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陈桥兵变(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符皇后和柴宗训把希望寄托在满朝文武上面,而满朝文武则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身上。
  军情如火,不能拖延,这一支军队很快就出发了,在出发前,小符皇后和小孩柴宗训还亲自送别赵匡胤,满朝文武到成为为赵匡胤践行,此时满朝文武还有小符皇后对于赵匡胤还是十分信任的,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
  赵匡胤表现的也没有半点异样,和大家依依惜别,骑着战马,带着大军迎着朝阳出发了。
  这一次北征军主帅就是赵匡胤先锋是慕容彦钊,大家走呀走,走到了陈桥镇,大军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但是此时天还没有黑,也才刚走出来没多远,此时休整,的确是有点不对劲,但是士兵们不管这么多,他们打仗就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过的是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生活,一个个觉得今天能够少走点,好好休息一下也不错。
  这一天晚上,在主营大帐,这一支北征军才走出来没多远,竟然喝起了酒,而且赵匡胤竟然喝醉了,早早的就去睡觉了。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一次的休整就是一次简单的休整,天刚刚黑下来,都准备去睡觉了。
  但是此时还有一伙人活动在大营里他们有的宣传异象,什么刚才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一山没有二虎,一个天上咋能有两个太阳呢?
  还有的则在蛊惑人心,说是现在柴荣死了,弟兄们打仗还为了啥(可见柴荣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之前柴荣在的时候,咱们论功行赏,赏罚严明,但是现在柴荣死了,皇帝还小,咱们现在打了仗估计也没啥功劳,因为有了功劳也被朝廷那些大臣们抢走了,没咱们什么事?
  当兵的人一般而言,都不怕死,因为有一股叫做士气叫做荣誉感的东西,他们觉得战死没啥可惜的,反而是一种荣誉,但是他们怕的是战死了之后没有人记得住他们,他们拼死拼活夺来的东西,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所以赵匡胤的这些宣传队,搞得这点东西,让军心动摇,眼瞅着时机已经渐渐成熟了。
  此时的赵匡胤正在他的营帐里睡觉呢,因为刚才喝了酒,赵匡胤准备眯一会。
  但是还没等他睡死,多年来的小心,让他一下子惊醒了,他听到了外面乱哄哄的,而且到处都是火把。
  他急忙跑出主帐往外走,但是还没走出去,他就看到他身边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将士们越聚越多,将赵匡胤围在中间。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士兵有人喊道:“皇帝年幼,中原四面环敌,希望将军顺应天意,登基称帝。”
  赵匡胤听说这些人要让他做皇帝,他吓得不行,急忙摇头,还劝告众将士各自回营去,明天要继续往北走。
  但是还没等他说完,几把明晃晃的刀剑架在了他的头上,继续说道:“打契丹可以,点检先为天子。”
  随后高怀德等人,也不管赵匡胤同不同意,就把准备好的龙袍罩到了赵匡胤的身上,随后对着赵匡胤山呼万岁。
  赵匡胤看此时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也就默许了,就对这些将士们说道:“我可以暂时当天子,但是你们要听我的。”
  这些人本来就是赵匡胤的忠实拥护者,现在自然是没有问题,自然是各个答应。
  随后赵匡胤对他们约法三章:“第一不能打扰惊动皇帝和皇太后(小符皇后),第二要像出来一样,秩序井然的进去不准擅自行动。第三不能擅自诛杀大臣和百姓。”
  这些人自然是什么都听赵匡胤的,赵匡胤看这些人这么听话,也就没在反抗,当上了皇帝。
  这一夜,注定是繁忙的一夜,陈桥大营到处是喧嚣声,而赵匡胤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掺杂着激动和担心的,激动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军队的支持,担心是因为明天他还要进入汴京,虽然在汴京他有内应,但是明天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或许十年前的郭威不会想到,他就是靠这一招夺了后汉的江山,但是他的一个部将又靠着这一招夺了他的江山,这算不算因果循环?
  闹了大半夜,天也将近明了,也不等了,赵匡胤的大军直接就往回走,赶回了京城,在京城赵匡胤的确是有内应,就在赵匡胤的军队刚刚赶到城下,城门已经打开了。
  而等到赵匡胤造反的消息传过来。早朝刚刚结束,这个消息震惊了很多人,但是很多人都是不知所措。
  除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这个人很受柴荣信任,他对于柴荣也是忠心耿耿的,他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到城墙上面指挥守城,但是他还是慢了。
  此时赵匡胤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京城,韩通碰见了赵匡胤的部下王彦升,王彦升还准备让韩通归顺他,就对韩通说道:“大人这么着急,是要去迎接新皇帝吗?”
  本来按照王彦升想的,韩通一定会顺着话说下去,投降他,但是韩通却瞪了他一眼骂道:“皇帝正在宫中,我去迎什么皇帝?我去拦住乱臣贼子。”
  这一下子可把王彦升气坏了,这骂赵匡胤,也是骂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