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3 / 4)
她只听过村里的歌谣和清脆的笛声,这样的曲调从未听过。
春桃见眼前的环境渐渐陌生,只得用心记着来时的路,总归在宅子里丢不了,便放心跟了过去。
歌声渐渐近了,眼前是一座小楼,楼前守着几个腰粗臀圆的婆子,见了昭昭点头哈腰道:“宋姑娘怎么来了这腌臜地方?奴婢送您回去吧。”
这时歌声停了,楼上窗户处探出一个脸若银盘、貌若春花的美人,只是眉眼处带着憔悴。
“这就是宋姑娘吗?”美人道。
“我是。你是谁?”昭昭问。
美人一声叹息道:“我是巧娘,如宋姑娘一般,都是被王爷带到这处宅子的。”
春桃听了大惊失色,见姑娘面色怔然,厉声喝道:“咱们姑娘可是正经人家,你算是什么玩意?”
又柔声对昭昭说:“姑娘,咱回吧。”
昭昭回过神,她其实并未把那关窍想明白,只是下意识想在这多待会。
“你从哪里来的?”昭昭问。
“我打江南来,跟着养娘学了琴棋书画、品茶鉴画……虽不是清白家世,却都是按照官家小姐培养的,宋姑娘若是不介意,可以和巧娘谈论诗书,一块消遣。”
“你懂的好多,真厉害!”昭昭由衷赞叹,本着有来有往,她也回道:“我从乡下来,不会弹琴,不会下棋,不会画画,我不爱喝茶,认识一些字,喜欢吃梅花酥。”
巧娘掩唇笑了,“听说王爷不仅棋下得好,画画更是一绝,诗书想来也是不差的,巧娘不过略懂一二,与王爷比差远了。”
春桃差点气红了脸,这个巧娘看着柔柔弱弱,嘴巴像刀子似的埋汰她们姑娘,不由气道:
“琴棋书画又有什么用呢?都是些死物,你也不过是看王爷稀罕咱们姑娘羡慕嫉妒罢了!”
巧娘毫不在意这个出头的丫鬟,她望见愣怔的昭昭,心底略略得意。
每天被困在这个狭小的小楼里不得出去,传递消息的人早就隔绝了,主子楚王是指望不上了,冷眼观来,这个晋王倒更有本事。
巧娘不介意转眼投奔晋王,奈何这晋王是个不解风情只看颜色的,这昭昭姑娘除了一张脸,哪儿还比得过她?
昭昭的身世在宅子里并不是什么秘密,众人皆知姑娘是从乡下来的。
日复一日在这儿磨珠子,雕玉饰,还是为她人做嫁衣裳,巧娘迫不及待找一个出路。
好在她等到了。
女人的嫉妒心多么厉害她是晓得的,一但嫉妒了,摆在脸上,歇斯底里,便会变得面露可憎起来,她也就有了机会。
昭昭确实是怔住了。
她细细思索着什么,咬着唇慢慢想。
她记得大人不爱读书,大人喜欢练武,她没见过大人下棋作画,大人却很喜欢喝茶,教她识字也仅仅是识字,最多认得一些常用的字词成语……
和村头的朱秀才不同,朱秀才会吹笛子、会写诗、会读她听不懂的文章,会教她读诗句。
朱秀才说:“待把这首小诗背熟,里面的字便都会读了。”
昭昭不耐学,也没时间学,一溜烟跑了。
慢慢想着,心里便有了底,她冲着巧娘摇摇头,“你和大人不是一路人,大人喜欢我这样的,我认识一个朱秀才,朱秀才肯定喜欢你。”一个会吹笛子,一个喜欢弹琴。 ↑返回顶部↑
春桃见眼前的环境渐渐陌生,只得用心记着来时的路,总归在宅子里丢不了,便放心跟了过去。
歌声渐渐近了,眼前是一座小楼,楼前守着几个腰粗臀圆的婆子,见了昭昭点头哈腰道:“宋姑娘怎么来了这腌臜地方?奴婢送您回去吧。”
这时歌声停了,楼上窗户处探出一个脸若银盘、貌若春花的美人,只是眉眼处带着憔悴。
“这就是宋姑娘吗?”美人道。
“我是。你是谁?”昭昭问。
美人一声叹息道:“我是巧娘,如宋姑娘一般,都是被王爷带到这处宅子的。”
春桃听了大惊失色,见姑娘面色怔然,厉声喝道:“咱们姑娘可是正经人家,你算是什么玩意?”
又柔声对昭昭说:“姑娘,咱回吧。”
昭昭回过神,她其实并未把那关窍想明白,只是下意识想在这多待会。
“你从哪里来的?”昭昭问。
“我打江南来,跟着养娘学了琴棋书画、品茶鉴画……虽不是清白家世,却都是按照官家小姐培养的,宋姑娘若是不介意,可以和巧娘谈论诗书,一块消遣。”
“你懂的好多,真厉害!”昭昭由衷赞叹,本着有来有往,她也回道:“我从乡下来,不会弹琴,不会下棋,不会画画,我不爱喝茶,认识一些字,喜欢吃梅花酥。”
巧娘掩唇笑了,“听说王爷不仅棋下得好,画画更是一绝,诗书想来也是不差的,巧娘不过略懂一二,与王爷比差远了。”
春桃差点气红了脸,这个巧娘看着柔柔弱弱,嘴巴像刀子似的埋汰她们姑娘,不由气道:
“琴棋书画又有什么用呢?都是些死物,你也不过是看王爷稀罕咱们姑娘羡慕嫉妒罢了!”
巧娘毫不在意这个出头的丫鬟,她望见愣怔的昭昭,心底略略得意。
每天被困在这个狭小的小楼里不得出去,传递消息的人早就隔绝了,主子楚王是指望不上了,冷眼观来,这个晋王倒更有本事。
巧娘不介意转眼投奔晋王,奈何这晋王是个不解风情只看颜色的,这昭昭姑娘除了一张脸,哪儿还比得过她?
昭昭的身世在宅子里并不是什么秘密,众人皆知姑娘是从乡下来的。
日复一日在这儿磨珠子,雕玉饰,还是为她人做嫁衣裳,巧娘迫不及待找一个出路。
好在她等到了。
女人的嫉妒心多么厉害她是晓得的,一但嫉妒了,摆在脸上,歇斯底里,便会变得面露可憎起来,她也就有了机会。
昭昭确实是怔住了。
她细细思索着什么,咬着唇慢慢想。
她记得大人不爱读书,大人喜欢练武,她没见过大人下棋作画,大人却很喜欢喝茶,教她识字也仅仅是识字,最多认得一些常用的字词成语……
和村头的朱秀才不同,朱秀才会吹笛子、会写诗、会读她听不懂的文章,会教她读诗句。
朱秀才说:“待把这首小诗背熟,里面的字便都会读了。”
昭昭不耐学,也没时间学,一溜烟跑了。
慢慢想着,心里便有了底,她冲着巧娘摇摇头,“你和大人不是一路人,大人喜欢我这样的,我认识一个朱秀才,朱秀才肯定喜欢你。”一个会吹笛子,一个喜欢弹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