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2 / 4)
饭后,贺云鸿做了个写字的动作,柴瑞就让雨石和寿昌抬着贺云鸿去了自己的书房。
书房内,贺云鸿示意雨石和寿昌,扶着他下了担架,又到椅子上坐了。贺云鸿坐在椅子上,示意雨石研磨,然后肘部支着书案,闭了眼睛,眉头紧皱。柴瑞知道他要写东西,就去给他拿来了纸,然后对雨石说:“你先出去吧。”雨石忙行礼,退着走了出去。
寿昌一见,知道柴瑞要与贺云鸿单独谈话,也出了书房,关上了门。
屋中,只有柴瑞和贺云鸿两个人,柴瑞坐到了贺云鸿身边,给他砚了墨。贺云鸿睁开眼,将右手伸向柴瑞,手指划了个小圈儿。
柴瑞问:“将布条解了?”贺云鸿点了下头。柴瑞轻轻地给贺云鸿把缠在手指上的布条慢慢绕着圈儿解下,有的地方粘在一起,柴瑞想扯,但是起身去拿了金剪,细细地剪断了,他边剪边低声说:“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磕伤了膝盖,缠了白绸,弄脏了要扯下来,母妃不让,说要拿剪子绕着结痂剪了,不然会留疤瘌的。那时就在这个小书房,母妃对我说,你看三郎喜欢在这里看书,你就别乱跑了,多陪着三郎玩儿,他比你小,你要多让着他,别让他想家,不喜欢来宫里……”
贺云鸿又开始流泪,柴瑞停了片刻,接着说:“我那时就怕了,怕你哪天真不来宫里和我玩了,只好读书。看到你读了什么,也拼命读几句,能和你有话说……”
贺云鸿哽了一下,柴瑞将布条都解了下来,贺云鸿伤痂累累的手露了出来,柴瑞轻轻拉了贺云鸿的一根手指,盯着他的手说:“云弟,我读了你给我的信,知道你对我的心意。你别有什么想法,我的母妃去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救下父皇……”他停了片刻,没有抬头,依然对着贺云鸿的手说:“你是我的兄弟,真的兄弟,我不能……不能……”他的一滴眼泪落在了贺云鸿的手背上,贺云鸿反手拉了下柴瑞的手,柴瑞抬头,贺云鸿对他点了下头。柴瑞看着贺云鸿满脸的泪,含泪说道:“你还记得姐那信上说的吗,我们是一辈子的……”
贺云鸿对着柴瑞又重重地点下头,然后扭头伸手拿起了笔,蘸了墨,在纸上书写起来。
这是他早就想写的一篇文字,可未及落笔,他失去了兄长,父亲伤残……自己入狱……直到昨夜,凌欣的一番话,让他的思路完全成熟。
他写了中华文化的辉煌,诗词典章的绚烂,身为礼仪之邦一员的自豪。
他写了这些年朝廷对民众的宽和,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虽然有冗官庸吏,但是朝廷政则体恤,即使剿匪,都用平头箭矢,以免过度杀伤……对比着,他写了北朝对民众的残酷,人们被掳为奴的悲惨,统治者在争夺汗位时发生的血腥屠杀,如此暴君,岂能与民亲善……
他写了周朝山川的秀丽和城村的茂盛,市井的繁华,写了他亲眼目睹的戎兵破城后的烧杀掠抢,民众的任人宰割。
他写了新帝是怎么从八岁开始习武,十二岁入军,怎么随着赵老将军去收复三城,怎么夺了帅旗引兵突围,吸引敌人的注意,来掩护赵老将军的儿子,他写了新帝闻战火之讯,从南方长途跋涉而来,杀入了一座被围的城池,因为这城中有他的亲人,有需要他领导的军队,有他要救助的百姓……
他写了京城为何不能投降,国家为何不能随意交给外虏。他写了百年后的评说,他写了此时面对强敌必备的警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能将自己的生命交在敌人手中?
他写了人之为人,有其高尚的德行、勇毅和气节,危机之时,大节大义必显于世,仁人志士必会挺身报国。
他写了人生有限,精神无限,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他号召人们拿起武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为家,响应勤王之命,与新帝和京城同仇敌忾,全力以赴,将外虏赶出去,重整山河,再得太平……
柴瑞看了片刻,在贺云鸿身边坐下,盯着他的笔,渐渐入了神,贺云鸿写了一张,柴瑞挪开纸张,再铺上纸,贺云鸿再写下一张。见墨少了,柴瑞再为他研磨。
贺云鸿微蹙着眉头,额上渐渐渗出汗水,悬空持笔的手也有抖,他用左肘支撑着有些摇晃的身体,继续写。
三张纸后,柴瑞看向贺云鸿:“云弟!”
贺云鸿没看他,依然在写,像是怕自己会忘记词句,要在体力消耗完之前,将这篇文写完。柴瑞见他摇摇欲坠,忙伸臂扶着贺云鸿的双肩,帮着他稳定身体……
最后,贺云鸿终于写下了:“移檄州郡,咸使知闻!”放下了笔,瘫软地靠了柴瑞的手臂,长长地喘了口气。
柴瑞低声说:“来,我扶你去担架。”
贺云鸿摇头,从怀中拿出了折在一起的一摞纸,递给柴瑞,柴瑞眼睛一扫,也不细看,就放在了旁边。
贺云鸿又示意桌子上,柴瑞再次铺纸,这次,贺云鸿用缠着布的左手笨拙地拿起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欣妹,如唔,兄伤,近好,勿念,日后痊愈,再来见君。兄草书。”署了昨天的日子,柴瑞打开一个抽屉,拿出了个信封放在桌子上,贺云鸿随意写了“梁姐儿启,蒋”,这才放了笔。
柴瑞扶着贺云鸿在椅背上靠好,自己帮着他折了信纸,放入信封中,问道:“你不想告诉她?”
贺云鸿点头。
柴瑞叹气,他想起贺云鸿在给他的遗书中叮嘱自己不能告诉凌大小姐他是蒋旭图,怕凌欣伤心,用情之深,已无可救。他看着贺云鸿挂着虚汗的脸,安慰道:“你别担心,我听他们说了,姐是怎么救了你……”
贺云鸿半垂下眼帘——可是她喜欢的不是我。
柴瑞完全明白他的表情,昨天,他就是在悲伤中,也注意到凌大小姐对刑伤不起的贺云鸿不闻不问,他只能再叹,转移话题说:“你去休息,我让他们把这檄文抄了,照着这意思写我登基的诏书。我原来想先活着回来再说,可是我读了你的文觉得,我现在登基,就是死了,我朝总算有了个死在战场上的君主,这是可赞之事,有何不可?!我要穿着龙袍,骑马冲入敌阵,让他们看看,我周朝的皇帝,是个敢与敌人拼杀的勇士!” ↑返回顶部↑
书房内,贺云鸿示意雨石和寿昌,扶着他下了担架,又到椅子上坐了。贺云鸿坐在椅子上,示意雨石研磨,然后肘部支着书案,闭了眼睛,眉头紧皱。柴瑞知道他要写东西,就去给他拿来了纸,然后对雨石说:“你先出去吧。”雨石忙行礼,退着走了出去。
寿昌一见,知道柴瑞要与贺云鸿单独谈话,也出了书房,关上了门。
屋中,只有柴瑞和贺云鸿两个人,柴瑞坐到了贺云鸿身边,给他砚了墨。贺云鸿睁开眼,将右手伸向柴瑞,手指划了个小圈儿。
柴瑞问:“将布条解了?”贺云鸿点了下头。柴瑞轻轻地给贺云鸿把缠在手指上的布条慢慢绕着圈儿解下,有的地方粘在一起,柴瑞想扯,但是起身去拿了金剪,细细地剪断了,他边剪边低声说:“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磕伤了膝盖,缠了白绸,弄脏了要扯下来,母妃不让,说要拿剪子绕着结痂剪了,不然会留疤瘌的。那时就在这个小书房,母妃对我说,你看三郎喜欢在这里看书,你就别乱跑了,多陪着三郎玩儿,他比你小,你要多让着他,别让他想家,不喜欢来宫里……”
贺云鸿又开始流泪,柴瑞停了片刻,接着说:“我那时就怕了,怕你哪天真不来宫里和我玩了,只好读书。看到你读了什么,也拼命读几句,能和你有话说……”
贺云鸿哽了一下,柴瑞将布条都解了下来,贺云鸿伤痂累累的手露了出来,柴瑞轻轻拉了贺云鸿的一根手指,盯着他的手说:“云弟,我读了你给我的信,知道你对我的心意。你别有什么想法,我的母妃去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救下父皇……”他停了片刻,没有抬头,依然对着贺云鸿的手说:“你是我的兄弟,真的兄弟,我不能……不能……”他的一滴眼泪落在了贺云鸿的手背上,贺云鸿反手拉了下柴瑞的手,柴瑞抬头,贺云鸿对他点了下头。柴瑞看着贺云鸿满脸的泪,含泪说道:“你还记得姐那信上说的吗,我们是一辈子的……”
贺云鸿对着柴瑞又重重地点下头,然后扭头伸手拿起了笔,蘸了墨,在纸上书写起来。
这是他早就想写的一篇文字,可未及落笔,他失去了兄长,父亲伤残……自己入狱……直到昨夜,凌欣的一番话,让他的思路完全成熟。
他写了中华文化的辉煌,诗词典章的绚烂,身为礼仪之邦一员的自豪。
他写了这些年朝廷对民众的宽和,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虽然有冗官庸吏,但是朝廷政则体恤,即使剿匪,都用平头箭矢,以免过度杀伤……对比着,他写了北朝对民众的残酷,人们被掳为奴的悲惨,统治者在争夺汗位时发生的血腥屠杀,如此暴君,岂能与民亲善……
他写了周朝山川的秀丽和城村的茂盛,市井的繁华,写了他亲眼目睹的戎兵破城后的烧杀掠抢,民众的任人宰割。
他写了新帝是怎么从八岁开始习武,十二岁入军,怎么随着赵老将军去收复三城,怎么夺了帅旗引兵突围,吸引敌人的注意,来掩护赵老将军的儿子,他写了新帝闻战火之讯,从南方长途跋涉而来,杀入了一座被围的城池,因为这城中有他的亲人,有需要他领导的军队,有他要救助的百姓……
他写了京城为何不能投降,国家为何不能随意交给外虏。他写了百年后的评说,他写了此时面对强敌必备的警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能将自己的生命交在敌人手中?
他写了人之为人,有其高尚的德行、勇毅和气节,危机之时,大节大义必显于世,仁人志士必会挺身报国。
他写了人生有限,精神无限,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他号召人们拿起武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为家,响应勤王之命,与新帝和京城同仇敌忾,全力以赴,将外虏赶出去,重整山河,再得太平……
柴瑞看了片刻,在贺云鸿身边坐下,盯着他的笔,渐渐入了神,贺云鸿写了一张,柴瑞挪开纸张,再铺上纸,贺云鸿再写下一张。见墨少了,柴瑞再为他研磨。
贺云鸿微蹙着眉头,额上渐渐渗出汗水,悬空持笔的手也有抖,他用左肘支撑着有些摇晃的身体,继续写。
三张纸后,柴瑞看向贺云鸿:“云弟!”
贺云鸿没看他,依然在写,像是怕自己会忘记词句,要在体力消耗完之前,将这篇文写完。柴瑞见他摇摇欲坠,忙伸臂扶着贺云鸿的双肩,帮着他稳定身体……
最后,贺云鸿终于写下了:“移檄州郡,咸使知闻!”放下了笔,瘫软地靠了柴瑞的手臂,长长地喘了口气。
柴瑞低声说:“来,我扶你去担架。”
贺云鸿摇头,从怀中拿出了折在一起的一摞纸,递给柴瑞,柴瑞眼睛一扫,也不细看,就放在了旁边。
贺云鸿又示意桌子上,柴瑞再次铺纸,这次,贺云鸿用缠着布的左手笨拙地拿起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欣妹,如唔,兄伤,近好,勿念,日后痊愈,再来见君。兄草书。”署了昨天的日子,柴瑞打开一个抽屉,拿出了个信封放在桌子上,贺云鸿随意写了“梁姐儿启,蒋”,这才放了笔。
柴瑞扶着贺云鸿在椅背上靠好,自己帮着他折了信纸,放入信封中,问道:“你不想告诉她?”
贺云鸿点头。
柴瑞叹气,他想起贺云鸿在给他的遗书中叮嘱自己不能告诉凌大小姐他是蒋旭图,怕凌欣伤心,用情之深,已无可救。他看着贺云鸿挂着虚汗的脸,安慰道:“你别担心,我听他们说了,姐是怎么救了你……”
贺云鸿半垂下眼帘——可是她喜欢的不是我。
柴瑞完全明白他的表情,昨天,他就是在悲伤中,也注意到凌大小姐对刑伤不起的贺云鸿不闻不问,他只能再叹,转移话题说:“你去休息,我让他们把这檄文抄了,照着这意思写我登基的诏书。我原来想先活着回来再说,可是我读了你的文觉得,我现在登基,就是死了,我朝总算有了个死在战场上的君主,这是可赞之事,有何不可?!我要穿着龙袍,骑马冲入敌阵,让他们看看,我周朝的皇帝,是个敢与敌人拼杀的勇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