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2 / 4)
杜茵却半点没有生气的意思,只还是低头笑着道:“不过就是个兆头,有总比没有好,再说,就算他一辈子考不上进士,我也只嫁他一人的。”杜茵的眉梢难得有了几分坚毅,抿了抿唇说道。
刘七巧又想起自己方才想到的那个馊主意,自言自语道:“其实你非要嫁他,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只是不走寻常路,只怕会把你娘给气着了。”
杜茵听刘七巧这么说,哪里就肯放过她了,只上前拉着了刘七巧的手臂,倒像是有几分撒娇一样的晃着她道:“好嫂子,你快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办法呢?若是真成了,我定然好好谢你。”
“可你母亲要是生气那怎么办?你不是说前儿她才为了这事情和你爹拌嘴来着?”刘七巧作为新媳妇,已经频频得罪了杜二太太两次了,如今还要给她女儿出馊主意,若是被杜二太太给知道了,定然是要拿着鞋底打她这小人的。
“我母亲就这个脾气,我时常劝她,她也不肯听,反正她隔三差五也要喝父亲配的顺气汤的,就算再气一回,也算不得什么了,好嫂子,你就快告诉我吧。”杜茵这是典型的有了男人忘了娘啊。看来在古代社会,大家看似三贞九烈的外表下面,都隐藏着一颗波涛汹涌、不安分的心。
刘七巧叹了一口气,只小心凑到她的耳边,稍微的提点了一下:“姜梓歆是怎么嫁给你表哥的?今儿是中秋,老太太请了姜家人进园子一起吃团圆饭,你不是还要和姐妹们去放莲花灯吗?”
刘七巧说到这里,杜茵忽然间就恍然大悟了起来,只惊喜的笑了一下,站起身来朝着刘七巧福了福身子道:“好嫂子,你就是我的亲嫂子,我知道怎么做了!”
杜茵的脸上扬起一抹淡笑,嘴角微微上扬,将她原本算不得出挑的容貌都衬托的光彩照人。
刘七巧见杜茵要走,只拉住了她道:“只稍稍弄湿了裙角就好,千万别再下人面前失了仪态,若是传出去反倒坏了名声,要是被你大哥知道了,也不知要如何骂我呢!”
杜茵只点了点头道:“大嫂,我晓得了,姜表哥若是在边上,定是忍不住要来拉我的,他若不拉我一把,也枉费了我对他的这一片心意了。”
刘七巧见杜茵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便又担心起来,杜若说的没错,自己总是瞻前不顾后,现在馊主意也出了,倒是拉不住杜茵了。
“不然,还在再等等,如今你父亲都已经同意了,不过就是时间问题,再等几日罢了。”刘七巧深怕闹出什么事情来,又委婉的劝了杜茵一句。杜茵却斩钉截铁道:“不能在等了,这事情若是再不定下来,只怕不但他的病好不了,就连我也要憋出病了,倒不如这样,痛痛快快的解决了,便是我母亲怨我,我总是她的亲生女儿,她也奈何不了我。”
☆、182|4.10
水月庵因为当时是大长公主用先帝赐给她的别院改的,所以除了正殿之外的几个供奉佛祖的大殿是后来建造的,其他的尼姑们住的地方都是以前别院里头单独的小院子。不过现在除了先帝宠幸过的徐贵妃在和大长公主两个人是有单独院落的,其他人都也已经过上了群居生活。
所有的病人是从水月庵那边的后门进去的,后面居住的地方和前面供奉的地方有抄手游廊连着,中间经过几道小门,平时把这几道门关起来,前后就隔离开了。刘七巧这一次就是从水月庵的后门进去的。
白日里水月庵的尼姑们也有功课要做,所以后面的院子里人不多。目前进水月庵的病人也不多,大长公主只把东北角上两处直排的厢房空了出来。这两处厢房本来就没有人住,是当时鞑子人入境的时候,大长公主收容难民时候,临时建的房子,后来就一直空置或者对方杂货。
大长公主是经历过事情的人,大抵已经看破了生死,但是对老百姓的恻隐之心是却是与生俱来的。单凭这一点,就当得起她如今的身份。
刘七巧从外面进去,就瞧见贺妈妈也从外面进来,见了刘七巧只上前道:“大少奶奶也来了啊?老爷刚派人到鸿运路那边找了我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刘七巧和贺妈妈打了照面,正要领着人进去,杜若从里头的厢房出来,见了刘七巧便上前道:“那产妇已经见红了,身上还烧着,我不敢给她用催产药,如今刚刚开始阵痛,也不知道还要多久时间。”
刘七巧点了点头,见杜若额头上都是汗,便从袖中拿了帕子下来,抬手替他擦了擦道:“今儿来了几个?我瞧见门口还有几辆板车呢,是不是还有人要来?”
杜若点头道:“二叔去讨饭街那边瞧了,如今讨饭街已经封了起来,若是有病人就送过来,今儿一早就又来了五个,都安置在里面。”刘七巧走进院子瞧了瞧,前后两排的各七八间的厢房,看着很是整洁。靠墙的那一排沿着墙根,顺着拐角还多出三四间的房子,看样子倒像是临时搭起来的。
杜若只走拉着刘七巧的手走过去介绍道:“这里离庵堂的厨房太远了,熬药太不方便,所以我命人在这边搭了一个临时的小厨房,这样方便病人熬药用药。”
刘七巧走过去瞧了一眼,一溜烟七八个炉子上,都熬着药,火苗扑扑,盖子里泛出一股子中药的气息。一个婆子带着一个小尼姑正在那边看火,倒也照应的很周全。
“本来我说了人手由太医院那边安排,可是大长公主非不肯,说太医院出几个人,她这水月庵也出几个人,所以她昨晚便统计了一下这庵里出过麻疹的人数,让她们也过来照顾病人。”杜若说着,又继续道:“大长公主正是菩萨心肠。”
刘七巧心里自然是感激的,可是大长公主作为大雍最尊贵的女人之一,可以说大雍所有的百姓都是她们周家的子民,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相公,大长公主固然是让人敬佩的,可是我心里更敬佩的人,是相公还有爹还有二叔。”刘七巧拉着杜若的手,继续道:“大长公主仁慈,或许是因为她潜心修佛,对众生都有一个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又或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依然是大雍的大长公主,她是周姓人的一员,她钟爱自己的子民。可是相公,你们才是让我心里最最敬佩的人。这里每一个病人,都是你一个个细心诊治的;每一个药方,都是你一笔一划,斟酌良久开出来的;你不愧对杜家百年医药世家的招牌,我以你为骄傲。”
杜若从来没有听刘七巧说过这样的赞美自己的话,再过去认识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杜若称赞过刘七巧无数次,因为她像一块至宝一样,散发着璀璨的光辉,每一次都能给杜若带去更多的惊喜。可是今天,刘七巧站在自己的面前,夸奖自己、赞美自己。从她认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种赞美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最真诚也最真挚的。
能让刘七巧说出这种话的人,确实不多,而杜若是第一个。不能说穿越者城府深重,只因为作为在现代世界生活过的刘七巧,深知真正意义上的善良,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刘七巧也确实相信过很多好人,渐渐长大之后就发现,做好人很难,大家都凑合凑合吧。于是刘七巧觉得,人只要不是太坏就可以了。直到穿越了,认识了杜若,进了杜家,深度接触了她的老公和公公们,刘七巧才觉得,她理想世界中的人性美德,居然真的存在!
“七巧,你……你说的太好了,可能我根本就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杜若腼腆的低头一笑,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这样的杜若太勾人了,刘七巧瞧着左右没人,只凑上去在他的脸颊上偷偷吻了一口。
一旁的厢房里传出了产妇痛苦的□□声,刘七巧扯着杜若的袖子道:“遭了,人家都快生了,我们还在这边瞎墨迹。” ↑返回顶部↑
刘七巧又想起自己方才想到的那个馊主意,自言自语道:“其实你非要嫁他,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只是不走寻常路,只怕会把你娘给气着了。”
杜茵听刘七巧这么说,哪里就肯放过她了,只上前拉着了刘七巧的手臂,倒像是有几分撒娇一样的晃着她道:“好嫂子,你快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办法呢?若是真成了,我定然好好谢你。”
“可你母亲要是生气那怎么办?你不是说前儿她才为了这事情和你爹拌嘴来着?”刘七巧作为新媳妇,已经频频得罪了杜二太太两次了,如今还要给她女儿出馊主意,若是被杜二太太给知道了,定然是要拿着鞋底打她这小人的。
“我母亲就这个脾气,我时常劝她,她也不肯听,反正她隔三差五也要喝父亲配的顺气汤的,就算再气一回,也算不得什么了,好嫂子,你就快告诉我吧。”杜茵这是典型的有了男人忘了娘啊。看来在古代社会,大家看似三贞九烈的外表下面,都隐藏着一颗波涛汹涌、不安分的心。
刘七巧叹了一口气,只小心凑到她的耳边,稍微的提点了一下:“姜梓歆是怎么嫁给你表哥的?今儿是中秋,老太太请了姜家人进园子一起吃团圆饭,你不是还要和姐妹们去放莲花灯吗?”
刘七巧说到这里,杜茵忽然间就恍然大悟了起来,只惊喜的笑了一下,站起身来朝着刘七巧福了福身子道:“好嫂子,你就是我的亲嫂子,我知道怎么做了!”
杜茵的脸上扬起一抹淡笑,嘴角微微上扬,将她原本算不得出挑的容貌都衬托的光彩照人。
刘七巧见杜茵要走,只拉住了她道:“只稍稍弄湿了裙角就好,千万别再下人面前失了仪态,若是传出去反倒坏了名声,要是被你大哥知道了,也不知要如何骂我呢!”
杜茵只点了点头道:“大嫂,我晓得了,姜表哥若是在边上,定是忍不住要来拉我的,他若不拉我一把,也枉费了我对他的这一片心意了。”
刘七巧见杜茵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便又担心起来,杜若说的没错,自己总是瞻前不顾后,现在馊主意也出了,倒是拉不住杜茵了。
“不然,还在再等等,如今你父亲都已经同意了,不过就是时间问题,再等几日罢了。”刘七巧深怕闹出什么事情来,又委婉的劝了杜茵一句。杜茵却斩钉截铁道:“不能在等了,这事情若是再不定下来,只怕不但他的病好不了,就连我也要憋出病了,倒不如这样,痛痛快快的解决了,便是我母亲怨我,我总是她的亲生女儿,她也奈何不了我。”
☆、182|4.10
水月庵因为当时是大长公主用先帝赐给她的别院改的,所以除了正殿之外的几个供奉佛祖的大殿是后来建造的,其他的尼姑们住的地方都是以前别院里头单独的小院子。不过现在除了先帝宠幸过的徐贵妃在和大长公主两个人是有单独院落的,其他人都也已经过上了群居生活。
所有的病人是从水月庵那边的后门进去的,后面居住的地方和前面供奉的地方有抄手游廊连着,中间经过几道小门,平时把这几道门关起来,前后就隔离开了。刘七巧这一次就是从水月庵的后门进去的。
白日里水月庵的尼姑们也有功课要做,所以后面的院子里人不多。目前进水月庵的病人也不多,大长公主只把东北角上两处直排的厢房空了出来。这两处厢房本来就没有人住,是当时鞑子人入境的时候,大长公主收容难民时候,临时建的房子,后来就一直空置或者对方杂货。
大长公主是经历过事情的人,大抵已经看破了生死,但是对老百姓的恻隐之心是却是与生俱来的。单凭这一点,就当得起她如今的身份。
刘七巧从外面进去,就瞧见贺妈妈也从外面进来,见了刘七巧只上前道:“大少奶奶也来了啊?老爷刚派人到鸿运路那边找了我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刘七巧和贺妈妈打了照面,正要领着人进去,杜若从里头的厢房出来,见了刘七巧便上前道:“那产妇已经见红了,身上还烧着,我不敢给她用催产药,如今刚刚开始阵痛,也不知道还要多久时间。”
刘七巧点了点头,见杜若额头上都是汗,便从袖中拿了帕子下来,抬手替他擦了擦道:“今儿来了几个?我瞧见门口还有几辆板车呢,是不是还有人要来?”
杜若点头道:“二叔去讨饭街那边瞧了,如今讨饭街已经封了起来,若是有病人就送过来,今儿一早就又来了五个,都安置在里面。”刘七巧走进院子瞧了瞧,前后两排的各七八间的厢房,看着很是整洁。靠墙的那一排沿着墙根,顺着拐角还多出三四间的房子,看样子倒像是临时搭起来的。
杜若只走拉着刘七巧的手走过去介绍道:“这里离庵堂的厨房太远了,熬药太不方便,所以我命人在这边搭了一个临时的小厨房,这样方便病人熬药用药。”
刘七巧走过去瞧了一眼,一溜烟七八个炉子上,都熬着药,火苗扑扑,盖子里泛出一股子中药的气息。一个婆子带着一个小尼姑正在那边看火,倒也照应的很周全。
“本来我说了人手由太医院那边安排,可是大长公主非不肯,说太医院出几个人,她这水月庵也出几个人,所以她昨晚便统计了一下这庵里出过麻疹的人数,让她们也过来照顾病人。”杜若说着,又继续道:“大长公主正是菩萨心肠。”
刘七巧心里自然是感激的,可是大长公主作为大雍最尊贵的女人之一,可以说大雍所有的百姓都是她们周家的子民,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相公,大长公主固然是让人敬佩的,可是我心里更敬佩的人,是相公还有爹还有二叔。”刘七巧拉着杜若的手,继续道:“大长公主仁慈,或许是因为她潜心修佛,对众生都有一个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又或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依然是大雍的大长公主,她是周姓人的一员,她钟爱自己的子民。可是相公,你们才是让我心里最最敬佩的人。这里每一个病人,都是你一个个细心诊治的;每一个药方,都是你一笔一划,斟酌良久开出来的;你不愧对杜家百年医药世家的招牌,我以你为骄傲。”
杜若从来没有听刘七巧说过这样的赞美自己的话,再过去认识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杜若称赞过刘七巧无数次,因为她像一块至宝一样,散发着璀璨的光辉,每一次都能给杜若带去更多的惊喜。可是今天,刘七巧站在自己的面前,夸奖自己、赞美自己。从她认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种赞美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最真诚也最真挚的。
能让刘七巧说出这种话的人,确实不多,而杜若是第一个。不能说穿越者城府深重,只因为作为在现代世界生活过的刘七巧,深知真正意义上的善良,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刘七巧也确实相信过很多好人,渐渐长大之后就发现,做好人很难,大家都凑合凑合吧。于是刘七巧觉得,人只要不是太坏就可以了。直到穿越了,认识了杜若,进了杜家,深度接触了她的老公和公公们,刘七巧才觉得,她理想世界中的人性美德,居然真的存在!
“七巧,你……你说的太好了,可能我根本就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杜若腼腆的低头一笑,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这样的杜若太勾人了,刘七巧瞧着左右没人,只凑上去在他的脸颊上偷偷吻了一口。
一旁的厢房里传出了产妇痛苦的□□声,刘七巧扯着杜若的袖子道:“遭了,人家都快生了,我们还在这边瞎墨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