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6.论储君位(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没忘了他们。
  虽然他们这辈子只求大宋繁荣昌盛,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但赵洞庭的牵挂,仍然是让他们感动。
  陈江涵慢慢跪下身去,哽咽道:“臣等叩谢皇上。”
  赵洞庭连忙挥袖以内气将他们拦住,道:“别别别,诸位爱卿不必如此。”
  然后连忙又道:“朕今日宣你们来,实是有事和你们商议。你们觉得,立二皇子为储君,如何?”
  这些老臣别的都好,就是这个动不动抹眼泪、下跪的毛病改不了。
  还好这个话题转移了一众老臣的注意力。
  他们显然也听说了关于赵洞庭让赵安进御书房的事,有人即刻站出身来,道:“皇上,那大皇子何为?”
  这年代还是讲究立嫡立长为先,皇后乐婵膝下无子,那应当立长。
  赵如是他们眼中最适合成为储君的人选。
  要不然,当初赵洞庭提出要立赵如为太子,也不会受到朝中众臣的一致拥护。
  众老臣都看着赵洞庭。
  赵洞庭有些哭笑不得,道:“如儿武道资质超凡,无意如此。朕已经和他商议过,他这辈子只想专心钻研武道。”
  “这……”
  众老臣都是有些懵。
  虽然对于赵如为何没成为太子,他们也听到不少消息,其中就有说是赵如自己不愿意的。但现在听赵洞庭亲口说出来,感觉又是不同。
  大皇子竟然真是对储君之位不感兴趣?
  这在他们看来是有些难以想象的。
  以前,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哪有皇家子弟不希望继承帝位的?
  “皇上。”
  从监察令位置退休的张世杰站出身来,道:“依据古法,储君之位当立嫡、立长为先,老臣以为,为江湖社稷之稳固,还是立大皇子为储君更为合适。老臣斗胆,请皇上再劝大皇子殿下,当以江山为重,个人为轻。”
  赵洞庭却是看向张珏,笑问道:“张爱卿,你以为呢?”
  张珏可是赵如的外曾祖父。
  已经近八十高龄,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长寿的张珏站出身来,道:“老臣并无看法,只求大宋长治久安,繁荣太平。”
  在这个话题上,他着实不好太过鲜明的表明自己态度。
  不过听他话里意思,对赵洞庭再去劝劝赵如,也是不反对。
  赵洞庭听着,也并没有什么反感的。
  人之常情嘛!
  他稍作沉默,然后道:“诸位爱卿也知道,古法不古法的,朕向来都不太放在心上。储君之选,当以大宋江山的未来为重。如儿本是不错的人选,性格沉稳内敛,又是朕之长子。他若成为储君,名正言顺,谁也不能说什么。但安儿亦是不错的选择,他性格洒脱,颇有君王之风范。依朕看,如儿既然无心储君之位,倒不如立安儿为储君。宣诸位来,其实主要也是想和诸位说说朕心里的想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