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更新(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湛命人将此账册子交与李平舟,李平舟看过之后,那种惊痛的表情绝不是假的。明湛淡淡吩咐道,“把这个拿给王叡安,叫他早朝时上本。”
  帝王也是有潜规则的。
  李平舟沉声领命。他非常想问一问帝王由何得来此账簿,但是看明湛的脸色,李平舟还是识时务的闭上了嘴。帝王遥控西北,自然有隐秘手段。
  有些事,不是朝臣该问的。
  原本大臣之间的默契,万寿就在眼前,再有糟心的事儿,能过去就过去。经大同斗殴案,万寿节都延期了,这会儿,最好不要再给帝王添堵,也是他们的孝敬了。
  不承想,比大同城斗殴案更加令人震惊的大同走私案又接踵而来。
  这一年,大同不太平啊。
  若是往日。
  不过是偷偷的弄些东西与鞑靼人去卖,帝王纵使恼怒也是有限的。不过,在鞑靼人刚刚被赶出关外,全国人民犹未忘记鞑靼人烧杀劫掠的恶行时,暴出大同走私案。
  这根本无异于叛国啊。
  于是,连朝臣带百姓,全国都愤怒了。
  最开始最直接的反应是,吏部尚书郑临重郑老大人,不得不在压力之下,请辞吏部尚书一职。
  明湛并未挽留,直接准了。
  似李平舟郑临重等人都是凤景乾留下的老臣,明湛登基一年了。
  当然,明湛的脾性并不算好,而且,他更喜欢年轻的臣子。只看他登基后破格提拔的皆是三十岁上下的朝臣,甚至有更年轻的,明湛也喜欢拿来用。
  故此,虽然明湛也倚重老臣。但是,老臣嘴里不说,也生怕什么时候令帝王厌倦。
  再者,还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预言呢。
  在明湛甫一登基,就与朝臣发生过诸多争执。从“卫太后进宫”到“天津港的筹建”,反正,明湛不是个听话的人。
  他实在太有主见。
  明湛这样的性格,让许多人以为,他会迫不及待的换掉李平舟等人。
  尤其李平舟王叡安,得罪明湛不知多少回了。
  很奇异的是,明湛依旧倚重他们。甚至在这一年的磨合之中,君臣之间不仅仅有了默契,更有了感情,以至于向来忠心耿耿的李平舟对于凤景乾是否回朝之事都打了马虎眼。
  而郑临重的为人更不必说了。
  这老爷子不仅会做官,更会做人。
  谁也没料到,第一个被换掉的相辅会是郑临重。
  去年,淮扬徐家也犯了事儿,徐叁就依然好好儿的站在昭德殿做帝师呢,郑临重如今就得告老辞官。
  当然,郑临重不能与徐叁比,徐叁是帝师呢。
  只要徐叁不是犯了太大的事儿,为了尊师重道的名声,明湛也得保全徐叁。再者,徐叁与本家关系之恶劣,天下闻名。
  郑临重却不同。
  明湛怀疑大同郑家,自然会对郑临重多加留意,明湛甚至连前些天大同郑家寄给郑临重的信都知道的七七八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