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匠户政策(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管事沉思了片刻,这件事他也早有耳闻,前段时间刚从工部借调了一些人,连户籍都注销了。
  而且自从有了大明鹰堡后,各地的优秀生源都要他们先挑,然后再轮到器械局或者或者工部。
  如今的大明,就是工匠抢手。
  基本都进入大明朝廷编制,而不像有些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很难进入朝廷编制。
  只能先到地方,等有时间再补上。
  现在对于殷人来说,迅速成为明人的一条捷径就是工匠。
  尤其是原先的阿兹特克的工匠,基本已经成为明人,在殷人中地位高贵。
  也正是由于这些人,大明才弥补了一些工匠缺失。
  “唉。”
  宋管事叹了一口气,刚开始,成立器械局后,和工部协作,但是地位隐约高于工部一些。
  但是现在,自从成立了大明鹰堡。
  大明鹰堡地位比工部和器械局高上了不少。
  成立之初,不仅从这里调出了大量的人才,而且在朝廷的重视程度,更是强上不少。
  器械局眼看就成了干儿子了。
  最近一段时间,宋管事还听说朝廷有意成立一个部门,和六部并列,叫什么科技部。
  小道消息说,是由大明鹰堡改编,而工部和器械局都要并入其中,是其中的附属分支。
  他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麻烦的事情,先顾上眼前的问题。
  他捋了捋下颌的胡须,眯起了眼。
  “咱们可以叫一些明天的人来做这件事。”
  “可以大大减低工作量,而且减少时间。”
  “大人,这是否有些不妥?”
  宋管事:“这很正常,咱们大明很早就废除了匠户政策,民间有不少的能人,可以把他们都吸纳过来,一起来干。”
  “至于运输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本官和驿站的一些人打过交道,应该会给我一个面子。”
  对于工匠的限制,大明早就解除了。
  把那些匠户限制起来,本就是历史的倒退。
  匠户制度始于元朝,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
  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二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
  而在元朝以前,华夏并没有类似的制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