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3 / 4)
冯氏也是上下打量着她,先行了个礼:“见过安阳侯。”这才随她坐在桌前,“今日倒是来得急,连帖子也不曾准备一张,女侯爷可别怨我。”
“哪里有什么怨不怨的,这话可是生分。”谢青岚说着,又转头对檀心道,“嫂嫂有孕在身,今日又受了热,快去煮些紫苏饮来给嫂嫂安胎。”待檀心应下去了,这才转头看着冯氏,“嫂嫂唤我青岚就是了,什么女侯爷,都是些虚名罢了。”
冯氏的笑容更是浓了,看着谢青岚的目光说不出的亲昵:“往日在家中,我总是好奇,何以太太和二爷这样挂念你,原来果然是值得挂念的。”又是一笑,“青岚这样的贴心,如何叫人不挂心着?”沉吟片刻,又说,“算来,早几日就该来了,那副东珠的头面可是价值不菲,难为你出手这样阔绰。”
谢青岚虽是在笑,但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的。连冯氏都能看出来陆澄挂念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府上到底是在干嘛。纵使这样想,但谢青岚也是略过了此事:“倒也算不得什么,毕竟嫂嫂有福,刚嫁进陆家就有了身子,我与二哥哥兄妹一场,也是替哥哥高兴的。”
“我也是高兴的。”冯氏还未显怀,但低头看向小腹的时候,目光尽是温存和慈爱,“二爷也是格外的高兴。直说你出手阔绰,想来也是为他高兴的。”
“我自然是为二哥哥高兴的。”谢青岚含笑,见冯氏一双眼睛里面满是深切的笑意,心头没由来的掠过一丝紧张,就像是被谁盯上了一样,“陆家从嫂嫂进门开始,倒是说不出的欢喜呢。”
冯氏笑得美,喃喃自语一般轻轻说:“二爷和姑娘的情谊,我见了也是动容的。就与《长干里二首》所言一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她一边说着,一边眼中蓄满了盈盈的笑意,看向谢青岚,“我也是好羡慕的,若是我也能与二爷青梅竹马,倒也是极好的事了。”
她声音轻轻的,语调也是缓慢,满是笑意,但谢青岚听在耳中,也是明白了冯氏的来意——她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来试探她的。
这两句断章取义,虽是形容男女之间情谊纯洁无价,但原诗《长干里二首》,却是形容商贾之妇的生活。换言之,这两句形容的主人公,成人之后成婚为夫妻,说是诉衷情也不为过。
明显,谢青岚和陆澄两人,是决计不能用这诗来形容的。
见冯氏一双眼睛笑得亮晶晶的,谢青岚也是松了口气。会来试探,就说明,她是在意陆澄的,就怕她不在意!谢青岚当下笑起来:“这诗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了。嫂嫂不愧是冯居士之女,才华之好,叫人动容佩服。”又抿着嘴,笑得美,“只是我更喜欢王安石的《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一诗念罢,又含笑看着冯氏,“嫂嫂明白我的意思吧?”
《示长安君》是王安石写给自己妹妹的诗,尽是兄妹情谊的抒发,希望冯氏能明白,自己对陆澄,也不过是兄妹之情。
“明白了。”冯氏顿时掩唇,又似自嘲般笑起来,“倒是我小肚鸡肠了,小姑心思豁达,不似我一般。只是我更知道一句话,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又轻轻的握了握谢青岚的手,“你与傅渊学兄的事,我倒也知道,愿你扛得住吧。不是人人都能像我爹那样不为世俗眼光所动的。”
谢青岚微微抿了抿唇:“我省得,他扛得住的,我也会跟他一起扛住。”
冯氏笑着,脸上的神色忽然又怔忡起来:“是不是陆家的血脉,都是你们这样痴的?”
谢青岚一笑,反倒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算是过渡~最近有点慢热了~
但是读者大大们要相信,蠢欢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严肃脸】
☆、第113章
眼看着天气愈发热了,暑热之气经久不散,而皇帝和越王为了表示自己对自家老爹的孺慕之情是货真价实,依旧雷打不动的往相国寺去了。
这两位就说是对先帝一片纯孝,但随侍的王公大臣们,估摸都恨不能将这俩不开眼的一起骂一场才舒心呢。
而谢青岚就更苦逼了,被太后带在身边,活脱脱有种被卖了当童养媳的感觉。
相国寺原本就是属于人来人往的地方,因为皇帝要来,所有的香客尽数不准上门,如同陆贞训这等子住在相国寺之中的官家小姐,也是不准四处走动的,羽林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将相国寺团团围住,生怕除了什么纰漏。
如今原本就是盛夏,别说大跪大叩这等子剧烈运动了,就是站着不动就热得慌。谢青岚本来就畏热,又因为是陪着太后的缘故,还穿着大衣裳,几番下来,额上的细汗都快拧成汗珠了。
不是说好是来见陆贞训的吗?弄得自己像是进了蒸笼一样是为啥?
从太.祖夫妇二人一直祭到了先帝,越王太妃像是触景伤情,半真半假的哀哀哭泣,轻轻说:“先帝当年在世时,后宫和睦,后来纯惠皇后一朝没了,先帝爷没过上许多年也没有了。”又用锦帕擦拭着眼角,“先帝如何不将我也一并带了去?”
她说得哀婉,话中颇有几分痛苦。谢青岚明显觉得太后的手臂一颤,也是暗自笑起来——越王太妃是铁了心要整一把太后啊!这可是继后,连一个妃妾都那样伤心,你夫妻一体,难道不该表示一下?况且提到纯惠皇后,越王太妃未必不知道纯惠皇后的死因,这不就是在扇太后耳光吗?
现在满朝文武都看着呢,一个妃妾都对先帝感情这样深,太后娘娘,您该表示啦。太后不动声色的扶了越王太妃一把:“妹妹,你这又是何苦?”一壁劝她,一壁忍悲含笑,清泪却沿着脸颊缓缓滑落:“先帝他也不愿咱们这样……”他虽是这样说,但那眼泪却是越流越凶了。
这尼玛……真实力派啊!
谢青岚身为目前贴身伺候太后的,赶忙上前用锦帕掩住太后的脸:“太后、太妃节哀。” ↑返回顶部↑
“哪里有什么怨不怨的,这话可是生分。”谢青岚说着,又转头对檀心道,“嫂嫂有孕在身,今日又受了热,快去煮些紫苏饮来给嫂嫂安胎。”待檀心应下去了,这才转头看着冯氏,“嫂嫂唤我青岚就是了,什么女侯爷,都是些虚名罢了。”
冯氏的笑容更是浓了,看着谢青岚的目光说不出的亲昵:“往日在家中,我总是好奇,何以太太和二爷这样挂念你,原来果然是值得挂念的。”又是一笑,“青岚这样的贴心,如何叫人不挂心着?”沉吟片刻,又说,“算来,早几日就该来了,那副东珠的头面可是价值不菲,难为你出手这样阔绰。”
谢青岚虽是在笑,但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的。连冯氏都能看出来陆澄挂念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府上到底是在干嘛。纵使这样想,但谢青岚也是略过了此事:“倒也算不得什么,毕竟嫂嫂有福,刚嫁进陆家就有了身子,我与二哥哥兄妹一场,也是替哥哥高兴的。”
“我也是高兴的。”冯氏还未显怀,但低头看向小腹的时候,目光尽是温存和慈爱,“二爷也是格外的高兴。直说你出手阔绰,想来也是为他高兴的。”
“我自然是为二哥哥高兴的。”谢青岚含笑,见冯氏一双眼睛里面满是深切的笑意,心头没由来的掠过一丝紧张,就像是被谁盯上了一样,“陆家从嫂嫂进门开始,倒是说不出的欢喜呢。”
冯氏笑得美,喃喃自语一般轻轻说:“二爷和姑娘的情谊,我见了也是动容的。就与《长干里二首》所言一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她一边说着,一边眼中蓄满了盈盈的笑意,看向谢青岚,“我也是好羡慕的,若是我也能与二爷青梅竹马,倒也是极好的事了。”
她声音轻轻的,语调也是缓慢,满是笑意,但谢青岚听在耳中,也是明白了冯氏的来意——她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来试探她的。
这两句断章取义,虽是形容男女之间情谊纯洁无价,但原诗《长干里二首》,却是形容商贾之妇的生活。换言之,这两句形容的主人公,成人之后成婚为夫妻,说是诉衷情也不为过。
明显,谢青岚和陆澄两人,是决计不能用这诗来形容的。
见冯氏一双眼睛笑得亮晶晶的,谢青岚也是松了口气。会来试探,就说明,她是在意陆澄的,就怕她不在意!谢青岚当下笑起来:“这诗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了。嫂嫂不愧是冯居士之女,才华之好,叫人动容佩服。”又抿着嘴,笑得美,“只是我更喜欢王安石的《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一诗念罢,又含笑看着冯氏,“嫂嫂明白我的意思吧?”
《示长安君》是王安石写给自己妹妹的诗,尽是兄妹情谊的抒发,希望冯氏能明白,自己对陆澄,也不过是兄妹之情。
“明白了。”冯氏顿时掩唇,又似自嘲般笑起来,“倒是我小肚鸡肠了,小姑心思豁达,不似我一般。只是我更知道一句话,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又轻轻的握了握谢青岚的手,“你与傅渊学兄的事,我倒也知道,愿你扛得住吧。不是人人都能像我爹那样不为世俗眼光所动的。”
谢青岚微微抿了抿唇:“我省得,他扛得住的,我也会跟他一起扛住。”
冯氏笑着,脸上的神色忽然又怔忡起来:“是不是陆家的血脉,都是你们这样痴的?”
谢青岚一笑,反倒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算是过渡~最近有点慢热了~
但是读者大大们要相信,蠢欢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严肃脸】
☆、第113章
眼看着天气愈发热了,暑热之气经久不散,而皇帝和越王为了表示自己对自家老爹的孺慕之情是货真价实,依旧雷打不动的往相国寺去了。
这两位就说是对先帝一片纯孝,但随侍的王公大臣们,估摸都恨不能将这俩不开眼的一起骂一场才舒心呢。
而谢青岚就更苦逼了,被太后带在身边,活脱脱有种被卖了当童养媳的感觉。
相国寺原本就是属于人来人往的地方,因为皇帝要来,所有的香客尽数不准上门,如同陆贞训这等子住在相国寺之中的官家小姐,也是不准四处走动的,羽林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将相国寺团团围住,生怕除了什么纰漏。
如今原本就是盛夏,别说大跪大叩这等子剧烈运动了,就是站着不动就热得慌。谢青岚本来就畏热,又因为是陪着太后的缘故,还穿着大衣裳,几番下来,额上的细汗都快拧成汗珠了。
不是说好是来见陆贞训的吗?弄得自己像是进了蒸笼一样是为啥?
从太.祖夫妇二人一直祭到了先帝,越王太妃像是触景伤情,半真半假的哀哀哭泣,轻轻说:“先帝当年在世时,后宫和睦,后来纯惠皇后一朝没了,先帝爷没过上许多年也没有了。”又用锦帕擦拭着眼角,“先帝如何不将我也一并带了去?”
她说得哀婉,话中颇有几分痛苦。谢青岚明显觉得太后的手臂一颤,也是暗自笑起来——越王太妃是铁了心要整一把太后啊!这可是继后,连一个妃妾都那样伤心,你夫妻一体,难道不该表示一下?况且提到纯惠皇后,越王太妃未必不知道纯惠皇后的死因,这不就是在扇太后耳光吗?
现在满朝文武都看着呢,一个妃妾都对先帝感情这样深,太后娘娘,您该表示啦。太后不动声色的扶了越王太妃一把:“妹妹,你这又是何苦?”一壁劝她,一壁忍悲含笑,清泪却沿着脸颊缓缓滑落:“先帝他也不愿咱们这样……”他虽是这样说,但那眼泪却是越流越凶了。
这尼玛……真实力派啊!
谢青岚身为目前贴身伺候太后的,赶忙上前用锦帕掩住太后的脸:“太后、太妃节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