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2 / 4)
官家有些疲惫地闭上双眼,招手唤来柴荆给她揉捏肩颈,接着眉头紧拧,沉沉说道:“崔家这丫头,真是叫朕没办法。先前还当她开了窍,哪知竟是纸上谈兵,行事愈发糊涂!”
徐三一听,立刻就晓得了官家为何对崔金钗有这么大的意见。
先前官家提拔崔氏,就是看中了《兴国要策》中改良武器这一部分,哪知将崔氏调到工部之后,发觉此人竟对制造武器一窍不通,只会提些奇思妙想,却是不知具体方法。
相较之下,反倒是之前徐三建议朝廷广开言路,招纳上来的那些个民间人才,在改良武器上屡有成就。而这些人发明出的武器,其中有许多,已经在西北战场派上了大用处。
崔金钗不干实事倒也罢了,她娘历经数朝,早年为官家登基出了不少力,让她女儿在朝中谋个职位,官家愿意给,也给得起。哪知这崔金钗,转了心思,又给官家上书,出了缠足这馊主意,实在让官家气极反笑。
内乱不止,外患不休,她哪里还顾得上这个?
薛鸾也是个糊涂的,竟还跟她联名上书!若是太平时候,官家抬眼一扫,搁到一边便是,可到了这硝烟四起的关节,她看了这么一份奏折,只觉得是个天大的笑话。
崔金钗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本看似无足轻重的奏折,直接让官家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到了山大王宋祁的身上。
官家但觉得,宋祁还年轻,近几个月也被徐三治得老实多了,知道看书习字了,待人也不似从前那般没规没矩,整个人都好似脱胎换骨。试想日后,若有徐周二人从旁辅佐,他说不定要比薛鸾靠谱多了。
薛鸾姓薛,不姓宋,这是官家心中最大的芥蒂。她那亲生父亲,也就是官家的弟弟,更是个有野心的,官家放心不下。从前她八面玲珑,倒也没出过甚么岔子,近来却是愈发的瞎胡闹,不干正经事儿,官家心中,已然对她颇为憎恶。
那妇人靠在龙椅之上,闭目深思良久,之后缓缓睁开眼来。她挥退宫人,只留了徐三一人近身,接着将她手儿牵起,微微摩挲。
眼下正值寒冬,外间虽风雪大作,金殿内却是妍暖如春。只是官家这手,却是冰凉的很,徐三被她这样抓着手,胳膊上愣是激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她抿了抿唇,强忍不适,只听得官家缓缓说道:“朕有心立宋祁为储,只是他年少轻狂,顽劣异常,不但朕放心不下,满朝文武,更是啧有烦言,载道怨声。有言道是‘众怒难犯’,悠悠众口,不可不顾。”
徐三心上一紧,赶忙低低说道:“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三大王如今尚还年稚,正在长成之时,谁敢断言他绝无治国理政之能?臣近来闲暇之时,常会指导三大王,他相较自身而言,已然是竿头直上,突飞猛进。依臣之所见,只能他勤学肯练,日后必会精进不休。”
官家却沉沉说道:“倒也不必太过精进,朕只盼着他,安安分分,做一个守成保业之君。三丫头,你记好了,这大宋的江山,只能姓宋,张王李赵,统统不行!”
安安分分,守成保业。
官家之言,蓦地给徐三心上泼了一盆冷水。她之所以属意宋祁,也不过是因为他是自己唯一活在世上的子嗣罢了。只要她还有别的女儿,她就绝不会考虑宋祁。
遽然之间,徐三忆起了官家先前颈上的吻痕来。
依照目前的局势来看,绝不能让官家再怀孕。
徐三紧抿薄唇,低头细思,而官家却是话锋一转,忽地又问起了罗昀之事来。徐挽澜一听,心里清楚得很,知道官家已然听说了她们师徒二人争吵之事。
徐三收敛心神,故意摆出苦笑,将那吵架之事,添油加醋,讲得十分逗趣儿。官家听后,只当她是个风流种,招惹了别家公子,反倒让罗昀怨她行为不端,只顾美人,不思进取。
官家不由一笑,复又提起毫笔,口中轻声说道:“回去告诉你师父,三丫头忧国奉公,勤于政务,朕可以替你作证。人不风流,枉为少年之身。官事之外,穿花蛱蝶,偎红倚翠,倒也无妨。”
她稍稍一顿,又凝声提点她道:“只是你记好了,找乐子就是找乐子,甭管是甚么花甚么蝶,都别牵扯到正经事上来。还有,顾惜着点儿身子,别像前朝那位似的,落了个脱阴而亡,写到史书上都脸上无光。”顿了顿,她又扯了下唇角,“罢了。三丫头向来拎得清,朕对你又何需多言?”
第156章 秾华如梦水东流(四)
秾华如梦水东流(四)
官家倒还有脸讽刺前一任皇帝宋文宗,说她沉湎酒色, 以致于脱阴而亡, 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可徐三入朝为官之后, 却是隐约听着了风声,说是文宗之死, 与官家脱不了干系。
当初驻军漠北的瑞王,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 却还铁了心造反,徐三那时候有些不解,可如今却是想明白了——不争馒头争口气, 瑞王这是在报仇呢。
官家以仁爱治世,非要在历史上留下明君之美名不可。她登基为帝,看似是群臣推举, 顺理成章, 可藏于花团锦簇之后的,却又是数不尽的倾轧纷争, 血雨腥风。
如今的左右二相、罗昀、周文棠等人, 之所以能得官家如此爱重, 便是因为在她最为艰难的时候, 是这些人为她苦心筹谋, 将她一手推上了权力的顶峰。
成者王,败者寇。官家作为后来人,夺得了权力之争的旌旗, 那么文宗便成了昏聩无能之君、沉湎酒色之辈,而官家,便是仁惠爱民的明君圣主。 ↑返回顶部↑
徐三一听,立刻就晓得了官家为何对崔金钗有这么大的意见。
先前官家提拔崔氏,就是看中了《兴国要策》中改良武器这一部分,哪知将崔氏调到工部之后,发觉此人竟对制造武器一窍不通,只会提些奇思妙想,却是不知具体方法。
相较之下,反倒是之前徐三建议朝廷广开言路,招纳上来的那些个民间人才,在改良武器上屡有成就。而这些人发明出的武器,其中有许多,已经在西北战场派上了大用处。
崔金钗不干实事倒也罢了,她娘历经数朝,早年为官家登基出了不少力,让她女儿在朝中谋个职位,官家愿意给,也给得起。哪知这崔金钗,转了心思,又给官家上书,出了缠足这馊主意,实在让官家气极反笑。
内乱不止,外患不休,她哪里还顾得上这个?
薛鸾也是个糊涂的,竟还跟她联名上书!若是太平时候,官家抬眼一扫,搁到一边便是,可到了这硝烟四起的关节,她看了这么一份奏折,只觉得是个天大的笑话。
崔金钗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本看似无足轻重的奏折,直接让官家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到了山大王宋祁的身上。
官家但觉得,宋祁还年轻,近几个月也被徐三治得老实多了,知道看书习字了,待人也不似从前那般没规没矩,整个人都好似脱胎换骨。试想日后,若有徐周二人从旁辅佐,他说不定要比薛鸾靠谱多了。
薛鸾姓薛,不姓宋,这是官家心中最大的芥蒂。她那亲生父亲,也就是官家的弟弟,更是个有野心的,官家放心不下。从前她八面玲珑,倒也没出过甚么岔子,近来却是愈发的瞎胡闹,不干正经事儿,官家心中,已然对她颇为憎恶。
那妇人靠在龙椅之上,闭目深思良久,之后缓缓睁开眼来。她挥退宫人,只留了徐三一人近身,接着将她手儿牵起,微微摩挲。
眼下正值寒冬,外间虽风雪大作,金殿内却是妍暖如春。只是官家这手,却是冰凉的很,徐三被她这样抓着手,胳膊上愣是激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她抿了抿唇,强忍不适,只听得官家缓缓说道:“朕有心立宋祁为储,只是他年少轻狂,顽劣异常,不但朕放心不下,满朝文武,更是啧有烦言,载道怨声。有言道是‘众怒难犯’,悠悠众口,不可不顾。”
徐三心上一紧,赶忙低低说道:“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三大王如今尚还年稚,正在长成之时,谁敢断言他绝无治国理政之能?臣近来闲暇之时,常会指导三大王,他相较自身而言,已然是竿头直上,突飞猛进。依臣之所见,只能他勤学肯练,日后必会精进不休。”
官家却沉沉说道:“倒也不必太过精进,朕只盼着他,安安分分,做一个守成保业之君。三丫头,你记好了,这大宋的江山,只能姓宋,张王李赵,统统不行!”
安安分分,守成保业。
官家之言,蓦地给徐三心上泼了一盆冷水。她之所以属意宋祁,也不过是因为他是自己唯一活在世上的子嗣罢了。只要她还有别的女儿,她就绝不会考虑宋祁。
遽然之间,徐三忆起了官家先前颈上的吻痕来。
依照目前的局势来看,绝不能让官家再怀孕。
徐三紧抿薄唇,低头细思,而官家却是话锋一转,忽地又问起了罗昀之事来。徐挽澜一听,心里清楚得很,知道官家已然听说了她们师徒二人争吵之事。
徐三收敛心神,故意摆出苦笑,将那吵架之事,添油加醋,讲得十分逗趣儿。官家听后,只当她是个风流种,招惹了别家公子,反倒让罗昀怨她行为不端,只顾美人,不思进取。
官家不由一笑,复又提起毫笔,口中轻声说道:“回去告诉你师父,三丫头忧国奉公,勤于政务,朕可以替你作证。人不风流,枉为少年之身。官事之外,穿花蛱蝶,偎红倚翠,倒也无妨。”
她稍稍一顿,又凝声提点她道:“只是你记好了,找乐子就是找乐子,甭管是甚么花甚么蝶,都别牵扯到正经事上来。还有,顾惜着点儿身子,别像前朝那位似的,落了个脱阴而亡,写到史书上都脸上无光。”顿了顿,她又扯了下唇角,“罢了。三丫头向来拎得清,朕对你又何需多言?”
第156章 秾华如梦水东流(四)
秾华如梦水东流(四)
官家倒还有脸讽刺前一任皇帝宋文宗,说她沉湎酒色, 以致于脱阴而亡, 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可徐三入朝为官之后, 却是隐约听着了风声,说是文宗之死, 与官家脱不了干系。
当初驻军漠北的瑞王,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 却还铁了心造反,徐三那时候有些不解,可如今却是想明白了——不争馒头争口气, 瑞王这是在报仇呢。
官家以仁爱治世,非要在历史上留下明君之美名不可。她登基为帝,看似是群臣推举, 顺理成章, 可藏于花团锦簇之后的,却又是数不尽的倾轧纷争, 血雨腥风。
如今的左右二相、罗昀、周文棠等人, 之所以能得官家如此爱重, 便是因为在她最为艰难的时候, 是这些人为她苦心筹谋, 将她一手推上了权力的顶峰。
成者王,败者寇。官家作为后来人,夺得了权力之争的旌旗, 那么文宗便成了昏聩无能之君、沉湎酒色之辈,而官家,便是仁惠爱民的明君圣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