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明川心中想着兴善寺医修妙手,师弟的白发之症或许将有转机,不由放松下来。
  寺院依山而建,远望去青灰的屋顶,杏黄的院墙层层叠叠,绵延一片。
  这样大的寺院里,少说也有上千僧人修行。
  然而山门并不如何壮阔,与其他大门派相比,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最上端正刻着的‘兴善寺’三个大字,只余轮廓,早看不出最初的笔锋顿挫了。
  但就是这般光景萧瑟的石门,却依然保留着‘诸圣时代’的原貌。
  三门并立,中间一道殿堂式重檐大门,两边各有一道小门,象征涅槃解脱的三种法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是那时典型的寺院建筑风格。
  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看到一个门派的历史与荣光。
  明黄袈裟的年轻僧人站山门外,眉目沉静。
  他看到山路上并肩而来的两人。分明穿着一样的沧涯道袍,气度却截然不同。一人君子端方如暖玉,一人白发冷眸如寒冰。
  年轻僧人想到诵过的经文,“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君子端方也好,不近人情也好,不过是表象,又如何能代表一人的本质。
  他宣了一句佛号,迎上前去,“二位施主,请随小僧入寺。”
  殷璧越和洛明川一怔,想不到会有人等候相迎。但随即想到寺中有高僧住持,这座山的动静尽在指掌,怕是他们的来意也早已猜到。
  洛明川行了一礼,“劳烦了。”
  年轻僧人侧身避开这一礼,道了声‘阿弥陀佛’,领他们进入山门。
  殷璧越踏过山门的瞬间似有所觉,蓦然回头,看见高大的石门上,刻着‘苦海无边’四个大字。或许是错觉,他觉得这四个字,比正面刻着的‘兴善寺’要清晰许多。
  年轻的僧人低眉垂眼,领他们绕过重重佛堂,一路上不时有灰衣僧侣停下向他行礼。
  殷璧越两人才知这僧人辈分不低,应该是寺里哪个高僧的亲传弟子。
  寺院很大,有人洒扫,有人诵经,然而处处宁和静穆,不闻喧哗。
  行走其间,周身都沐在栴檀木香的淡淡烟气里。
  但不知道为什么,殷璧越始终无法放松下来。
  就仿佛这般平和的表象之下,有一只冷漠而残忍的眼,在暗处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最终跨入了寺里最恢宏的金顶佛殿。
  殿宇高阔,明黄的经幡与宝盖从梁枋间漫垂而下,重重叠叠,浸在袅袅青烟里。一眼看去,让人生出无边无际的错觉。
  金身佛像高大无匹,仰目才可看到佛首。
  与之相比,佛前立着的金襕袈裟老僧,则显得低矮许多。
  但没有人会觉得他渺小,因为他是兴善寺方丈。
  全寺仅余的两位‘净’字辈之一,净海法师,是与皆空寺亚圣无妄法师同年岁的高僧。
  洛明川和殷璧越远远想不到,等在这里的会是这样一位大人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