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给王爷凑这两万根木料,我们两家的家底都掏空了。”孔讷自然要好好表功道:“甚至连孔林里的树都砍了三千棵。”
  “是么?那还了得?”朱桢吃惊道:“可别把孔林砍秃了那就罪过了……”
  “没事没事。”孔讷赶忙摇头道:“砍的都是边边角角的树,没有惊扰到祖先。而且我也事先祷告过祖先了,告诉他们这是给破虏大军送粮用的,相信祖先们也不会怪罪的。”
  他才不会告诉老六,孔林里有十万棵树呢……
  “好好好。”朱桢连声叫好,竖起大拇指道:“从今天起,本王要对北孔另眼相看了!”
  “呵呵呵,好叫王爷知道,我们孔家本来就是满门忠烈。”孔讷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这笔投资实在太值了。这回他们北孔送了六王爷这个大人情,以后他还会替南孔说话么?
  而且那些树,都是从给南孔预留的坟地上砍的……
  第一二三九章 严丝合缝
  跟轻描淡写就能拿出一万棵大木的孔家不同,孟家是掏空了家底,才掏出这一万根大木。
  朱桢便一改前番不冷不淡的态度,高兴的握着孟克仁的手,差点把他晃散了架。
  “哎呀,老孟啊,真是太给力了,本王对你们孟家感激不尽呀。”
  “应该的,应该的……”孟克仁虽然搞不清“给力”是何意,却能听的懂后半句。
  他要的也就是这后半句。朱老板仇视孟子已成定局,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但皇帝会换,孟子却总在那里,孟家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皇帝身上——太子爷可是标准的读书人,当年也没少回护孟子,等他身登大宝之后,孟子也就好过了。
  但孟子好过,不代表孟家好过,要把这两者联系起来,非得有人替孟家说话。试问这世上还有比六王爷更好用的说客吗?
  所以这么个雪中送炭的天赐良机,他一定得牢牢抓住,就是把祠堂的房梁拆了,砸锅卖铁也得送老六这个人情。
  在兖州的大户百姓鼎力相助下,材料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各处造车厂开足马力,日以继夜的进行最后的生产。
  这时候,南下探路的燕王也回来了。
  “我先去了黄河口。你猜的没错,黄河口虽然结了冰,但根本不中用,人走上去都咔嚓直响,别说冰车了。”朱棣将皮裘丢给邓铎,一屁股坐在炉子边上,一边对老六道:“所以只能北上寻找能通行的河道。”
  这年代的黄河入海口可不在山东,而是南侵淮河流域,夺淮河水道入海,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黄河夺淮”事件。
  朱桢点点头,捧哏道:“那四哥找到了吗?”
  “盐河!”朱桢沉声念出河道的名字。
  “而且它通过沭河,直接与微山湖相连,距离上也比从黄河口近多了!”
  “是,能省一天的路呢。”朱桢也很高兴。但也有点郁闷,自己手里拿的应该是大明最高级别的军事地图了,居然河道都标注不全,真不知该找谁说理去。
  所以现在的黄河口,即是淮河口,自然不会结出厚厚的冰层了。
  “对,就是盐河!”朱棣兴奋的拍着地图道:“这条河在海州,唐朝以来就是淮盐漕运的主要通道,所以又叫盐漕河。经由这条河,便可以从海边直通运河了!”
  朱桢定睛一看,那地图上的诸多河道,被四哥打了一片“x”号,唯有一条近似笔直的河道,被他用红线标了出来。
  “着实费了一番牛劲。淮安沿海河道虽多,但要么不跟运河相连,要么就是结冰厚度不够。”老四便得意的从怀里掏出地图,展开道:“我是连找了三天三夜,终于才找到这么一条!”
  金朝以前,黄河也曾有过数次向南决口,但黄河主流一直保持北流,自山东河北一带入海。
  “冰面够结实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