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下又无话可说了,郭敞过了一会儿才像是自言自语一样道:“不过...想来抄的是真用心,她一贯是个用心的。什么事不做便罢了,要做就做到最好。譬如琵琶,如今已经很有些样子了,不过这半月来,是不能练琵琶琴了......”
  对于郭敞这些自言自语,王志通只能保持微笑倾听的状态,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回,或许官家只是想说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叫她抄佛经也是太难为了,朕就没见过她念过一次佛,书房里也没得佛经。这倒是不奇怪,她瞧着就是儒生性子,敬鬼神而远之么——她这么个人,便是认真抄写,抄出来的佛经怕也没什么效力。”郭敞还在往下说。
  这个时候王志通渐渐回过味儿来,好像知道官家要说什么了。
  “...当初这抄经的名单上有他,朕本该换了她的,总好过如今白白辛苦。”
  王志通记得官家自己也是不信佛的,所以后宫抄经祈福什么的,按理来说在官家这儿应该全都是‘白白辛苦’才对。眼下这样说,倒好像只有高才人才是白辛苦...完全是言不由衷啊!
  收拢起心里堪称‘大不敬’的想法,王志通也只能配合着说道:“正是如此,不只是白白辛苦,更是心情苦闷,毕竟高娘娘本就对佛经没甚喜好...官家不如去玉殿瞧瞧高娘娘,劝慰劝慰?”
  王志通没有劝郭敞这个时候不让素娥抄了,如果说刚上名单那会儿直接把人换下来,最多只是让大家侧目,感慨官家的宠爱。那这会儿再让人别抄了,引来的就是非议了。再者,都已经抄了半个月了,这时候停下,之前的辛苦才真叫白费了。
  即使王志通并不打从心底里在乎素娥的辛苦白费,说来也就是抄了半个月经而已。但他知道,官家是不会让高才人为难的。他那样说的话,只会显得他不识趣,这点儿看人说话的头脑都没有。
  王志通没想到,他都这样说了,官家还是没说‘好’。神情反而有种说不上来的踟蹰,过了会儿才道:“朕前些日子倒是听过一些抱怨,大多是抱怨淑妃如今协理后宫,却借着协理之权打压异己。”
  让人抄经这种事儿是‘好事’,当事人当然不好说什么。但这件事无法抱怨,不代表别的事也不能抱怨,借题发挥而已,属于是后宫的常见操作了——郭敞当然也看得出来,大家的抱怨实际是为了什么。
  “‘打压异己’,这话说的太重了。但淑妃的性子自来就有些任性,有些事叫人不满也寻常。”郭敞的语气是淡淡的,让人无法判断他是在意这件事,还是不在意这件事。
  而王志通因着前面郭敞的反应,这时候却是能猜出他心思的:郭敞确实不在意曹淑妃怎么‘任性’,怎么得罪人,其他人又怎么借题发挥‘打小报告’了。之前他都不在意这些的,王志通还记得当初官家应允抄经祈福之事的样子呢!
  不可能半个月后突然就在意了。
  如此一看,在意的就另有其人了——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在意,郭敞都不会说这番话了。
  在意的人不用多猜,必然是高才人...但高才人的性子么,王志通想着,那必然是不可能向官家抱怨什么的。借他人之口,间接对官家说些什么都不可能!王志通伺候官家这些年了,后宫的莺莺燕燕见得多,如高才人这般‘乖巧老实’的,那也少见。
  就算有,也不是高才人这个样子的...要知道,后宫有些看着性情老实,其实不过是没资格‘不老实’而已。
  所以,事情正相反,官家在意的竟是高才人一点儿不向他抱怨——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想来想去,王志通也只能想到这个可能了。
  如果是以前,王志通是猜不到这一点的,郭敞的性格虽然难搞(皇帝有几个不难搞呢?),却没有这样的。可自从对高才人上心后,就屡屡反常,仿佛是个寻常男子。
  既是寻常男子,心爱的女子遇到麻烦了,自然想着她与自己抱怨,叫自己与她做靠山——男人么,多少都想着做英雄,成为心爱之人的倚靠,最好能在对方面前显示出一番气概才好!
  王志通虽然是个宦官,这样的心态却也是一清二楚的。
  虽然知道了郭敞的种种心思,王志通却是不可能说破的。想着官家如今肯定愿意去见高才人,只是这会儿拧巴上了,自己跟自己生气,下不来台。他便开口说道:“官家说的是,到底宫中如高娘娘那般性子正的不多,怪不得官家说高娘娘有儒家风气。”
  “只是老奴想着,有些事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委屈的。”
  其实这番话根本不能细想,细究起来王志通点了很多后妃不说(他说像素娥那样性子正的人不多,反过来就是性子不正的人很多,这显然不是好话),还有些逻辑不通。但这个时候,他知道官家不会在意,甚至根本不会细思他这番话里的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郭敞得了个‘台阶’,勉强‘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拗不过内心深处的想法,叫摆驾玉殿去了。
  此时此刻的玉殿之中,素娥还正在抄经呢。她这些日子抄经挺认真的,不过也没有因此苦了自己的意思。在将一个月的抄经任务分解成每天完成的分量后,她就只把这个当做是普通工作了。每天做一点,绝不多做,从来没有因此早起晚睡,耽误三餐、下午茶和小休。
  不止如此,随着越来越熟练,每天用在抄经上的时间减少,素娥甚至还能抽空恢复过去的一些日常消遣。
  她心态放的很好,就将抄经当做是书法练习了,只不过这阵子练的比往常多而已。
  素娥认真抄经,一笔一划写得工整秀丽,呼吸平缓——其实按照最严格的要求,抄经时要屏住呼吸,不能吐息到抄经纸上的。
  不过素娥没有遵守这条,她天天吃素,布置静室,烧香用檀香...一则是本性认真,做事做全,同时不想留下话柄。二则就是这些不难做到,并没有多少真正为难人的地方。至于类似不能吐息到纸上这种要求,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不说,也根本没有把柄可言,那为什么要遵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