了近日的问题。
以前祝玉燕从来没有关注过。并不是说她不知道这些害虫的存在,而是不知道这些害虫还会堂而皇之占据苏纯钧公务文件的一部分。
自从发完粮之后,祝玉燕的大名在城中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以前都是她去坑别人,现在也轮到别人给她发一封感谢信,然后请她捐钱捐药了。
现在并没有十分有效的防鼠防虫药,祝玉燕才知道原来百姓们一直是用砒霜来除鼠杀虫,一药百用。
除鼠,就是拿米饭团子混了砒霜放在老鼠洞里,老鼠吃了就死了。
当然,小孩子误食也会死。而这样的惨事每年都有,多的报纸都不屑去一一报道。
除蚊除蝇,也是砒霜,混在水中,洒进附近的水塘啊、小河里,河边会立一个杆子挂一只死老鼠,或者就干脆只立个杆,表示这河里才投过毒,等水自然流动,稀释了毒,人畜自然就可以继续使用这里的水了。
同样的,也是每年都有数之不尽的人畜误用这样投过毒的水。
牛、驴、马、鸡、羊等饮水毒死已经很惨了,更惨的是有人不知道这水才投过毒来杀虫,汲水回家煮饭,结果一家人吃了毒水饭后上吐下泻,大病一场。或是水中毒死了鱼,有人捡鱼回家做着吃,也是上吐下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投进水里的□□很少毒死人。
除蟑的用的也是砒霜,除臭虫用的也是砒霜。更有偶发奇想的人,身上生了虫痒痒,拿砒霜去涂,最后自己毒死自己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德国、美国、英国都有了专杀害虫的除虫药,但价格高昂,所知者甚少。一般百姓仍是沿用老办法,买砒霜除虫除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