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也想推荐燕王,可是皇上让我推荐,摆明了就是不想让燕王当这个大将军。”徐达轻声道。
  “也是。”朱桢想了想,点头叹气道:“这回的功劳太大了,确实不适合给藩王。”
  这些年他已经看明白了,老贼虽然想让儿子们替勋贵掌兵,为大明镇守四方,但也不愿意让他们在军中威望太大。
  比如打云南时,他就只是监军,征南将军是傅友德。而且朱桢还不是武将的路数,老贼都如此谨慎,换到以勇武著称的儿子身上,当然要更加小心了。
  这不是说他防范其他的儿子,而是在避免儿子们将来可能出现的矛盾。
  试想,一个消灭了北元,甚至抓住了北元皇帝的亲王,如何能让他的皇帝安心?就算皇帝能安心,他自己都不会安心的。
  所以说还是离开本土,到海外发展才是藩王的正途……
  “至于宋国公。”徐达又道:“打仗没的说,但私心有些重,而且御下不严,我怕他担纲的话,会横生很多枝节。”
  顿一下他又道:“所以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推荐了颍国公,让蓝玉当他的副手。”
  “老傅这个人没的说,虽然山头弱了点,但他也当过征南将军,有收复云南之功,资历也够了。”朱桢点头道:“再说这一战将星云集,不愁无人可用。”
  “现在问题不是无人可用,而是僧多粥少。”徐达苦笑道:“都等这个机会太久了,谁也不想错过这一场。郑国公、申国公,甚至晋王、秦王殿下都纷纷请缨参战,皇上让我自己决定。”
  “这是把难题抛给岳父了。”朱桢笑道:“这些年父皇这手越来越溜了。”
  “能挡的我尽量都挡回去了,挡不住的也只能让他们加入了。”徐达有些郁闷道。
  “看来行伍也不光是打打杀杀,也得讲人情世故啊。”朱桢笑道。
  “说的好,一语中的。”徐达赞一声,又叹了口气道:“但这样一来,傅友德未必能镇得住他们。”
  “是。”朱桢点点头。
  在哪里都要看出身的,明军当然也不例外。
  在明军中最尊贵的,自然就是濠州出身,又跟着朱老板一起离开濠州,经略定远的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吴家兄弟、郭家兄弟都是这个出身。
  次一档的,是从朱老板离开濠州后,到在和州开门立户时期加入的,李善长、常遇春,冯国用、邓愈都是这个出身。
  这两档都算是创业团队,传统的淮西勋贵就指的他们。
  之后朱老板便做大做强,再入伙的就属于慕名而来的打工仔了,不能算是创业元老了。当然要是带资投靠,或者特别能打,还是可以得到很高的地位的。
  可改变不了自己在生态位上的劣势。
  傅友德就这种情况,他虽然也是淮西人,却不是濠州出身,而是数度改换门庭,他初随李二,再随李喜喜投刘福通,后来又转投陈友谅。
  是在朱元璋亲伐陈友谅的时候,才跟丁普郎一起主动归顺的。虽然不能算是降将出身,但在明军权势金字塔中的地位之低,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二四六章 狂澜
  在军队中,你再能打,资历不够都很麻烦,关键时刻就可能指使不动别的山头。所以一般都是国公来当主将,为的就是压住各山头的骄兵悍将。
  当然光靠资历也不够,你还得能打。比如汤和,虽然已经贵为国公,但洪武三年在征明夏之战后,就彻底丧失了挂帅领兵的资格,只能在后方打打杂了。
  因此傅友德是徐达在不想用冯胜的情况下,几乎唯一的选择了。
  “王爷在云南时,就跟颍国公配合愉快,所以老夫想请王爷担任此役监军,帮他镇镇场子。”徐达便请求道。
  说是请求,但话从徐达嘴里出来就是命令。倒不是因为他是大将军,而是因为他是徐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