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3 / 4)
“这一件青铜器皿,该叫个什么,又是什么时候的?”穆尔泰成功地向店掌柜表明他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您真是好眼光!这是一座西周诸侯使用的铜簠。”
“西周诸侯的铜簠?”穆尔泰也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竟有这样名贵的物件儿叫他遇上了?
“对,您看,这是一座铜簠,这东西一盖一器,盖与器身的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二。这样制式的铜簠,在周代乃是诸侯专用,世上总共有九件,”那掌柜陡然压低了声音,悄悄地对穆尔泰道,“据说在皇宫大内就藏有一件差不多的,乃是天子专用的制式。如今只有诸侯制式流传到了民间,这就是其中一件。”
穆尔泰听了这掌柜的话,不免有些心动,随口问是不是真的。
“怎么可能不是真的,您看这簠身上的翡翠朱砂瘢,您再看着铜质,若是假的,我便以双倍作价,从您这儿购还,如何?”
掌柜看见穆尔泰心动,一时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他向来知道,像穆尔泰这样的外官,向来出手阔绰,而且东西是要送人送出去的,送出手之后,哪里还会追问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
眼看穆尔泰已经被掌柜的说动,两边已经开始说价钱,对方要价一万两,穆尔泰着地还钱,从五千两开始还,双方在七千还是八千这价位上争议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走过来,笑着向穆尔泰打招呼:
“穆尔泰大人,您回京了呀!”
穆尔泰微怔,他见过这年轻人,觉得十分眼熟,但是乍一见,一时想不起来名字。
“穆尔泰大人,这件铜簠,您可千万不能买!”
年轻人话一出口,穆尔泰登时拧了眉,旁边古董行的掌柜开始跳脚:“你这是何方来的黄口小儿,信口开河,我在这儿好好地做生意,难道还碍着你了?”
那人丝毫不理会这跳脚的掌柜,只管笑望着穆尔泰。
穆尔泰好奇,便问:“年轻人,你说说看,为什么这铜簠我不能买。”
石咏微笑着道:“大人听说过‘簠簋之风’吗?”
穆尔泰一想起这个,登时一拍大腿,什么都明白了——他确实决不能买这件,就算是周天子亲自用过的也不行。
簠簋之风,指的就是官员贪财受贿的风气啊。
作者有话要说: 1都是旧时京中古董行术语,引自《红楼风俗谭》。
第214章
说来也巧, 石咏今日稍稍提早下衙,回椿树胡同的时候路过琉璃厂, 就遇见了穆尔泰, 也亲耳听见了琉璃厂一间古董行的掌柜是怎么忽悠穆尔泰的。
待到穆尔泰几乎要与那掌柜成交这门生意的时候, 石咏实在看不下去, 赶紧出言劝阻,没想到却惹恼了那能言善道的掌柜。
“臭小子,你凭什么胡言乱语, 黄我生意?”那掌柜新来琉璃厂未久, 不怎么认得石咏。
可是琉璃厂的旁人却是认得的,登时有人过来, 笑着问:“新来的吧, 连小石大人都不认识。”
掌柜脸一横,道:“什么小石、大石, 我就问你, 凭什么这小子横插一脚, 说我这物件不能买?我这件古董的来历,你懂吗?”
石咏微微一笑,道:“你说得都对, 这就是一座铜簠, 这东西的基本器型是长方形,一盖一器,盖与器身的形状完全相同,大小一样, 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成为两个器皿。至此,一点儿都没错。”
掌柜登时将胸挺起来了,脸上也换了一副极有底气的模样。
“看这铜绿的情形,应当是三代的不假,你早先说的翡翠朱砂瘢,也是真的。”
那掌柜索性将双臂一起抱了起来,趾高气扬地扬着下巴,望着石咏。
石咏接着往下说:“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1。若是一定要确定这件古董的年代,就一定要看铭文了。你这件铜簠,有铭文吗?说是西周诸侯所用的铜簠,你有证据吗?”
他后世也与文物贩子打过交道,当即凑近了笑道:“看这铜绿的情形,器物应当是出土未久,阁下这是花了些银子从民间收上来的吧,十两有么?二十两有么?阁下叫价一万两的时候,有没有摸过自己的良心?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具有可观的研究与鉴赏价值,可这并不该作为阁下用以牟以暴利的工具。” ↑返回顶部↑
“您真是好眼光!这是一座西周诸侯使用的铜簠。”
“西周诸侯的铜簠?”穆尔泰也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竟有这样名贵的物件儿叫他遇上了?
“对,您看,这是一座铜簠,这东西一盖一器,盖与器身的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二。这样制式的铜簠,在周代乃是诸侯专用,世上总共有九件,”那掌柜陡然压低了声音,悄悄地对穆尔泰道,“据说在皇宫大内就藏有一件差不多的,乃是天子专用的制式。如今只有诸侯制式流传到了民间,这就是其中一件。”
穆尔泰听了这掌柜的话,不免有些心动,随口问是不是真的。
“怎么可能不是真的,您看这簠身上的翡翠朱砂瘢,您再看着铜质,若是假的,我便以双倍作价,从您这儿购还,如何?”
掌柜看见穆尔泰心动,一时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他向来知道,像穆尔泰这样的外官,向来出手阔绰,而且东西是要送人送出去的,送出手之后,哪里还会追问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
眼看穆尔泰已经被掌柜的说动,两边已经开始说价钱,对方要价一万两,穆尔泰着地还钱,从五千两开始还,双方在七千还是八千这价位上争议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走过来,笑着向穆尔泰打招呼:
“穆尔泰大人,您回京了呀!”
穆尔泰微怔,他见过这年轻人,觉得十分眼熟,但是乍一见,一时想不起来名字。
“穆尔泰大人,这件铜簠,您可千万不能买!”
年轻人话一出口,穆尔泰登时拧了眉,旁边古董行的掌柜开始跳脚:“你这是何方来的黄口小儿,信口开河,我在这儿好好地做生意,难道还碍着你了?”
那人丝毫不理会这跳脚的掌柜,只管笑望着穆尔泰。
穆尔泰好奇,便问:“年轻人,你说说看,为什么这铜簠我不能买。”
石咏微笑着道:“大人听说过‘簠簋之风’吗?”
穆尔泰一想起这个,登时一拍大腿,什么都明白了——他确实决不能买这件,就算是周天子亲自用过的也不行。
簠簋之风,指的就是官员贪财受贿的风气啊。
作者有话要说: 1都是旧时京中古董行术语,引自《红楼风俗谭》。
第214章
说来也巧, 石咏今日稍稍提早下衙,回椿树胡同的时候路过琉璃厂, 就遇见了穆尔泰, 也亲耳听见了琉璃厂一间古董行的掌柜是怎么忽悠穆尔泰的。
待到穆尔泰几乎要与那掌柜成交这门生意的时候, 石咏实在看不下去, 赶紧出言劝阻,没想到却惹恼了那能言善道的掌柜。
“臭小子,你凭什么胡言乱语, 黄我生意?”那掌柜新来琉璃厂未久, 不怎么认得石咏。
可是琉璃厂的旁人却是认得的,登时有人过来, 笑着问:“新来的吧, 连小石大人都不认识。”
掌柜脸一横,道:“什么小石、大石, 我就问你, 凭什么这小子横插一脚, 说我这物件不能买?我这件古董的来历,你懂吗?”
石咏微微一笑,道:“你说得都对, 这就是一座铜簠, 这东西的基本器型是长方形,一盖一器,盖与器身的形状完全相同,大小一样, 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成为两个器皿。至此,一点儿都没错。”
掌柜登时将胸挺起来了,脸上也换了一副极有底气的模样。
“看这铜绿的情形,应当是三代的不假,你早先说的翡翠朱砂瘢,也是真的。”
那掌柜索性将双臂一起抱了起来,趾高气扬地扬着下巴,望着石咏。
石咏接着往下说:“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1。若是一定要确定这件古董的年代,就一定要看铭文了。你这件铜簠,有铭文吗?说是西周诸侯所用的铜簠,你有证据吗?”
他后世也与文物贩子打过交道,当即凑近了笑道:“看这铜绿的情形,器物应当是出土未久,阁下这是花了些银子从民间收上来的吧,十两有么?二十两有么?阁下叫价一万两的时候,有没有摸过自己的良心?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具有可观的研究与鉴赏价值,可这并不该作为阁下用以牟以暴利的工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