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4 / 4)
武陵先生挑挑眉,不禁重新打量刘盛,此人是杜子峰举荐给碧青丫头的,自来了武陵源,一直默默做事,教孩子们念书,有时会帮着写个告示什么的,自己一向没注意过他,却不想,此人竟有如此见识。
当初碧青丫头跟自己提过北胡的事儿,一开始自己觉得荒唐,过后仔细想了很久,却发现,碧青丫头的主意,或许才是真正平复北境的方法。
胡 人是打不服的,更打不绝,就像南蛮,即便打怕了,大齐军队一撤,照样出来杀烧抢掠,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说,攻心 为上。就像碧青丫头说的,先打服了,再施以恩德,用大齐的礼义仁智信,教化胡人,开放两国边境,商人可自如贸易,用大齐的布帛,丝绸,茶叶,粮食去换胡人 的牛羊,牲口,皮毛,药材,长此以往,胡人过上安定的日子,哪还有心思掀起战端,到那时,北境岂能不安。
或许,等雁门一战之后,自己上书万岁,保举刘盛出使胡地,落第如何,只要能让大齐北境得安,就是栋梁之才,只不过,前提是这一仗得大胜,用丫头的话说,打服了,胡人才会老实的坐下来,让大齐施恩,那丫头的话虽糙,理儿却真不糙。
想到此,又不禁有些担忧,崔家跟赫连一族内斗已久,但愿这次两家会以大局为重,先把这仗打赢了再说,但武陵先生心里,又十分清楚,以崔家家主的性子,大概不会放过这一次的天赐良机。
但是,这一切还要看太子殿下的选择,崔家算太子这边儿的,崔家一旦倒了,对太子并无太大好处,尤其还有个淑妃所出二皇子虎视眈眈,若赫连一族独大,太子的处境恐怕不妙。
太子稍一犹豫,恐雁门这一仗就难说了,想着,不禁叹了口气,自己的处境何尝不是如此呢,但大义当前,为了大齐,太子殿下也应知道怎么选择,更何况,赵东篱如今正在雁门,有他在,太子不至于犯糊涂。
而此时,太子正怒不可遏,虽之前也怀疑是崔家的事儿,可事儿真查出来,还是让自己难以接受,崔家再混账,也该知道崔氏一族的显贵是从何而来,崔庆元兄弟做出如此通敌叛国之事,置大齐与何处,简直混账之极。
崔家早晚会倒,可此时却并非最佳时机,有赫连一族支持,二弟跃跃欲试,其心可知,虽自己是东宫太子,大齐储君,却也不知父皇心中到底想的什么,若父皇属意二弟,自己这个大齐储君就是个笑话。而把这些罪证交给自己的赫连威,更是其心可诛,。 ↑返回顶部↑
当初碧青丫头跟自己提过北胡的事儿,一开始自己觉得荒唐,过后仔细想了很久,却发现,碧青丫头的主意,或许才是真正平复北境的方法。
胡 人是打不服的,更打不绝,就像南蛮,即便打怕了,大齐军队一撤,照样出来杀烧抢掠,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说,攻心 为上。就像碧青丫头说的,先打服了,再施以恩德,用大齐的礼义仁智信,教化胡人,开放两国边境,商人可自如贸易,用大齐的布帛,丝绸,茶叶,粮食去换胡人 的牛羊,牲口,皮毛,药材,长此以往,胡人过上安定的日子,哪还有心思掀起战端,到那时,北境岂能不安。
或许,等雁门一战之后,自己上书万岁,保举刘盛出使胡地,落第如何,只要能让大齐北境得安,就是栋梁之才,只不过,前提是这一仗得大胜,用丫头的话说,打服了,胡人才会老实的坐下来,让大齐施恩,那丫头的话虽糙,理儿却真不糙。
想到此,又不禁有些担忧,崔家跟赫连一族内斗已久,但愿这次两家会以大局为重,先把这仗打赢了再说,但武陵先生心里,又十分清楚,以崔家家主的性子,大概不会放过这一次的天赐良机。
但是,这一切还要看太子殿下的选择,崔家算太子这边儿的,崔家一旦倒了,对太子并无太大好处,尤其还有个淑妃所出二皇子虎视眈眈,若赫连一族独大,太子的处境恐怕不妙。
太子稍一犹豫,恐雁门这一仗就难说了,想着,不禁叹了口气,自己的处境何尝不是如此呢,但大义当前,为了大齐,太子殿下也应知道怎么选择,更何况,赵东篱如今正在雁门,有他在,太子不至于犯糊涂。
而此时,太子正怒不可遏,虽之前也怀疑是崔家的事儿,可事儿真查出来,还是让自己难以接受,崔家再混账,也该知道崔氏一族的显贵是从何而来,崔庆元兄弟做出如此通敌叛国之事,置大齐与何处,简直混账之极。
崔家早晚会倒,可此时却并非最佳时机,有赫连一族支持,二弟跃跃欲试,其心可知,虽自己是东宫太子,大齐储君,却也不知父皇心中到底想的什么,若父皇属意二弟,自己这个大齐储君就是个笑话。而把这些罪证交给自己的赫连威,更是其心可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