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仲微微一笑,她才分不清楚什么酒好呢,只是随便挑了一种顺眼好看的酒而已。
  至于会不会是劣酒……冲着自己这一身富贵打扮,小厮不把最贵的酒端上来,宰她一顿就已经是很给面子,又怎么可能上劣酒呢?
  点完酒,白仲方才回过头,只见两名年约三十的中年男子,正站在自己的身后。
  “你是……随侍王绾?”
  用官方正式书面来称呼,王绾现在应该是郎中令手下的一名郎官。所以谓“郎官”其实上是武职,每日除了操练训练之外,就是荷甲持戟,侍卫宫殿,以及陪伴嬴政外出。
  随侍的地位比较高一点,嬴政出行之时,随侍往往得随身侍候,因此常伴嬴政左右的白仲,对王绾还是比较熟悉的。
  比如,白仲知道王绾前途大好,是未来的秦国丞相,自己应该与之交好。
  “长平侯今日真是好雅兴啊。”王绾冲着白仲礼貌的一拱手说道。
  说罢,王绾向旁边的男子介绍道:“李兄,这位我跟你说的长平侯白仲白侯。”
  “郎官李斯见过长平侯。”名叫“李斯”的男子,冲着白仲行了一个礼,恭恭敬敬说道。
  “李郎……”白仲正准备习惯性的免礼,忽然感觉自己刚才好像听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李郎官,你说你叫什么?我一时没听清楚。”
  李斯以为白仲真没听清楚,或者是自己关中雅言说得不标准,遂特意用关中雅言一字一句的开口说道:“郎——官——李——斯!”
  李斯?!李斯是谁,熟悉秦朝历史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啊。
  决定秦朝命运的三大名人——秦始皇、赵高、李斯,自己已经见过两个,就差这个李斯没见过了。
  白仲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个年约三旬、仪表堂堂的男子,笑着开口问道:“李先生可是楚国人?”
  “李斯正是楚国上蔡人。”李斯诚惶诚恐的行了一个礼,恭敬的开口说道:“在下不敢妄称‘先生’,长平侯直呼在下之名即可。”
  楚国上蔡……看来果然是那个李斯没有错了。
  “李先生不必自谦。李先生乃是荀子先生的高徒,兼修儒法两家之学,学识渊博,当得起一声‘先生’。”白仲看着未来大秦的两位丞相,笑着开口说道:“相逢既是有缘,不如同饮如何?”
  白仲的提议让王绾和李斯大喜。
  虽然王绾、李斯是未来的丞相,但两人现在尚未发达,不过是吕不韦门下的门客而已,说的好听是随侍秦王的郎官,但实际上按两人的身份,别说是见嬴政了,就连成天跟在嬴政身后的白仲,都是他们所必须仰望的对象。
  而白仲这个人,因为是嬴政亲信的关系,所以平常很注意避嫌,待人处事从来是礼貌有余,亲切不足,且从不参与任何私下性质的聚会,从来都是随大溜。
  因此,当白仲这个嬴政的大亲信,主动表示对王绾和李斯的善意之时,两人简直快乐得快要飞起来。
  尤其是李斯,他自来秦国之后,无时无刻想得都是——效仿先贤们,觐见嬴政,向嬴政亲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求飞黄腾达。
  在秦国,君王们用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很多丞相的起家史,都是在拜见历代秦王之时,靠着自己的一张嘴炮说服秦王,然后被说服的秦王就会排除重议,直接将这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底层人士,火箭式的被提拔为大秦高级干部。
  虽然说,如果在二十一世纪,这些丞相们早就被人丢到网上,并且开贴“818那个因为嘴皮子特别利索,而迷倒老板的空降上司”了。
  而在当时,商君、张仪、范睢等人草鸡变凤凰的故事,简直如同传奇小说里的剧情和微博上的心灵鸡汤一般,激励了包括李斯在内一代又一代的咸漂族。
  是的,二十一世纪有京漂,公元前二世纪也是有咸漂的。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而秦国从东方六国挖墙角……并不,是招贤的人才又特别多。当时之人常称“唯楚有材”,但楚材的下场往往是秦用。
  学而优则仕是大部分读书人的理想,而秦国又是著名的“草鸡变凤凰”高发地带,因此百多年来,无数学子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咸阳,或为理想或为梦想,为的就是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能过上体面、安逸、稳定的公务员生活。
  当然,大部份人……过得不怎么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