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像苏云起料想的一样,朱棣要这个东西只是为了敲打他们而已,他并没抱什么希望。等到腊月十五宴请幕僚之日,连他自己都忘了还有这么一样点心。
  在朱高炽的运作下,江逸家的枣糕正正经经地被端上了王府的宴会厅。
  不足两岁的朱瞻基,歪歪扭扭地迈着小步子,举着一块枣糕递到了朱棣跟前,软软糯糯地说:“祖父,呲……”
  朱瞻基是朱棣的嫡长孙,自然爱重。即使是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铁血帝王在这一刻也不由地露出了笑脸。
  朱棣当着一干幕僚的面,把小娃抱到腿上,毫不犹豫地把那块不知道被小家伙捏了多久的点心咬到了嘴里。
  男人大多不爱甜腻,朱棣甚至做好了随便嚼两下就吞进去的准备。
  没想到,他嚼了两下之后却发现并不像他想象中的甜腻难忍,反而带着股清香之味,吃到胃里也有明显的暖饱之感。
  朱棣忍不住问:“这是张氏新做的点心?”这话自然是冲着朱高炽说的,张氏,是朱高炽的正妻。
  朱高炽恭谨地站起来,回道:“回父王,这是蔚州余家年下送上的节礼。”他特意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拆穿朱棣健忘的事实。
  朱棣自己却是清楚的,朱高炽这么一说他就想起来了。更何况此时余文俊就在外厅,对于这个年轻有为并且第一个公开站在自己这边的皇商,朱棣着实有几分欣赏。
  此时此刻,朱棣满意地顺着朱高炽铺的台阶往下说:“本王尝其松软鲜香如同新做时一样,猜想或许是你府上的。没成想竟是一路从蔚州送来的。德心——”
  “奴婢在!”
  “去,给各桌都送些。”
  侍从恭敬地领命而去。
  朱棣回头一看,朱高炽还在那儿躬身站着,他心里一阵熨帖,于是大手一挥,道:“你身子弱,以后这些虚礼就免了。”
  “谢父王。”朱高炽恭恭敬敬地行了礼,端端正正地坐下,脸上却依旧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淡然之色。
  群僚虽在品着枣糕,眼睛和脑子却一点都没闲着。这小小的一幕,不知又让多少人心里多了几分思量。
  表面上,文武群臣夸得却是碟中的点心,文人细细品着,纷纷吐出“甚善”二字;武将们的评价可就直白多了,“好吃!爷们儿都不觉得腻,我家那娃子肯定也爱吃!”
  内厅里的情况自然有人时刻往外边传,仅仅是一顿饭的工夫余文俊就成了众人的恭维对象。即使是那些自视甚高的文人也会主动向他打个招呼,商人们更感兴趣的则是枣糕的来历,同时探探口风,看看有无合作的可能。
  一夜之间,江逸家的枣糕彻底出了名。
  这一晚,可谓是各有所得。
  第89章 送灶君
  余文俊掏钱掏得很痛快,人还没从北平回来就让余文德先给江逸把银子送过来了。
  因此,忙活了大半个月的村民们得以在小年之前拿到工钱,多给孩子们买些糖瓜吃。
  为了这个,江逸决定以后不再偷偷叫余文俊“黑心商人”了——前提是他不再“勾引”苏云起。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无论是跑商的还是唱戏的都要结束一年的辛苦赶回家过年。
  家里的人们也得准备起来,送灶君、扫尘、剪窗花、蒸花馍、杀猪煮肉、包饺子,这些都得赶在除夕之前做完。
  腊月二十三,江逸做主厨,准备晚上送灶君的酒菜,大海和老徐头领着家里所有的孩子上了趟镇上,买了足量的贻糖和糖瓜。
  他们还遇到了吹糖人的老人,回来的时候一人手上举着一个鼓鼓的糖人,非要江逸看过后才吃。幸亏天气冷,不然走这么一道早就化了。
  江逸抓着糖瓜一边往碟子上摆一边跟苏云起嘟囔:“这叫糖瓜吗?一点都没有瓜样子,还黄乎乎的,也不知道甜不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