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不是这个可以啊!!!(4 / 12)
根据经验,只会在火箭升空后适当给一些延时的大厅现场画面,通常不会超过1分钟。
这个阶段是谢绝采访的,记者和摄像的手机也早已被收走,他们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凝视。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随着一个个组长“检查完毕,一切正常”的汇报声响起,距离正式发射已不过咫尺之遥。
下午3点15分,当工作人员报告“气象确认完毕,满足发射条件”过后,准备完成度到达了100%。
经过短暂的讨论,指挥员宣布,黄河二号将在15点35分的窗口期准时发射。
之前还忙碌的指挥中心立刻安静下来。
每个人都坐在了自己应在的位置,默默坚守。
人事已尽,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自觉地,很多人脑海中都泛出了黄二的过往。
这场长达十三年的航天长跑,即将向目标进行第二轮冲刺。
十三年前,开始可行性研究。
十一年前,黄河一号和黄河二号先后展开研制。
十年前,黄河系列被列入航天计划,确定了未来三十年核心大型运载火箭的战略地位。
八年前,黄河一号、二号先后设计完成,并提出黄河三号、四号的技术雏形。
六年前,yf-85液体氢氧发动机完成研制,yf-86进入设计阶段。
五年前,黄河一号成功发射。
三年前,yf-86研制完毕,黄河二号开始装配。
两年前,试车达到万三秒,顺利通过评审。
一年前,与践行六号卫星在文海会师。
8个月前,黄河二号首飞失利,展开归零。
6个月前,第一次归零失败。
5个月前,发现次同步进动问题,第二次归零开始。
4个月前,归零方案确定。
3个月前,归零完成,yf-88发动机展开装配。
这一路,没什么水到渠成,日日夜夜都是拼命厮杀。
此时此刻,这最后的10分钟,大多数人心里已经没了太多的念想。
不去想成功,也不去想失败。
能想到的,能总结的,只剩下四个大字——
问心无愧。
李峥和林逾静被分入了数据分析组,坐在较后的地方,负责监控分析发射后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任何异象,李峥需要立刻拿起电话向指挥员汇报。 ↑返回顶部↑
这个阶段是谢绝采访的,记者和摄像的手机也早已被收走,他们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凝视。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随着一个个组长“检查完毕,一切正常”的汇报声响起,距离正式发射已不过咫尺之遥。
下午3点15分,当工作人员报告“气象确认完毕,满足发射条件”过后,准备完成度到达了100%。
经过短暂的讨论,指挥员宣布,黄河二号将在15点35分的窗口期准时发射。
之前还忙碌的指挥中心立刻安静下来。
每个人都坐在了自己应在的位置,默默坚守。
人事已尽,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自觉地,很多人脑海中都泛出了黄二的过往。
这场长达十三年的航天长跑,即将向目标进行第二轮冲刺。
十三年前,开始可行性研究。
十一年前,黄河一号和黄河二号先后展开研制。
十年前,黄河系列被列入航天计划,确定了未来三十年核心大型运载火箭的战略地位。
八年前,黄河一号、二号先后设计完成,并提出黄河三号、四号的技术雏形。
六年前,yf-85液体氢氧发动机完成研制,yf-86进入设计阶段。
五年前,黄河一号成功发射。
三年前,yf-86研制完毕,黄河二号开始装配。
两年前,试车达到万三秒,顺利通过评审。
一年前,与践行六号卫星在文海会师。
8个月前,黄河二号首飞失利,展开归零。
6个月前,第一次归零失败。
5个月前,发现次同步进动问题,第二次归零开始。
4个月前,归零方案确定。
3个月前,归零完成,yf-88发动机展开装配。
这一路,没什么水到渠成,日日夜夜都是拼命厮杀。
此时此刻,这最后的10分钟,大多数人心里已经没了太多的念想。
不去想成功,也不去想失败。
能想到的,能总结的,只剩下四个大字——
问心无愧。
李峥和林逾静被分入了数据分析组,坐在较后的地方,负责监控分析发射后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任何异象,李峥需要立刻拿起电话向指挥员汇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