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圣上高兴不已,望着宋弈越发的欣慰满意。
  严安直皱眉,谁说宋弈不会溜须拍马,瞧他说的话哪一句不是?!
  “怀中,你回去吧。”圣上望着严安,道,“朕这里让九歌守着就成,你回去忙你的事。”
  严安心头凉了半截,圣上却已经不看他和宋弈道:“你去告诉赖恩,让他将陶然之好好看守着,等朕好了非剥了他的皮不可!”
  宋弈颔首应是。
  严安沉默的退了出去,钱宁迎了上来,紧张的问道:“老大人,您怎么出来了,圣上现在如何?”
  “你们进去看看吧。”严安说着,视线如利箭似的望向于呈,冷哼了一声,拂袖大步而去!
  钱宁莫名其妙的看看严安,又回头看看张澜,张澜昂着头,嘴角却露出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神都龙王同人]朱雀怒焰。
  幼清听着江淮说着西苑的情形,她虽知道宋弈若没有十分的把握绝不会冒险,可还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如今听江淮说完,她的一颗心才真真实实的落了下来!
  宋弈应该早有此打算,若不然他不会一开始就让江淮回来告诉她这两天会留在西苑无法回来。
  “夫人放心,爷心里有数,不会有事的。”江淮笑看着幼清,幼清朝他笑笑,当年严安以一篇他和宋墉都熟悉的青词,让圣上对宋墉生了不满,此后,宋墉不管在政事上做什么决定,严安必会反对,而圣上一开始赞同宋墉,到后来便渐渐偏向了严安!
  昭宗在世时整日游山玩水无心朝政,所以朝中大事都是内阁票拟决定的,本朝圣上也无心朝政整日炼丹,可他却要参与和干涉内阁中的每一项决议,通过内阁掌控朝堂,正因为如此,圣上的决定和喜好就显得至关重要……
  发现这个捷径和规律的是宋墉,她听方明晖说过,宋墉虽对圣上颇有微词,可还是会为了讨得圣上的欢喜和支持,而每天熬夜写清词,后来严安也是,他几乎有两年的时间完全不作为,就一味埋头写出各种各样辞藻优美华丽的清词。
  这样做很有效果,严安挤走了宋墉,他成了圣上面前最得信的人,此后,不管他推举谁排挤谁,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决定,圣上都会赞同支持,只是可惜,严安没有成为第二个宋墉!
  她忽然明白了宋弈当初为什么要决定十年后再回京,大周,只要圣上还活着一天,这样的局面永远不会改变……会有第二个宋墉,也可能会第二严安,甚至第三个,第四个。
  幼清感慨万千,却又忍不住激动……将来严安倒台,若让圣上再造就一个严安,那不如宋弈站在那里,即使他不会成为第二个宋墉,可也绝对不会是第二个严安!
  “我知道了。”幼清微微点头,笑道,“你告诉爷,我在家里等他!”
  江淮一愣,点了点头:“那属下回去了。”说着出了门!
  朝堂上,因圣上病倒,原本因要商量如何应对秦昆在太仓被“暴民”所困的决议耽搁下来,严安派人四处找夏堰商讨此事,可四处找不到夏堰,严安便亲自手书一封前往应天府,要求应天巡抚立刻派兵镇压,不计生亡务必要将太仓之事迅速平息。
  信出去的第二天,也就是九月二十八日,都转盐运使同知何觅一封求朝堂重查两淮盐运的奏折进了万寿宫,圣上靠在龙榻上读完了奏疏,他越看脸色越沉,啪的一声将奏疏摔在床榻上,对张澜道:“去把内阁的人给朕找来!”
  张澜知道事关重大,立刻遣人去会极门外传召内阁六位阁老,半个时辰后由夏堰领头,严安等人进了万寿宫。
  “你们看看。”圣上将奏疏丢给夏堰,“看看上头都写了什么。”
  夏堰捡起奏疏细细一看,脸色顿时大变,望着圣上道:“圣上,奏疏中所言若是真的,那两淮盐运是早已经烂了根茎,不清不足以平民愤啊。”
  严安心里打了个激灵,忙将奏疏翻出来看,顿时大怒,原来上面写的皆是指秦昆伙同他人私自印盐引售卖,私自勒令盐场额外多开采盐,甚至还提到景隆三十一年,秦昆曾向朝中预支了一百万盐引……
  这些事,怎么会变成奏疏到圣上跟前!
  “朕是知道朕为什么这么穷了
  云舞倾城。”圣上眯着眼睛,面上杀意浓重,“给我查,朕要看看他一个两淮盐运使有多大的能耐,到底吞了朕多少的银子!”
  严安拿着奏疏出列,劝着道:“圣上,您如今龙体未愈,千万不要生气,免得伤了龙体。”又道,“此事,微臣以为真假难辨,不如下一封手谕责问秦昆,一人道长两人道短,若偏听何觅一人,难免会有疏漏和误会。”
  圣上的目光猛然转向严安,一字一句的道:“这个秦昆,也是你推举的人吧?”圣上话一出,不等严安说话,夏堰立刻就道,“是,这个秦昆就是严阁老的得意门生之一,与鲁直一起,深得严阁老器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