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 第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妃与王爵公卿在水上的凌波殿用膳,至于寻常百官的膳桌则就设在园中的草茵上。
  但这一天本就是与国同庆,妃眷们自然即可以趁着宴前,在殿外与家人见上一面。
  因而许多妃嫔都早早来了,孟绪与樊氏算到的较晚的那一拨。
  父兄皆战死,母亲又缠绵病榻,孟绪无家人可见,即就径直入殿了。
  故而,当日司衣来量体时,她曾与簌簌说过,慧嫔若赴宫宴只怕徒然牵动思肠,其实于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然而慧嫔已然可以置身繁华之外,今夜尚且不必身至。她却正要激流勇上,不可能不来。
  经过外头那些与亲眷热闹团圆的妃子时,簌簌心疼道:“还好这段日子,陛下让膳房给主子做了不少从前家里吃惯的小食,否则主子今晚怕是要十分思亲了。”
  自从那道酒酿圆子之后,膳房一做了许多她喜欢的小吃,都是旧日熟悉的味道,可见下了很深的功夫。
  而这一切,都是帝王的安排。
  孟绪坐下,不禁向坐在大殿最上首的男子。
  尚未开宴,但帝王似乎没什么虚大的架子,早早已至。他高座至尊之位,身着冕旒,气度轩举。
  坐于高地,那个位置,恰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入席之氏。
  帝王,即是如此作想的么?那么,一是如何观察她的?
  忽而,孟绪主意到了帝王身后站着的氏,小声对簌簌道:“那名内侍似乎有些眼熟。”
  帝王的一侧立着隋安,两侧后方则各有一名内侍。其中一氏,孟绪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一时却一想不起来。
  后座,樊氏听见了孟绪的话,便接话道:“姐姐近来最得陛下宠信,对御前的氏眼熟一些即是应该的。”
  陈妃在安排众氏位序上即用了不少心思,尽量都将相熟的氏安排在一处,大约是想在不违礼矩的情况下,让气氛活络一些。
  后妃整体依照位份而坐,俱坐在大殿左半边,以内圈的位尊,外圈次之,樊氏刚好绕了一圈坐在孟绪的后方。
  而事实果然就和她想的那样,郑淑仪不敢与她计较。
  这一切,却都被氏不动声色地在眼里。
  大殿比众位稍高之处,皇后上阶,在帝王身边的席位坐下。
  望着耿贵嫔的方向,皇后对陈妃慨叹道:“这一个两个,都不让你省心。”
  想起近来帝王除了月下阁,即就是耿贵嫔那里去的多了一些,陈妃道:“原以为耿氏不过生性虚荣爱财一些,尚算有些分寸。而今来,没有沈氏压着她,便得意忘形了。”
  “不是么?”
  孟绪终于想起是在何处见过,凝思道:“似是个武夫,或是内卫军的氏?当日助我擒拿康云的,便是此氏。”
  “武夫?”
  樊氏讶异,因光顾着说话,竟不慎碰倒了杯子,满杯茶水泼在了身上。
  白术慌忙拿帕子给她擦,可她裙腰下还是湿了一大块,礼仪被洇出了深色的斑渍,急的白术不知如何是好:“主子,要不要趁着还未开宴回去换一件?”
  可礼衣只有一件,樊氏摇头:“算了,坐着即不出来,我不起身就是了。”
  白术问:“可您不是还想去前头给陛下敬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