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想到这里,安佳氏心里更加不安了。金嬷嬷是她的奶嬷嬷,从小一直看着她长大的,但是她为了不落把柄在旁人手中,下狠手除去了最亲近的人,安佳氏一想到这儿,两行眼泪扑扑簌簌地便往下落。
  忽然,在泪眼朦胧中,安佳氏陡然见到了金嬷嬷的影子,她骇得一把扼住了自己的喉咙,免得自己狂呼出声。
  “夫人、夫人……莫不是魇住了?”
  有小丫头进来,一起摇醒了安佳氏。安佳氏马上接道:“不,不是,是她来找我了……”
  抬头见到了身边惊恐万状的小丫头们,安佳氏勉强定了定神,眨了眨眼,这才说:“没,没什么,就是我自己魇住了……”
  她伸手捏着眉心,感觉得到冷汗正从额头一点点渗出来,一颗心还在突突地跳,手足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她知道,做过亏心事的人,都这样……
  如玉对与要嫁哲彦这件事,既无奈又遗憾,毕竟哲彦比她们姐妹大不了多少,彼此极为熟悉,要她能看得上哲彦……也有点儿难。
  可是她更怕嫁到卜勒察氏做填房啊——尤其看到小姨继母不费吹灰之力,便让父亲穆尔泰打定主意。如玉很清楚父亲的脾气,知道自己左右不了父亲的决定,便顺了父母双亲的意思,准备嫁给哲彦。
  就算是看不上哲彦,如玉心想,那个男人,她至少拿捏得住。
  如玉也好心过,劝过如英,可是如英却似完全听不进她的话。再说了,父母之命摆在那里,如玉想,如英又能有什么法子?这还不都是命中注定的,如英就算是看过再多的话本子,听过再多的戏文,知道世上存在“有情的终成了眷属”这等事儿,又能如何,能改变她的命么?
  想到这儿,如玉便不管妹妹了。她与哲彦的事儿定得很快,如今已在预备放定。女儿家出嫁时要用的针线衣饰很多,她得赶紧为自己准备起来,于是如玉便安心备嫁。
  这天她在屋子里做针线,只听见窗外几个小丫头唧唧喳喳的在说着什么。如玉嫌烦,大踏步走过去关窗,却只听望晴那小丫头嗓门最大。
  “听说咱们家的七姑奶奶认下了个义女。”有人问望晴,“你前阵子不是跟着英小姐在金鱼胡同服侍来着的么?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被七姑奶奶认下了,是不是就算是皇家的格格,以后要嫁到蒙古去啊!”
  望晴嘻嘻笑道:“是的,不过也不算是认下了做皇家的格格,就是七姑奶奶感激她曾经出过力,认她做义女,抬了籍,以后帮衬帮衬,给她寻个好人家。”
  “听说是戏班子里唱戏的,是么?”
  这一声问出来,如玉的脑子里“嗡”的一声,她也不知自己在想着什么——戏班子里唱戏的小戏子?……如玉耳边便回响着当日在清虚观里的人语声,继母指着个妆扮上的伶人,说,倒像是我们两个姐儿的模样。
  她想起来了,那是个与她们姐妹长相肖似的伶人。
  对了,出事那天她是从头至尾没有再见过那个伶人,只不过那时清虚观里太乱,没人顾得上罢了。
  如果,被她一直反锁关在屋子里的妹妹,中途换了别人,妹妹离开清虚观,而那伶人则一直留在屋子里装样,那是不是就能解释一切:那桩针对姑母的奸计并未得逞;最后姑母一见到屋子里的“如英”,便惊呼一声,随即径直用斗篷将人兜住,并亲自送至姑母的车驾上……
  “原来是……曾经出过力啊,”如玉喃喃地道,她好像想明白了些什么。
  所以,真的是妹妹,是妹妹阻止了那封矾书么?
  穆尔泰身为地方大员,见驾见过无数次,然而这一次,他却无比惶恐,跪在康熙皇帝面前。
  “穆尔泰,你可知朕究竟不满你什么么?”康熙的声音里透着不耐烦。
  穆尔泰额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砸落在乾清宫小书房的地面上,他却只能颤声回答:“臣……臣愚钝,请皇上明示。”
  第216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圣人说过的话,”康熙皇帝精神不算太好, 不想花心思与穆尔泰多啰嗦, 只随口说, “你立身算是正的, 自从入仕以来,没被抓过什么大毛病,可是你想想看, 若论齐家——”
  老皇帝陡然想到他自己齐家齐得也不怎么样, 底下这十几个儿子斗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一时心里郁闷无比, 忍不住大咳了几声, 涨红了脸。魏珠在一旁担心地跨上一步,低声问:“皇上——”
  “不妨事!”老皇帝终于稳定住情绪, 寒声道, “穆尔泰, 朕一直盼着你自行厘清兆佳氏族中的纠纷,可是到现在也不见动静。朕倒要问你,当年马尔汉究竟是怎么待的你, 他是拿定了主意要你承嗣当亲儿子了, 还是把你当亲侄儿,代你父尽养育之责。”
  一想起老尚书当年的养育之恩,穆尔泰心内一阵唏嘘,俯首道:“先伯父养育大恩, 微臣粉身亦难报……”
  他这时候已经心里雪亮,完全明白了康熙的意思,康熙在不满,不满兆佳氏原本轻轻松松完全可以厘清的事儿,竟然拖到了现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