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番外 庆千秋(三)(4 / 5)
借口要去帮小舅舅准备烤肉,他跑了。
然后许桓就给了他爹一个凡事有我的小眼神,不仅带上了小勺子,也带上阿蝉一起去忙活了。
嗯,孩子生日,也是母难日。
做顿饭也算是尽孝,很该一起一起啊。
知道幼子素来机智,许观海放下一半的心,再转头,他想跟女儿女婿谈谈,可许惜颜也回避了。
太子殿下那头许多事还要准备,尉迟圭更有一大摊子正经事。
可再忙也得陪陪孩子吧?
金光侯今日可是特意空出来,请了假的。
许惜颜却表示,陪孩子也得看他们有没有空。现在小甥舅几个,显然也有他们的正经事要忙,大人就别去添乱了。
金光侯被说服,只得去了趟衙门,他把许云柳也带去了。
小舅子回头要跟着太子殿下去巡查边关,还想走走当初打仗那条秘道,有许多事是需要交待安排的。
许观海也有正事,许惜颜让他去查看礼物了。
不说给济州的二伯许润,三妹妹的一双儿女,阿灼和絮儿可也在宁州寿城呢。
当年两个孩子受了刺激,差点就弄出大毛病。亏得许惜颜果断出手,给他们及时治好了。后来小兄妹便留在寿城老家,为父母曾祖守孝。
如今孝期将满,许惜颜想将小兄妹接来身边照料。
倒不是乐家教养不力,人家也是书香名门来着。而是乐家经此重创,李二太太本就身子骨弱,再经历丧子丧媳之痛,一病不起。
申大太太也上了年纪,要打理全家家计,照顾弟妹,延医请药已经很辛苦了。底下她的儿子,还有乐思出了孝期都要读书娶妻,实在是腾不出手来照管两个小的。
又因乐斯大人是为国捐躯,新帝怜悯他家一门忠烈,早就有意在孝期满了之后,提拔重用他两个儿子,家里就更没人了。
故此许惜颜有意把外甥外甥女接来,亲自教养几年,也容乐家缓口气。
横竖渠州跟宁州离得近,若有什么事,回去也是方便的。
此事许惜颜搁在心里几年,早在把小兄妹留在宁州时,就私下跟申大太太提过了。
后来许云槿的公公,两孩子的亲祖父,原考中翰林院的乐鞅知道,心中自是感激。
老爹走得虽然荣耀,可他和兄长若在官场上接不住趟,立不住脚,门第一旦跌下去,日后子孙再想起复,可就难了。
孙儿孙女的爹娘死得惨烈,家里人心疼他们都来不及,万万不会怠慢。只有时候,人真的没有三头六臂,很难面面俱到。
乐家这般青黄不接,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照料仔细。
若能送到升平公主跟前,由姨母亲自教养几年,于他二人日后名声前途却是大有裨益。
所以这事算是双方默许了。
如今算算孝期将满,许惜颜正打算去信呢,可巧许观海来了,又正好许云柳要随太子殿下巡查边关。
那么由许观海亲自来写这封信,然后让许云柳送去,就显得更加慎重与正式。
想起早逝的许云槿,许观海心里也不好受。 ↑返回顶部↑
然后许桓就给了他爹一个凡事有我的小眼神,不仅带上了小勺子,也带上阿蝉一起去忙活了。
嗯,孩子生日,也是母难日。
做顿饭也算是尽孝,很该一起一起啊。
知道幼子素来机智,许观海放下一半的心,再转头,他想跟女儿女婿谈谈,可许惜颜也回避了。
太子殿下那头许多事还要准备,尉迟圭更有一大摊子正经事。
可再忙也得陪陪孩子吧?
金光侯今日可是特意空出来,请了假的。
许惜颜却表示,陪孩子也得看他们有没有空。现在小甥舅几个,显然也有他们的正经事要忙,大人就别去添乱了。
金光侯被说服,只得去了趟衙门,他把许云柳也带去了。
小舅子回头要跟着太子殿下去巡查边关,还想走走当初打仗那条秘道,有许多事是需要交待安排的。
许观海也有正事,许惜颜让他去查看礼物了。
不说给济州的二伯许润,三妹妹的一双儿女,阿灼和絮儿可也在宁州寿城呢。
当年两个孩子受了刺激,差点就弄出大毛病。亏得许惜颜果断出手,给他们及时治好了。后来小兄妹便留在寿城老家,为父母曾祖守孝。
如今孝期将满,许惜颜想将小兄妹接来身边照料。
倒不是乐家教养不力,人家也是书香名门来着。而是乐家经此重创,李二太太本就身子骨弱,再经历丧子丧媳之痛,一病不起。
申大太太也上了年纪,要打理全家家计,照顾弟妹,延医请药已经很辛苦了。底下她的儿子,还有乐思出了孝期都要读书娶妻,实在是腾不出手来照管两个小的。
又因乐斯大人是为国捐躯,新帝怜悯他家一门忠烈,早就有意在孝期满了之后,提拔重用他两个儿子,家里就更没人了。
故此许惜颜有意把外甥外甥女接来,亲自教养几年,也容乐家缓口气。
横竖渠州跟宁州离得近,若有什么事,回去也是方便的。
此事许惜颜搁在心里几年,早在把小兄妹留在宁州时,就私下跟申大太太提过了。
后来许云槿的公公,两孩子的亲祖父,原考中翰林院的乐鞅知道,心中自是感激。
老爹走得虽然荣耀,可他和兄长若在官场上接不住趟,立不住脚,门第一旦跌下去,日后子孙再想起复,可就难了。
孙儿孙女的爹娘死得惨烈,家里人心疼他们都来不及,万万不会怠慢。只有时候,人真的没有三头六臂,很难面面俱到。
乐家这般青黄不接,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照料仔细。
若能送到升平公主跟前,由姨母亲自教养几年,于他二人日后名声前途却是大有裨益。
所以这事算是双方默许了。
如今算算孝期将满,许惜颜正打算去信呢,可巧许观海来了,又正好许云柳要随太子殿下巡查边关。
那么由许观海亲自来写这封信,然后让许云柳送去,就显得更加慎重与正式。
想起早逝的许云槿,许观海心里也不好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