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清清三问(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所谓。不过诗词之类,我却是倦了。”江耘淡淡道。
  这番话,若是换其他人来说,未免显得托大,偏偏江耘刚才已作了二三,这话经他出口,却俨然是大家风范。
  “6某并无异议。”6匡也不含糊,傲然道。
  姜清清见重担落在自己身上,不禁犹豫起来,在薛大家与祥伯的鼓励下,终于答应下来。
  姜清清翩翩起身,肃立台前,看着场中二人,清声说道:“小女子却不恭,便托大一回,做回主考官,考教两位才子一番。今日之所,若是使些拳脚,怕是于景不合,便以才学比之,三题两胜。”
  一番话娓娓道来,生动风趣,连江耘都笑了。
  姜清清略略沉吟一番。说道:“这第一题便是,前人作易经,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易卦之六位乃成,用于察之往来,窥测天机。小女子却有疑,若事事以卦论之,人之所为岂非徒劳?”
  江耘心中暗暗惊奇:“果然看不出来,以她的身份,居然能问出如此深奥又富有哲理的问题来。”
  正当江耘思索之际,6匡已先他一步说道:“姜小姐问得妙极。在下以为,易经之论,实乃精奇之谈。天有阳,地有刚,而人之义生,故圣人治于四方,天下之大道由此而来。趋势之所向,潮流之所往,故此斗转星移,朝代更迭,终是前进之方向。然战乱纷争。民众苦难,分分合合之际,亦无可避免,此天之阴也。大地万物,过则而易折,故大河绕之,湖泊润之,此地之柔也。虽有圣人之义,亦难掩天下万母妇人之仁。由此可知,阴阳乃调和,刚柔遂并济。而仁义得以两全。卦者之说,乃是天阳地刚,只是人生之大方向,事物之趋势,而非指示。人之所为,却是大道之求索。事物之变化万千,岂能以一卦而坐享其成或固步自封?若是如此,人生之意义何在?”
  即使是站在对立者的立场,江耘也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太好了,好到让他再没有别的说辞。
  在众人的叫好声中,姜清清也频频点头,这6公子的确是学识渊博,涉猎极广,口才极好,连自己都不曾思考到如此深的层面,被他一番话剖析得清清楚楚。此刻,不由得抬头看那位江公子,不知他又是如何说法。
  众人盯着江耘,等待着他的应答。与上次不同,这次的聚光灯却让江耘好不为难。在现今形势下,踌躇无异于示弱。
  江耘硬着头皮,一挥衣袖,说道:“我和他一样。”
  众人愕然,连姜清清都疑惑道:“江公子何意?”
  “我的见解和他一样,只不过被他先说了。”江耘索性厚了脸皮,双手一摊,微笑着说道。
  6匡闻言,仰头大笑,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之意,声音之大,让身旁的姜清清都不禁皱了皱眉头。
  众人也都是嗤笑连连,连薛大家也是哭笑不得,坐在边上的祥伯也笑着说道:“从来没见过耍赖耍得象他这般潇洒自如。”
  瘦竹老先生却有不同看法:“宠辱不惊,人已在画中。”
  姜清清盯着江耘一阵好瞧,淡然道:“江公子,若是这般。却是你输了。”
  6匡好不得意,折扇摇得愈紧了。江耘心里那个苦啊。
  “想必江公子好惊人之语,只是这会却无准备。既然和我一样,那便算做平手吧,免得以后江公子对外人说我等欺负客人。”6匡言中之意,显然暗指江耘刚才所作的诗句是有所准备而非临场挥。
  江耘淡淡一笑,闭口不言,有苦自知。
  姜清清怕江耘尴尬,继续道:“第二题,便作个对子如何?清清出一上联,两位公子可分别对出下联。且听好,案上落梅香染句。”
  6匡洒然一笑,胸有成竹,话到嘴边又改了口,说道:“此番,请江公子先来。”
  江耘那个愁哇,又来命题作文,有没有电话求助?现场嘉宾也行啊。
  看着6匡脸上的笑意,江耘心一横,说道:“我对不上来,6公子请。”
  “雪下抚琴曲含霜。”6匡干净利落的对完。
  此下联无论是格律、韵句、意境都是上佳。场中众人心中大定,这次的比试,看来6才子是赢定了。
  姜清清看向江耘的眼光愈疑惑,心中嘀咕道:“即使对不上来,也不用说得这么快啊,这人什么意思,看他初时才气横溢的样子,怎么象故意对不上似的。这三场比试已过了两场,一平一负,形势危急了。”
  姜清清秀眉微蹙,说道:“这一局6公子胜。江公子,你若不能在最后一局获胜,便是输了。唔,最后一局,该比什么好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