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 / 4)
徐挽澜默不作声,在旁听着,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明年省试的主考官,就是蒋沅,录谁不录谁,都由着她决定。这就说明,她若是得中,以后便是蒋沅的门生,而蒋沅对她,定然也是有所赏识。
此外,徐三还听崔博提及,说是明年科考,蒋沅的亲生女儿蒋平钏也会参加。照理来说,这娘子乃是官籍,只需如崔钿那般,由人举荐,便可入朝为官,最低也是七品,但这蒋平钏,却弃了这条路,非要用科考来证明自己,可见也是官家娘子中的有志之辈。
徐挽澜一一听着,记在心间,半晌过后,便听得有宦官通传,说是圣驾已到。一众朝官闻言,立时依着品级站好,徐三娘才要按着先前周内侍的交待,走到列伍中去,哪知周内侍却在此时走了过来,叫她来官家身边侍奉。
徐挽澜心上生疑,只好硬着头皮,在众人视线之中,疾步走了过去。她低垂着头,匆匆一瞥,便见官家依然如往常那般,神色淡淡,瞧不出喜怒,但不知为何,她却能感觉到,官家今日的心情很是不佳。
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徐三娘提心吊胆,随在官家身后,低首步入殿中,哪知她才一站稳,便听得一事,惊得她一时忘了规矩,当即抬起头来。
却原来昨日夜里,那官差带着她所写的圣旨,连夜加急,送往幽云十六州,谁知行至半路,正撞见了快马加鞭赶往京城的信使。那信使说了四个字,瑞王已反!往日大宋百姓,隔三差五,便要说上一番的谣言,此刻终是成了现实。
瑞王明知必败,却仍是举兵而起,徐三暗自想道,这女人倒是心坚石穿,誓无二志。而她此番谋逆,打的旗号,也和徐三先前想的一样——正是“清君侧,杀奸宦”六个字。这所谓奸宦,不是旁人,正是眼下这位从容自若的周文棠周内侍。
瑞王一反,官家便要发兵讨伐。而徐挽澜,作为一名大宋王朝的临时工,得到了一项严峻的考验——在一刻,也就是半个小时内,写出一份令人血脉卉张,拍案叫绝,战斗力极强的征讨檄文来!
官家又令周内侍将徐三引去偏殿,瞧这意思,是想让即将被“清君侧”的“奸宦”,对徐三这个临时工实习生,指导一番。哪知周文棠倒是不紧不慢,雍容闲雅,命宫人奉上纸笔后,便负袖立于窗侧,细心侍弄起花草来。
徐挽澜瞥了他两眼,心上已经明白过来了。就好似当时她围困巷道,危在旦夕,周文棠只在院中听着动静,却不曾出手相救,今日的他,也已经做好了作壁上观的打算——哪怕这一回,危在旦夕的人,是他,而非自己。
徐三娘看不透他,此时也无暇看破,匆匆看过瑞王谋士所写的檄文过后,只管点墨挥毫,于玉轴之上,飞速地写了起来。
她初初穿越之时,为了尽快融入这个社会,在写字为文上,可算是下了不少工夫。她的书法虽比不上周文棠那般,笔走龙蛇,跌宕遒丽,可她这一副字,也算是自成体系,不难看,且有风格,让人过目难忘。
而她做了多年讼师,写过不知多少讼状,论起短时间内的反应,实在是出人远矣。她有这个自信,便是做了多年中书舍人的崔金钗过来,在笔速上也比不过她去。
周文棠侍弄过了花草,手捧温茶,坐于蒲团之上,眼望着菱窗之外,茫茫夜色,眸底晦暗难明,不知在思虑些甚么。而就在他手中这茶,还未曾凉去之时,他便听得身后那少女轻声说道:“徐某已经写就,还请中贵人过目。”
周文棠神色淡淡,看了眼寒空当中,冰轮孤月,随即勾起唇角,半转过身,先让徐三坐下饮茶,这才拈起玉轴细看。徐挽澜坐在他身侧,眼睑微垂,心上没来由地生出一种感觉——不知为何,她是渴望得到他认可的,甚至他的赏识,比官家的青睐,更能让她欢喜。
周文棠扫了一通,随即缓声说道:“不错。檄文与讼状,形异而神通,皆是罗列罪状,痛陈恶迹,令观者心生不平。你曾替人辩讼,又曾为崔钿出奇划策,熟知北方之情势风色,亦明瑞王之恶稔罪盈。这一纸檄文,只有你写得出来,也只有你能写好。”
周内侍瞧着仿佛风轻云淡,但他夸起人来,还真是不吝溢美之词。无论是他当年所说的三鼎甲之期许,还是今日这一番赞誉,都令徐挽澜心间无比动容。她不是没被人夸过,诸如徐巧嘴之类的名头,她听得耳朵都能长茧,但只有周文棠的赞赏,最合她的心意。
徐挽澜抿了抿唇,等到官家传唤,这便将玉轴檄文呈了上去。官家看过之后,见她写得笔力独扛,气势极大,先说瑞王通匪,致使漠北匪乱猖獗,后说瑞王谋害朝廷命官,以致燕乐严知县惨死,其后又说瑞王谋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实则即如历史上那些同样以“清君侧”为名的反贼一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江山。
临至檄文末尾,徐挽澜又说了周内侍许多不易之处,提了周内侍几回功绩,写得令人动容不已,很难不心生同情。
而最关键的是,全文上下,也不曾用到甚么生僻词汇,便是那些只识千字文的贱籍娘子看了,也能明白,也定会心有所感,激愤填膺,气恨难平。
官家原本还有些不安,但看过徐三娘写的这檄文之后,不由一笑,神色也缓和了不少。殿中朝臣,个顶个的眼尖目明,也不由得对那徐挽澜高看了几眼,想着这人有如此笔底工夫,又能得官家青眼,日后若是身入仕途,定能青云直上,鸿翔鸾起。
第114章 宛转随龙侍君侧(二)
宛转随龙侍君侧(二)
当日下朝之后,及至晌午, 忙了一上午的徐挽澜总算得了闲。她匆匆用了几口饭, 这便忙里偷闲, 去了周内侍苑内。方才这几个时辰, 她都不曾见过周内侍的影儿,心中难免有些忧虑, 暗中扫量着官家的神色, 却也猜不透她心中是甚么主意。
西汉初年,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谋反,打的就是清君侧的名号。汉景帝为平叛治乱, 又为形势所逼,便杀了能臣晁错。徐挽澜不知周文棠与官家到底有何牵扯,故而心有忧虑, 生怕官家也棋行错招, 杀了周文棠,以平悠悠众口。
她在这里替周文棠担忧, 反观周文棠, 却是一派闲雅, 悠然自适。徐三由宫人引入小院深处, 便见眼前竟有一片八卦阵形的菜畦, 而那男人已然换作黑色常服,正肩荷锄头,衣沾露水, 于田间不紧不慢地松土理秽。
徐挽澜看在眼中,哭笑不得,见他如此泰然自若,自己干脆也懒得替他多想。周文棠见她过来,淡淡瞥了她一眼,接着搁下长锄,缓步而来,边拿帕子净着指间泥尘,边勾唇轻声道:“三娘怎么过来了?可是我送你的衣裳,不够你穿?”
男人稍稍一顿,声音竟带了几分轻柔,缓声说道:“昨日要得急,司衣便只赶了两身。今日你回去,自会有人,再送两身过去。三娘若是还想要,只管来跟我说便是。我便是用上自己的晌银,也会让司衣给你赶制出来。”
这男人时近时远,时而冷淡疏离,时而又貌似亲切,若是存心跟他兜圈子,迟早要被他引至云里雾里中去。
徐挽澜顿了一顿,见四下无人,干脆心上一横,开门见山道:“瑞王已反,打的是清君侧的名号,却不知中贵人,可有甚么打算?” ↑返回顶部↑
此外,徐三还听崔博提及,说是明年科考,蒋沅的亲生女儿蒋平钏也会参加。照理来说,这娘子乃是官籍,只需如崔钿那般,由人举荐,便可入朝为官,最低也是七品,但这蒋平钏,却弃了这条路,非要用科考来证明自己,可见也是官家娘子中的有志之辈。
徐挽澜一一听着,记在心间,半晌过后,便听得有宦官通传,说是圣驾已到。一众朝官闻言,立时依着品级站好,徐三娘才要按着先前周内侍的交待,走到列伍中去,哪知周内侍却在此时走了过来,叫她来官家身边侍奉。
徐挽澜心上生疑,只好硬着头皮,在众人视线之中,疾步走了过去。她低垂着头,匆匆一瞥,便见官家依然如往常那般,神色淡淡,瞧不出喜怒,但不知为何,她却能感觉到,官家今日的心情很是不佳。
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徐三娘提心吊胆,随在官家身后,低首步入殿中,哪知她才一站稳,便听得一事,惊得她一时忘了规矩,当即抬起头来。
却原来昨日夜里,那官差带着她所写的圣旨,连夜加急,送往幽云十六州,谁知行至半路,正撞见了快马加鞭赶往京城的信使。那信使说了四个字,瑞王已反!往日大宋百姓,隔三差五,便要说上一番的谣言,此刻终是成了现实。
瑞王明知必败,却仍是举兵而起,徐三暗自想道,这女人倒是心坚石穿,誓无二志。而她此番谋逆,打的旗号,也和徐三先前想的一样——正是“清君侧,杀奸宦”六个字。这所谓奸宦,不是旁人,正是眼下这位从容自若的周文棠周内侍。
瑞王一反,官家便要发兵讨伐。而徐挽澜,作为一名大宋王朝的临时工,得到了一项严峻的考验——在一刻,也就是半个小时内,写出一份令人血脉卉张,拍案叫绝,战斗力极强的征讨檄文来!
官家又令周内侍将徐三引去偏殿,瞧这意思,是想让即将被“清君侧”的“奸宦”,对徐三这个临时工实习生,指导一番。哪知周文棠倒是不紧不慢,雍容闲雅,命宫人奉上纸笔后,便负袖立于窗侧,细心侍弄起花草来。
徐挽澜瞥了他两眼,心上已经明白过来了。就好似当时她围困巷道,危在旦夕,周文棠只在院中听着动静,却不曾出手相救,今日的他,也已经做好了作壁上观的打算——哪怕这一回,危在旦夕的人,是他,而非自己。
徐三娘看不透他,此时也无暇看破,匆匆看过瑞王谋士所写的檄文过后,只管点墨挥毫,于玉轴之上,飞速地写了起来。
她初初穿越之时,为了尽快融入这个社会,在写字为文上,可算是下了不少工夫。她的书法虽比不上周文棠那般,笔走龙蛇,跌宕遒丽,可她这一副字,也算是自成体系,不难看,且有风格,让人过目难忘。
而她做了多年讼师,写过不知多少讼状,论起短时间内的反应,实在是出人远矣。她有这个自信,便是做了多年中书舍人的崔金钗过来,在笔速上也比不过她去。
周文棠侍弄过了花草,手捧温茶,坐于蒲团之上,眼望着菱窗之外,茫茫夜色,眸底晦暗难明,不知在思虑些甚么。而就在他手中这茶,还未曾凉去之时,他便听得身后那少女轻声说道:“徐某已经写就,还请中贵人过目。”
周文棠神色淡淡,看了眼寒空当中,冰轮孤月,随即勾起唇角,半转过身,先让徐三坐下饮茶,这才拈起玉轴细看。徐挽澜坐在他身侧,眼睑微垂,心上没来由地生出一种感觉——不知为何,她是渴望得到他认可的,甚至他的赏识,比官家的青睐,更能让她欢喜。
周文棠扫了一通,随即缓声说道:“不错。檄文与讼状,形异而神通,皆是罗列罪状,痛陈恶迹,令观者心生不平。你曾替人辩讼,又曾为崔钿出奇划策,熟知北方之情势风色,亦明瑞王之恶稔罪盈。这一纸檄文,只有你写得出来,也只有你能写好。”
周内侍瞧着仿佛风轻云淡,但他夸起人来,还真是不吝溢美之词。无论是他当年所说的三鼎甲之期许,还是今日这一番赞誉,都令徐挽澜心间无比动容。她不是没被人夸过,诸如徐巧嘴之类的名头,她听得耳朵都能长茧,但只有周文棠的赞赏,最合她的心意。
徐挽澜抿了抿唇,等到官家传唤,这便将玉轴檄文呈了上去。官家看过之后,见她写得笔力独扛,气势极大,先说瑞王通匪,致使漠北匪乱猖獗,后说瑞王谋害朝廷命官,以致燕乐严知县惨死,其后又说瑞王谋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实则即如历史上那些同样以“清君侧”为名的反贼一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江山。
临至檄文末尾,徐挽澜又说了周内侍许多不易之处,提了周内侍几回功绩,写得令人动容不已,很难不心生同情。
而最关键的是,全文上下,也不曾用到甚么生僻词汇,便是那些只识千字文的贱籍娘子看了,也能明白,也定会心有所感,激愤填膺,气恨难平。
官家原本还有些不安,但看过徐三娘写的这檄文之后,不由一笑,神色也缓和了不少。殿中朝臣,个顶个的眼尖目明,也不由得对那徐挽澜高看了几眼,想着这人有如此笔底工夫,又能得官家青眼,日后若是身入仕途,定能青云直上,鸿翔鸾起。
第114章 宛转随龙侍君侧(二)
宛转随龙侍君侧(二)
当日下朝之后,及至晌午, 忙了一上午的徐挽澜总算得了闲。她匆匆用了几口饭, 这便忙里偷闲, 去了周内侍苑内。方才这几个时辰, 她都不曾见过周内侍的影儿,心中难免有些忧虑, 暗中扫量着官家的神色, 却也猜不透她心中是甚么主意。
西汉初年,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谋反,打的就是清君侧的名号。汉景帝为平叛治乱, 又为形势所逼,便杀了能臣晁错。徐挽澜不知周文棠与官家到底有何牵扯,故而心有忧虑, 生怕官家也棋行错招, 杀了周文棠,以平悠悠众口。
她在这里替周文棠担忧, 反观周文棠, 却是一派闲雅, 悠然自适。徐三由宫人引入小院深处, 便见眼前竟有一片八卦阵形的菜畦, 而那男人已然换作黑色常服,正肩荷锄头,衣沾露水, 于田间不紧不慢地松土理秽。
徐挽澜看在眼中,哭笑不得,见他如此泰然自若,自己干脆也懒得替他多想。周文棠见她过来,淡淡瞥了她一眼,接着搁下长锄,缓步而来,边拿帕子净着指间泥尘,边勾唇轻声道:“三娘怎么过来了?可是我送你的衣裳,不够你穿?”
男人稍稍一顿,声音竟带了几分轻柔,缓声说道:“昨日要得急,司衣便只赶了两身。今日你回去,自会有人,再送两身过去。三娘若是还想要,只管来跟我说便是。我便是用上自己的晌银,也会让司衣给你赶制出来。”
这男人时近时远,时而冷淡疏离,时而又貌似亲切,若是存心跟他兜圈子,迟早要被他引至云里雾里中去。
徐挽澜顿了一顿,见四下无人,干脆心上一横,开门见山道:“瑞王已反,打的是清君侧的名号,却不知中贵人,可有甚么打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