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不尤笑了笑,这画痴除了画之外,再不关心其他,刚才见到死尸还怕得发抖,这会已全然忘记,又回到他的画上去了。去年请他到家中吃饭,堂弟赵不弃正巧也在,那家伙生性促狭,偷偷在张择端汤碗里多加了一把盐,张择端一口喝尽,用袖子揩抹着嘴,浑然不觉咸。
  “择端,那船消失后,一个道士顺流漂下来,那时你在哪里?”
  “还在虹桥上。”
  “你可发觉什么异样了吗?”
  “我要画的是船遇险那一刻,忙着记桥上众人的脸,只恍了几眼,没仔细看。”
  “你一眼,抵别人十眼百眼,那道士身后立着两个小道童。你可看见?”
  “嗯。对了,其中略高一点那个道童,是图上船顶这个,不过换了衣服——”
  “果然——”赵不尤看着草图中央,一个妇人牵着个孩子,站在船顶,挥手呼叫。他听万福讲述当时情景,道士身后立着两个小道童。道童和道士一样,不可能凭空出来,自然是梅船上原先就有,船顶那孩子应该就是道童之一,另一个孩子当时恐怕藏在船舱内。现在这猜测从张择端口中得到了印证。
  只是——船遇险,妇人带着个孩童到船顶去做什么?何况那险情其实并不危急,最多只是桅杆撞上桥栏,或船头被水冲得调转。照理而言,孩童留在舱中反倒安全……赵不尤停住思绪,又问道:“那个白衣道士你自然也看了一两眼?”
  张择端犹豫了片刻,才道:“那是林灵素。”
  “林灵素?”旁边顾震和万福一起叫起来,“那个玉真教主林灵素?他不是死了?”
  赵不尤听了也很惊诧。
  当今天子崇信道教,六七年前,遍天下寻访方士,读了道士林灵素所作《神霄谣》,见满纸神仙妙语,大喜召见。林灵素进言:“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号称长生大帝君,正是陛下,今下降于世,执掌人间。”天子闻言,更是欢喜。命道箓院上章,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
  林灵素由此备受尊崇,势压王侯公卿,收纳弟子将近两万人,美衣玉食,煊赫无比。天子称之为“金门羽客”“聪明神仙”,亲笔赐名“玉真教主神霄凝神殿侍宸”。
  然而,两年前,京城遭大水,林灵素自称精通五雷法,能兴云呼雨,役使万灵。天子命林灵素到城头驱水,法术失灵,洪水照旧,城下防洪的役夫们恼愤起来,纷纷手执棍棒追打。天子失望,放林灵素归山。
  去年,林灵素亡故,葬于永嘉。
  张择端慢慢道:“我也知道林灵素已经死了一年。不过昨天我一眼看过去,就认出是他。尤其那双手。他的手指比常人的要长很多,指甲也留得长,有三寸多。手掌张开时,五指分得很开,并往后绷,两根拇指绷得最厉害,倒弯弓一样。”
  顾震问道:“这么说他没死?”
  赵不尤相信张择端的眼力:“是假死。他失宠之后,想借这场‘仙船天书’翻身。不过,仅凭他,恐怕做不出这般大阵仗。”
  顾震又道:“有人偏偏篡改了天书,林骗子这次讨不到肉吃,反倒惹身骚。这案子越来越乱了。”
  第六章 义在剑
  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涵泳于其间,然后可以自得。——程颐赵不尤送走张择端,回到船上。
  万福说:“郎繁的死因,仵作也检验过了,胸口中了一剑,当即死亡。凶器在郎繁身下——”
  他从舱角柜中取出两样东西,都用布包裹着,一个细长,一个长方。赵不尤先拿过细长布卷,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柄短剑,套着剑鞘。短剑不到一尺长,掣出来一看,剑刃前半截沾满血迹,已经干了。剑口镌着两个字:“义在”。
  赵不尤认得,这是郎繁的义在剑,剑名取自孟子:“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郎繁习武,却不屑于任侠者有言必行、有行必果的江湖小义,更向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者大义。
  赵不尤又接过第二个布包,里面是两部书,一部《孟子》,一部《六韬》,仁义之道与兵书战策,正是郎繁胸中两大志愿。
  他亡于“义在”之剑,不知道是为了何等之义?是否遂了他生平所怀之义?或者,只是偶遇暴徒,却不忍伤人,反倒被夺了这剑,送了自己性命?
  赵不尤心中又涌起悲意,默默不语,他知道这两样东西还得作证物,便交还给万福收好:“都是在郎繁身子下面找到的?”
  “是,他的后背还沾了剑上的血迹。另外,他的右手背上的确是成人咬伤的齿印。”
  那齿印难道是凶手所咬?若真是,那凶手恐怕不会武艺,为了夺下郎繁手中的短剑,才会使出这等蛮夯手段。但他若不会武艺,又怎么杀得了郎繁?难道是误杀?看来凶手杀害郎繁之后,先将剑丢进暗舱,然后才将他的尸身也藏了进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