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看鲁班的神情,猜测鲁班估计是从天幕联想到了曾经发明过的“橹”。
  墨子知道这个“橹”,是一项相当不错的发明。
  橹的外形,有点像桨,不过橹比较大。它支在船尾或者船侧的橹檐上,其中一端系在船上,另一端入水。入水的一端,剖面呈现出弓形。
  用手摇动橹檐绳,就能让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的时候,船只就会被推动着前进,就如同鱼儿摆尾前进一般。
  结合后世的一些说法……
  墨子大致地推测,鲁班发明的这种橹的推动船只前进的原理,大概是因为橹的摆动,让船与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一股推力。
  船只的前行,便是由于这种推力。
  一橹三桨,橹的效率很高,大概可以达到桨的三倍。推其根本,应该是因为它从桨的间接划水,改进成为了连续划水。
  墨子还知道。
  鲁班发明的橹,不但可以连续划水、是一种连续性的推进工具,它还可以操纵船舶回转。
  不过,他们两人都不知道的是,橹的发明可谓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之一。
  英国人麦格雷戈表示——
  螺旋桨的发明,与欧洲人看到中国人使用橹后受到的启发不无关系。
  还有西方人认为——
  橹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除此之外,现代广为应用的螺旋桨推进器,
  它不间歇地进行旋转运动的叶片,与在水中滑动的橹板也十分相似。
  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可以进行近海航行了。
  比之上古时代的筏、独木舟。
  已然进步了非常之多。
  非惟如此,除了近海航行之外,他们春秋战国内河的航运,也逐渐兴盛起来。
  秦汉时期。
  秦始皇与汉武帝等人,也瞬间联想到了他们时代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南方造船事业不断地扩大。
  汉武帝:我们汉代,楼船已经广泛发展,还出现了船尾舵,高效率推进的工具橹。
  还有风帆的进步,印度洋沿岸远航的成功!
  卫青:陛下,有这回事吗?
  霍去病:我也没听说过。
  汉武帝:欸,咱们现在是还没有,但是汉代有啊!四舍五入,就是我们有啊!
  卫青:陛下博闻多识,厉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