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节(3 / 4)
接下来对王知的指正,李弘不用猜都知道,绝对不适合李复在旁边倾听,所以他只好带着李复,身后跟着夜月,三人缓缓在院落里漫步。
打发了李复去看望他母亲后,夜月有些不解的看着李弘问道:“我刚才问燕王妃了,他说他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不过就是王知偶尔会以各种理由为难她,至于其他的,她说王知还没有那个胆量。”
李弘嘴角露出不屑的微笑,哧哧两声才问道:“你不会真信了吧?你这小脑袋瓜按理说应该是很聪明的啊,怎么这个时候却犯糊涂了?”
“犯糊涂?难道你不相信我,不对,你不相信燕王妃所言?”
“如果燕王妃被王知逼迫过,为了活命或者是为了李复而委屈求全于王知,那么这时候,在看着皇室的人来接他们母子回长安时,你觉得她会把那些不光彩的真相告诉你吗?如果她承认了曾经被王知逼迫就范过,她难道不担心皇室的反应?”李弘看着花孟等人,帮燕王妃收拾好所有的行礼,站在门口远远的望着自己跟夜月的燕王妃,不动声色的问着夜月。
“不会吧?看起来不像是会骗我的啊,你看她的眼睛多么的真诚,我又不会……”
“真亏你也是从小在王宫里长大,怎么连这些都不懂,如果承认了就范于王知过,这对皇室可是蒙羞的事情,即便是回到了长安,宗正寺可会放过她?所以如今知道自己无法抗拒皇室要迁她们回长安后,自然是要把所有不利于她自己的事情都隐瞒下去,这样不论是对皇室,还是对她自己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夜月不说话的思考着李弘的话,经李弘这么一提,夜月发现自己确实是想的有些天真,理所当然了。
不错,如果皇室、宗正寺知道她曾经就范于楼兰一个小小的县令,那么即便她是被逼迫的,这种事情皇室也不可能容忍的。
回到长安后,等待她的,或许是比在楼兰更为凄惨的情形,到时候就连自己一手拉扯大的李复,非但要跟她分开,甚至以后还会被人贴上标签。
如此一来,那么她回长安,就还不如默默无闻的在楼兰过一辈子呢,毕竟在楼兰不论如何,好歹没人能把她们母子分开不是,只不过是要过着屈辱一些的日子,但与母子分开来比,显然还是很划算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你未什么还要把这件事情给公开?你不是成心让燕王妃回到长安后,心惊胆战的过每一天吗?而且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了,李复以后的路该怎么办?你就忍心让人家戳李复母子的后脊梁啊。”夜月撅着嘴开始替燕王妃鸣不平。
如此一来,对于燕王妃母子来说,回长安确实还不如留在楼兰,默默无闻的度过平凡的一生呢。
“哇……燕王妃好聪明啊,她在燕王陵时就想到这些了,要不然她不会一开始就拒绝你们请她们母子回长安了,看来其中的利害关系,她心里可是一清二楚啊。”夜月恍然大悟,想着今日的种种,突然发现,那看似已经近中年,还保持着姣好容貌的燕王妃,竟然是如此的聪明。
“但皇室血脉流落民间,这种事情父皇在禅位之前,一定是要命我办好的,而且……这还不是让我最头疼的,等回到长安……”
“大来皇女?”夜月突然说道,但语气里却有着不少幸灾乐祸。
第864章 回京
燕王妃的事情在楼兰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第二日当楼兰县令王知被问斩的时候,整个楼兰城内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的跑出来围观,甚至有些人开始往死囚王知的身上,栽赃更多的罪名。
但这些并未被李弘当作一回事儿,甚至根本连过问都没有过问,只不过把楼兰县尉提拔到了其他地方为县令,而那里的县令,则是连夜赶到楼兰赴任。
在楼兰的三日徘徊,总算是等来了从长安过来的房慕青,这自然是让李贤兴奋异常,而他之所以会跟着回长安的李弘、李哲出现在楼兰,就是为了能够在安西最外围的城池,尽快见到房慕青。
楼兰比当年还是要显得更加繁荣了一些,作为东西商旅们进入安西或者沙漠之前的最后一所驿站,往往都会在这里进行休憩、给予商旅各种补给,而后才会继续前行。
所以这些年,随着安西三条商路都变得越来越繁华,而且路途上还少了盗贼们对他们的威胁,所以使得楼兰,成了商旅、游人们不用赶路的最佳驿站,无论是进入大唐,还是出大唐时,都愿意来此停留的地方。
因为燕王妃的离开,空出来的府邸就成了李贤的临时住所,成了他与房慕青半年相聚时间的场所。
与李弘达成的协议,那便是在安西的冬天来临之际,李贤就将奔赴疾陵城,至于接下来命运会如何,恐怕也只有天知道了。
但李贤也清楚,越是凶险的环境,也就越能成就自己,没人能够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在疾陵城,成就一番伟业,虽然他心里很清楚,即便是自己通过了各种艰难险阻、重重困难,终于把混乱的疾陵城等大部分区域给稳定下来,让他们认同、接受了大唐的文明和文化,也不过是给李弘做嫁衣,但他潜藏在内心的野心,依然是蠢蠢欲动,很想试试看,自己身为大唐皇子,到底能不能做出一件两件,让皇室刮目相看的事情来。
自楼兰出发一路往东,无论是经玉门关,还是其他大唐州、县,李弘都会做两到三天的停留,所以这一路原本半个月的行程,被他拉长到了足足三个月。
但这一路上,李弘的行为倒是相当的高调,像是深怕长安不知道他自出安西后,就开始立刻介入大唐地方的官署事物一般。
随着他每每进入一个州、县,随之而来的便是州、县官署内,各级官员的大变动,像是给自己回到大唐继承皇位铺路一样,所过之处,往往都是物是人非。
原本的州、县父母官,被他大批量的调动,一封封奏章也随之飞到了中书、门下、吏部等等地方,而与此同时,已经回到长安的狄仁杰,也开始一封封的奏章,开始往李弘所经之处飞去。
两人如同鸿雁传书一般,一天好几封信的来往着,也就造成了一天好几个官员要么被罢免,要么都被流放至疾陵城,要么是升迁,要么是调动。 ↑返回顶部↑
打发了李复去看望他母亲后,夜月有些不解的看着李弘问道:“我刚才问燕王妃了,他说他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不过就是王知偶尔会以各种理由为难她,至于其他的,她说王知还没有那个胆量。”
李弘嘴角露出不屑的微笑,哧哧两声才问道:“你不会真信了吧?你这小脑袋瓜按理说应该是很聪明的啊,怎么这个时候却犯糊涂了?”
“犯糊涂?难道你不相信我,不对,你不相信燕王妃所言?”
“如果燕王妃被王知逼迫过,为了活命或者是为了李复而委屈求全于王知,那么这时候,在看着皇室的人来接他们母子回长安时,你觉得她会把那些不光彩的真相告诉你吗?如果她承认了曾经被王知逼迫就范过,她难道不担心皇室的反应?”李弘看着花孟等人,帮燕王妃收拾好所有的行礼,站在门口远远的望着自己跟夜月的燕王妃,不动声色的问着夜月。
“不会吧?看起来不像是会骗我的啊,你看她的眼睛多么的真诚,我又不会……”
“真亏你也是从小在王宫里长大,怎么连这些都不懂,如果承认了就范于王知过,这对皇室可是蒙羞的事情,即便是回到了长安,宗正寺可会放过她?所以如今知道自己无法抗拒皇室要迁她们回长安后,自然是要把所有不利于她自己的事情都隐瞒下去,这样不论是对皇室,还是对她自己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夜月不说话的思考着李弘的话,经李弘这么一提,夜月发现自己确实是想的有些天真,理所当然了。
不错,如果皇室、宗正寺知道她曾经就范于楼兰一个小小的县令,那么即便她是被逼迫的,这种事情皇室也不可能容忍的。
回到长安后,等待她的,或许是比在楼兰更为凄惨的情形,到时候就连自己一手拉扯大的李复,非但要跟她分开,甚至以后还会被人贴上标签。
如此一来,那么她回长安,就还不如默默无闻的在楼兰过一辈子呢,毕竟在楼兰不论如何,好歹没人能把她们母子分开不是,只不过是要过着屈辱一些的日子,但与母子分开来比,显然还是很划算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你未什么还要把这件事情给公开?你不是成心让燕王妃回到长安后,心惊胆战的过每一天吗?而且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了,李复以后的路该怎么办?你就忍心让人家戳李复母子的后脊梁啊。”夜月撅着嘴开始替燕王妃鸣不平。
如此一来,对于燕王妃母子来说,回长安确实还不如留在楼兰,默默无闻的度过平凡的一生呢。
“哇……燕王妃好聪明啊,她在燕王陵时就想到这些了,要不然她不会一开始就拒绝你们请她们母子回长安了,看来其中的利害关系,她心里可是一清二楚啊。”夜月恍然大悟,想着今日的种种,突然发现,那看似已经近中年,还保持着姣好容貌的燕王妃,竟然是如此的聪明。
“但皇室血脉流落民间,这种事情父皇在禅位之前,一定是要命我办好的,而且……这还不是让我最头疼的,等回到长安……”
“大来皇女?”夜月突然说道,但语气里却有着不少幸灾乐祸。
第864章 回京
燕王妃的事情在楼兰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第二日当楼兰县令王知被问斩的时候,整个楼兰城内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的跑出来围观,甚至有些人开始往死囚王知的身上,栽赃更多的罪名。
但这些并未被李弘当作一回事儿,甚至根本连过问都没有过问,只不过把楼兰县尉提拔到了其他地方为县令,而那里的县令,则是连夜赶到楼兰赴任。
在楼兰的三日徘徊,总算是等来了从长安过来的房慕青,这自然是让李贤兴奋异常,而他之所以会跟着回长安的李弘、李哲出现在楼兰,就是为了能够在安西最外围的城池,尽快见到房慕青。
楼兰比当年还是要显得更加繁荣了一些,作为东西商旅们进入安西或者沙漠之前的最后一所驿站,往往都会在这里进行休憩、给予商旅各种补给,而后才会继续前行。
所以这些年,随着安西三条商路都变得越来越繁华,而且路途上还少了盗贼们对他们的威胁,所以使得楼兰,成了商旅、游人们不用赶路的最佳驿站,无论是进入大唐,还是出大唐时,都愿意来此停留的地方。
因为燕王妃的离开,空出来的府邸就成了李贤的临时住所,成了他与房慕青半年相聚时间的场所。
与李弘达成的协议,那便是在安西的冬天来临之际,李贤就将奔赴疾陵城,至于接下来命运会如何,恐怕也只有天知道了。
但李贤也清楚,越是凶险的环境,也就越能成就自己,没人能够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在疾陵城,成就一番伟业,虽然他心里很清楚,即便是自己通过了各种艰难险阻、重重困难,终于把混乱的疾陵城等大部分区域给稳定下来,让他们认同、接受了大唐的文明和文化,也不过是给李弘做嫁衣,但他潜藏在内心的野心,依然是蠢蠢欲动,很想试试看,自己身为大唐皇子,到底能不能做出一件两件,让皇室刮目相看的事情来。
自楼兰出发一路往东,无论是经玉门关,还是其他大唐州、县,李弘都会做两到三天的停留,所以这一路原本半个月的行程,被他拉长到了足足三个月。
但这一路上,李弘的行为倒是相当的高调,像是深怕长安不知道他自出安西后,就开始立刻介入大唐地方的官署事物一般。
随着他每每进入一个州、县,随之而来的便是州、县官署内,各级官员的大变动,像是给自己回到大唐继承皇位铺路一样,所过之处,往往都是物是人非。
原本的州、县父母官,被他大批量的调动,一封封奏章也随之飞到了中书、门下、吏部等等地方,而与此同时,已经回到长安的狄仁杰,也开始一封封的奏章,开始往李弘所经之处飞去。
两人如同鸿雁传书一般,一天好几封信的来往着,也就造成了一天好几个官员要么被罢免,要么都被流放至疾陵城,要么是升迁,要么是调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