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2 / 2)
何宝康的寿宴上高朋满座,旁的官员附和着恭贺驸马爷新禧,他敷衍着喝了几杯,大司马何宝康忙着招呼宾客,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却把神策大将军冷落在一旁。纪忘川百无聊赖沿着抄手游廊往静谧的后院走,既然主人无心招待,他待个一时半刻尽了礼数,也告辞离去便可。
他走到一处假山嶙峋的暗路,一个黑影从山石洞中走出来,走到夕阳余晖的光影中,面上爽朗一笑,双手成拱,客套道:“大将军,好久不见。没想到,咱们会在这里见面。”
山洞中绕出来的人正是邵元冲,与他的猜测不谋而合。庙堂上同僚多年,素知他为人冷淡,决不结党,大司马的寿宴请柬原本就是一张测试符,纪忘川来,便证明他有心结交,若是不来,便是与他合作之路已关。大家都是聪明人,不必事事都拿到名面上说。纪忘川身边有琳琅在,邵元冲有五成以上的把握能劝动他。
纪忘川倏然一笑,说道:“都督与大司马果然关系匪浅。”
邵元冲老谋深算,见到纪忘川时,便知神策大将军有所松动。“在下衷心希望,能与大将军关系匪浅。”
对方客套,他也客套,两人都在替对方摸底,河南节度使进长安城,朝中无人知晓,可见他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长安城中必有他的眼线,朝堂上埋伏也不会少,邵元冲反心已久,他需要一个契机,神策十二营是崇圣帝最后的围墙,攻克了他,便事半功倍。
纪忘川回礼拱手,说道:“都督深谋远虑,在下当真是佩服。”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风起兮(一)
邵元冲伸手一比,示意往假山台阶上走。“这寿山石堆积成的无量山,果真是巧夺天工。山顶上建有一处无量亭,不如咱们去亭里喝上一杯,大司马眼下正在前堂招呼宾朋,咱们不去凑那热闹,不如自斟自饮,把酒言欢更好。”
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不作其他顾忌,跟着邵元冲踏上石阶,无量亭里一早准备好了酒水和下酒菜,可见邵元冲的确摸准了他的心思,有备而来。
两人落座,邵元冲直言道:“在益州城,我与贤弟一见如故,贤弟知晓愚兄的想法。贤弟身为国之驸马,既然没有向崇圣帝告发,又来大司马府上赴宴,恐怕咱们心意已然连成一线。”
纪忘川开诚布公。“国之累卵,当今圣上仍然浑浑噩噩,恐怕总有一日,会外族吞并,既然如此,华夏故土,总该有华夏子孙重掌。”
邵元冲感同身受,连忙斟酒相敬,难得遇上知音人。外人只道他乱臣贼子,却不知他有一腔报国之心。“我河南离长安城最近,拥兵十万,只要谋布周详,他日我领兵围城,大司马麾下战马三万襄助,贤弟以神策十二营之力再包围宫城,拨乱反正之举必然可成。”
纪忘川食指淡然地摸着酒杯口外延,抬手直视邵元冲,问道:“都督,想当皇帝?”
邵元冲闻言面色一凛,说道:“谁人不想?”
已然是一条战线,一荣俱荣,不得不深思熟虑,纪忘川谨慎道:“若想当皇帝,要天下臣服,扼住那些史官的笔墨,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契机。否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邵元冲问道:“贤弟的意思是?”
他饮下一杯冰凉的烈酒,酒入喉咙,顺流而下,异常热辣畅快。“起兵需要名目,否则其他佣兵的节度使纷纷效仿,恐怕都督的位置,无法安枕无忧。”
邵元冲眼眸中精光毕现,确实找对了人,纪忘川不仅手握大权,而且为人冷静谨慎,运筹帷幄,一旦由他起事,事成的成算便高了三成。“还请贤弟明示。”
纪忘川沉默斯须,说道:“要名正言顺推翻崇圣帝,便要从头算起,证明他这个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如此,才算是拨乱反正,匡扶社稷之举。” ↑返回顶部↑
他走到一处假山嶙峋的暗路,一个黑影从山石洞中走出来,走到夕阳余晖的光影中,面上爽朗一笑,双手成拱,客套道:“大将军,好久不见。没想到,咱们会在这里见面。”
山洞中绕出来的人正是邵元冲,与他的猜测不谋而合。庙堂上同僚多年,素知他为人冷淡,决不结党,大司马的寿宴请柬原本就是一张测试符,纪忘川来,便证明他有心结交,若是不来,便是与他合作之路已关。大家都是聪明人,不必事事都拿到名面上说。纪忘川身边有琳琅在,邵元冲有五成以上的把握能劝动他。
纪忘川倏然一笑,说道:“都督与大司马果然关系匪浅。”
邵元冲老谋深算,见到纪忘川时,便知神策大将军有所松动。“在下衷心希望,能与大将军关系匪浅。”
对方客套,他也客套,两人都在替对方摸底,河南节度使进长安城,朝中无人知晓,可见他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长安城中必有他的眼线,朝堂上埋伏也不会少,邵元冲反心已久,他需要一个契机,神策十二营是崇圣帝最后的围墙,攻克了他,便事半功倍。
纪忘川回礼拱手,说道:“都督深谋远虑,在下当真是佩服。”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风起兮(一)
邵元冲伸手一比,示意往假山台阶上走。“这寿山石堆积成的无量山,果真是巧夺天工。山顶上建有一处无量亭,不如咱们去亭里喝上一杯,大司马眼下正在前堂招呼宾朋,咱们不去凑那热闹,不如自斟自饮,把酒言欢更好。”
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不作其他顾忌,跟着邵元冲踏上石阶,无量亭里一早准备好了酒水和下酒菜,可见邵元冲的确摸准了他的心思,有备而来。
两人落座,邵元冲直言道:“在益州城,我与贤弟一见如故,贤弟知晓愚兄的想法。贤弟身为国之驸马,既然没有向崇圣帝告发,又来大司马府上赴宴,恐怕咱们心意已然连成一线。”
纪忘川开诚布公。“国之累卵,当今圣上仍然浑浑噩噩,恐怕总有一日,会外族吞并,既然如此,华夏故土,总该有华夏子孙重掌。”
邵元冲感同身受,连忙斟酒相敬,难得遇上知音人。外人只道他乱臣贼子,却不知他有一腔报国之心。“我河南离长安城最近,拥兵十万,只要谋布周详,他日我领兵围城,大司马麾下战马三万襄助,贤弟以神策十二营之力再包围宫城,拨乱反正之举必然可成。”
纪忘川食指淡然地摸着酒杯口外延,抬手直视邵元冲,问道:“都督,想当皇帝?”
邵元冲闻言面色一凛,说道:“谁人不想?”
已然是一条战线,一荣俱荣,不得不深思熟虑,纪忘川谨慎道:“若想当皇帝,要天下臣服,扼住那些史官的笔墨,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契机。否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邵元冲问道:“贤弟的意思是?”
他饮下一杯冰凉的烈酒,酒入喉咙,顺流而下,异常热辣畅快。“起兵需要名目,否则其他佣兵的节度使纷纷效仿,恐怕都督的位置,无法安枕无忧。”
邵元冲眼眸中精光毕现,确实找对了人,纪忘川不仅手握大权,而且为人冷静谨慎,运筹帷幄,一旦由他起事,事成的成算便高了三成。“还请贤弟明示。”
纪忘川沉默斯须,说道:“要名正言顺推翻崇圣帝,便要从头算起,证明他这个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如此,才算是拨乱反正,匡扶社稷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