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叔敖大胆想象,莫非是可以利用水体养鱼?
  在种植业上,继续利用灌溉用的水体,发展渔业,这确实是很有创造性了。
  天幕所说的多物种、多层次,超出于种植业的多种农业经营,是这样吗?
  孙叔敖:我已经竭力想象了。
  除了渔业,还有什么与水体有关?总不能再加入什么畜牧业、林业吧!
  在战国时期的魏国,西门豹也在兴建大型的农田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
  秦国,秦王政时期。
  一位名叫郑国的韩国人,在关中平原北部兴建了郑国渠。数以万顷计的盐碱地“斥卤”,成为了亩产一钟的良田。
  在这一时期,秦王政亦是好奇地看着天幕。
  西汉,汉武帝也是如此。
  在他的时代,可谓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譬如关中地区、河套地区、河西走廊,这些地方都发展起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
  如果要说,农田与水体相关的地方。
  他们这些人便纷纷想到了,这些能够带来巨大效用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至于更多的关联,暂时还想不到。
  他们在各个不同的时空里望着天幕,只见那无垠的苍穹之上忽然出现了一个陂塘。
  陂塘的旁边是稻田,应该是用来灌溉、种稻的。
  与此同时,陂塘的里面,则是有几尾游鱼翕动,表面上更是浮现着一些漂亮的莲花。
  【汉代,已经出现一种利用“陂塘”来灌溉种稻的方式,这种“陂塘”里还会养鱼种莲,在“陂塘”的堤上还可以种树。】
  【这便是一种综合的土地利用方式。】
  【《水经注》记载,东汉时期,习郁按照范蠡养鱼法,从大陂引水,形成一个小鱼池,“楸竹夹道,菱芡覆水”,也是同样的方式。】
  孙叔敖满意地点点头,果然是养鱼啊。
  在田地旁边建陂塘,在种植业里加入渔业,充分利用了水体,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这就是“立体农业”吗?
  思及此,孙叔敖的头顶,缓缓飘过六个句点。风中凌乱,好像没有想象里的神奇!
  虽然还有种莲、植树,但是总感觉差了一点。
  春秋末期,正在从事各种经商、顺带发展造纸术与印刷术的范蠡,则是缓缓打了一个问号。
  哈?东汉时期的人学我养鱼?
  范蠡的视线一瞥,看见迢遥天际、巨大的光幕之上,缓缓有白色的半透明弹幕飘过。
  [许行:厉害啊范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