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节(2 / 4)
尿了,扑通跪在地上,筛糠似的磕头请罪:“臣不敢再说了,皇上饶命。”
“……”朱元璋也愣住了,再看那朝班之中,哪里还有胡惟庸的影子?
“父皇,刚才凌银台在禀报山东民变的最新情况……”一旁的太子赶忙轻声提醒他道:“据山东布政司所奏,六弟请衍圣公和孟家出面,发动士绅安抚百姓,官府也在尽力弹压,各地的形势大有好转,目前只剩几个府城县城中,还有乱民盘踞,其余地方基本上已经恢复了秩序。”
“哦。”朱元璋点点头,对山东的民变他倒是一点不担心。他可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造反专家,没有人比他更懂民变了。
“这些年,咱一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山东也没闹什么天灾,老百姓不至于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尤其元末乱世,山东一直是主战场,被打的赤地千里,荒无人烟,老百姓这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怎么可能愿意跟着造反呢?”他便缓缓说道:“所以咱判断山东的民变,性质不算恶劣,老百姓大抵是被人煽动,稀里糊涂跟着闹事儿罢了。相信有老六在,不至于解决不了这点事情……”
说着便摆摆手道:“咱有些倦了,今日早些退朝吧。另外,明日为郭宁妃辍朝一日。”
最后他看一眼郭英道:“武定侯,你也节哀。”
说完,朱元璋便扶着龙椅起身,走下了金台帷幄。
“臣等恭送陛下!”文武百官便一起跪地恭送。
待朱老板离开后,官员们这才爬起身来,武官勋贵们围上去安慰哭傻了的郭英。
文官们没资格往前凑,也懒得往上凑,便一边往外走,一边窃窃私语的小声八卦。
“郭家也真是流年不利,去岁他兄长巩昌侯郭兴刚因病逝世,这才一年不到,他妹子郭宁妃又没了。”
“更麻烦的是,郭家最大的后台鲁王也废了……原本大明最顶级的煊赫门第,就这样转眼成了明日黄花。”
“信国公也够倒霉的,明哲保身了一辈子,明明是鲁王犯事,结果把他闺女杀了……”
“嘘,小声点。没听说吗,原本应该凌迟处死的,现在留个全尸,已经是恩典了。”
“什么罪这么严重,还得凌迟?”有人不解问道:“我听了这林林总总长长一串罪名,除了最后一条,对一位王妃来说,罪不至死吧?再说最后一条那也是皇上要杀鲁王在先,宁妃娘娘才会自杀的吧?”
“其实还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了……”这时有知道内情的透露道:“知道山东百姓为什么会闹事吗,因为鲁王本来要在八月十五那天,举行一场血祭,同时阉割三万六千个孩童!那才是真正激起公愤的地方呢。”
“啊?这么多人,山东一共才多少男孩啊?”
“怪不得老百姓会闹事呢。”官员们唏嘘着走远了。
第一二一三章 大教主跳水
朱老板为郭宁妃辍朝的那天,正是朱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齐王的日子。
一拿下青州城,他马上下令抓捕齐王党羽,尤其是那位神通广大的王大教主。
平安立即亲自组织抓人,几乎将齐王党羽一网打尽,但唯独跑了那个姓王的。
“王爷,这个姓王的太贼了,居然安排了个替身,帮他出席活动,今天自己根本就没露面。”平安郁闷的禀报道:“这人来历神秘,根脚云山雾罩,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士,有什么亲朋师友,就知道他姓王……其实他到底姓不姓王,都说不定。”
“搞邪教的是这样的。”朱桢并不意外,笑笑道:“那个石承禄还不是一样吗?要不是因为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我一样抓不住他,甚至不知道是谁在刺杀我。”
“这会儿城门是关着的,他肯定还在青州城里。”平安咬牙切齿道:“末将大索全城,一定要把他抓出来!”
“不,放他走吧。”朱桢却摇摇头道:“这种人抓了也没用,还会有人接替他的位置。而且你抓住他,反而成就了他,还可能导致局势忽然又重新恶化。还是放了他,快点结束这一切吧。”
“啊?”平安都听蒙了:“抓了也没用?那王爷一开始干嘛还要抓他啊?”
“一开始不抓他,我还把他奉为座上宾吗?”朱桢翻了翻白眼儿,有点明白为啥平安混不好了。沐英蓝玉都绝对不会问这种傻问题。
王大教主确实还在青州城里。今天老六那一手突然袭击,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他要不是习惯性的用替身出席场合,当场就得给平安的人摁那了。 ↑返回顶部↑
“……”朱元璋也愣住了,再看那朝班之中,哪里还有胡惟庸的影子?
“父皇,刚才凌银台在禀报山东民变的最新情况……”一旁的太子赶忙轻声提醒他道:“据山东布政司所奏,六弟请衍圣公和孟家出面,发动士绅安抚百姓,官府也在尽力弹压,各地的形势大有好转,目前只剩几个府城县城中,还有乱民盘踞,其余地方基本上已经恢复了秩序。”
“哦。”朱元璋点点头,对山东的民变他倒是一点不担心。他可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造反专家,没有人比他更懂民变了。
“这些年,咱一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山东也没闹什么天灾,老百姓不至于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尤其元末乱世,山东一直是主战场,被打的赤地千里,荒无人烟,老百姓这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怎么可能愿意跟着造反呢?”他便缓缓说道:“所以咱判断山东的民变,性质不算恶劣,老百姓大抵是被人煽动,稀里糊涂跟着闹事儿罢了。相信有老六在,不至于解决不了这点事情……”
说着便摆摆手道:“咱有些倦了,今日早些退朝吧。另外,明日为郭宁妃辍朝一日。”
最后他看一眼郭英道:“武定侯,你也节哀。”
说完,朱元璋便扶着龙椅起身,走下了金台帷幄。
“臣等恭送陛下!”文武百官便一起跪地恭送。
待朱老板离开后,官员们这才爬起身来,武官勋贵们围上去安慰哭傻了的郭英。
文官们没资格往前凑,也懒得往上凑,便一边往外走,一边窃窃私语的小声八卦。
“郭家也真是流年不利,去岁他兄长巩昌侯郭兴刚因病逝世,这才一年不到,他妹子郭宁妃又没了。”
“更麻烦的是,郭家最大的后台鲁王也废了……原本大明最顶级的煊赫门第,就这样转眼成了明日黄花。”
“信国公也够倒霉的,明哲保身了一辈子,明明是鲁王犯事,结果把他闺女杀了……”
“嘘,小声点。没听说吗,原本应该凌迟处死的,现在留个全尸,已经是恩典了。”
“什么罪这么严重,还得凌迟?”有人不解问道:“我听了这林林总总长长一串罪名,除了最后一条,对一位王妃来说,罪不至死吧?再说最后一条那也是皇上要杀鲁王在先,宁妃娘娘才会自杀的吧?”
“其实还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了……”这时有知道内情的透露道:“知道山东百姓为什么会闹事吗,因为鲁王本来要在八月十五那天,举行一场血祭,同时阉割三万六千个孩童!那才是真正激起公愤的地方呢。”
“啊?这么多人,山东一共才多少男孩啊?”
“怪不得老百姓会闹事呢。”官员们唏嘘着走远了。
第一二一三章 大教主跳水
朱老板为郭宁妃辍朝的那天,正是朱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齐王的日子。
一拿下青州城,他马上下令抓捕齐王党羽,尤其是那位神通广大的王大教主。
平安立即亲自组织抓人,几乎将齐王党羽一网打尽,但唯独跑了那个姓王的。
“王爷,这个姓王的太贼了,居然安排了个替身,帮他出席活动,今天自己根本就没露面。”平安郁闷的禀报道:“这人来历神秘,根脚云山雾罩,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士,有什么亲朋师友,就知道他姓王……其实他到底姓不姓王,都说不定。”
“搞邪教的是这样的。”朱桢并不意外,笑笑道:“那个石承禄还不是一样吗?要不是因为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我一样抓不住他,甚至不知道是谁在刺杀我。”
“这会儿城门是关着的,他肯定还在青州城里。”平安咬牙切齿道:“末将大索全城,一定要把他抓出来!”
“不,放他走吧。”朱桢却摇摇头道:“这种人抓了也没用,还会有人接替他的位置。而且你抓住他,反而成就了他,还可能导致局势忽然又重新恶化。还是放了他,快点结束这一切吧。”
“啊?”平安都听蒙了:“抓了也没用?那王爷一开始干嘛还要抓他啊?”
“一开始不抓他,我还把他奉为座上宾吗?”朱桢翻了翻白眼儿,有点明白为啥平安混不好了。沐英蓝玉都绝对不会问这种傻问题。
王大教主确实还在青州城里。今天老六那一手突然袭击,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他要不是习惯性的用替身出席场合,当场就得给平安的人摁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