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番外 忆秦娥(下)(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精通吃喝茶艺,便留下了数本食谱、茶经、插花、园林、金石书画鉴赏等等著作。
  至于他的诗词文集,更是洛阳纸贵,一文难求。
  自他名声鹊起,各家无不以求到他来为长辈撰写祝寿的屏风条幅为荣。
  中年以后,他还迷上了制琴。
  经他制作的琴,千金难求。待他过世后,更是身价暴涨,万金不换。
  后来有人感叹,百年出一许探花,千年一遇许全才。
  老许家是烧了多少高香,才蕴养出这么个流芳千古的人物?
  可许全才私底下说,不是许家烧了高香,而是上头有那么个厉害姐姐,他不努力不行啊。
  倒也不是升平公主逼着他学这学那,而是言传身教,打小就有这么位姐姐珠玉在前,他想甘于平凡都做不到。
  有人便奇怪了,虽说升平公主也是入了史册的贤明女子,但更多记载的是她辅助丈夫,镇守边关,救助百姓,开立马场的功绩,除了字儿写得特别好,似乎也没听说什么。
  还有她那两个儿子,好似都平凡的很呢。
  平凡么?
  可细细一想,又觉不是。
  升平公主的长子,虽不擅诗词文章,也没有小舅舅那般惊才绝艳,但他打小在京城长大,与宗室关系极好。辅佐四朝君王,极得信重。
  活到九十高龄,儿孙满堂,方无疾而终。
  升平公主的次子,幼时孱弱,随父母镇守边关。
  但若干年后,大齐朝忽地推出一本药典,竟是将天下药材,做了一次完善的分类与备注,被奉为医家经典,也不知救活了多少性命。传说,就是这位次子的功劳。可他毫不居功,甚至都不肯留名。只印了无数药典,分赠天下。
  而在京城的升平公主府,由金光侯与升平公主上书陛下,将整个府邸捐出,令其次子改建成了一个药圃。种植天下药材,供人分辨。有些无法种植的,也能制成标本展示。所有医者,能够免费参观学习。
  这一场功德,就算是数百年后改朝换代,有帝王敢于烧毁大齐皇宫,却也不敢毁损许氏药圃半分。
  跟许渠,宁州书馆,还有许家人留下的著作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以上这些,有些是元三奶奶这辈子能看到的,有些是她看不到的。
  可没关系,就她辈子能看到的事实,她知道升平郡主过得极好,她的孩子们也都过得极好,便足矣了。
  自然,托这个盛世的福,象她这样没什么大本事的人,也能求一个富足安稳。孩子们虽没大本事,也算孝顺和睦,此生足矣。
  而岁月愈久,她愈发明白,太公元瓒为何会用生命的最后五年,画那样一副画,送给升平公主。
  她第一次和婆婆去拜见升平公主时,就带去的那副画。
  元瓒的遗作。
  也是这位一生坎坷的大画家,用了此生最后五年,呕心沥血完成一副画。
  宁州书馆开馆图。
  此画放弃了元瓒擅长的山水写意,也没有任何豪横胆气,只用近乎白描的笔法,细细勾勒了那一日的盛况。
  年轻而富有远见的升平郡主,朝气的金光侯,整齐着装的官员们,满怀憧憬的寿城百姓,无不跃然纸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