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石宏武见厅中上首坐着两人,一位是身穿亲王蟒袍的雍亲王本人,一张冷面,见到石宏武进来,两道冷冽的目光已经在石宏武面上扫过,让石宏武不自觉地心头一惊,那两道目光却又转至别处去了。另一人则是五十余岁的文臣,颏下一绺长须,此刻正轻轻拈须,望着立在下首的两名年轻人,满意地频频颔首。石宏武早先已经听石咏说过,这就是年熙的老师朱轼,康熙四年生人,三十三年的进士,如今正任左都御史。
  在雍亲王左手边,坐着常服打扮的年羹尧。石咏带着石宏武进来,他目光似刀,只看了石宏武一眼,立即又徐徐地收了回去。
  这边石宏武心里一阵紧张,却不敢怠慢,赶紧进来拜见诸人,给上首几位包括年羹尧在内,都郑重行了礼,又向朱轼一躬到底:“小犬顽劣愚钝,日后要请朱大人多费心了!”
  朱轼却对石喻相当满意,拈着须道:“小小年纪已经高中乡试,覆试多次而无懈可击。这样的弟子要是还说顽劣愚钝。这叫天下好多读书人不知将脸搁在哪儿才是。可巧我门下这一对弟子,一个是十二岁的举人,一个是十四岁的举人。”
  他口中“十二岁的举人”正是年熙,听见师父如此说,当下转头,与石喻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是微微一笑。
  第312章
  石喻拜年熙的师父为师, 此事完全是雍亲王府从中牵线,而年熙则出面举荐, 将景山官学的学生石喻举荐给了自己的业师。
  在收徒之前, 朱轼自然听说过石喻, 知道那去年顺天府乡试那个被覆试了很多次的少年举子。他身为左都御史, 看过石喻的卷子,后来又与石喻对答过几回,知道这个少年的资质没有年熙那样好。但是胜在文武兼备、更加心志坚定, 又能刻苦。兼有雍亲王暗中为石喻美言, 所以朱轼便毫不犹豫地收了这个嫡子。
  此刻石喻与年熙立在一处,成了师兄弟。
  年熙似乎应验了“慧极必伤”的古谚, 身体一向孱弱, 甚至连父亲年羹尧都说过他“恐非长寿之相”。两人站了一会儿之后,雍亲王便垂了眉眼, 只淡淡地吩咐, 让厅中的人都坐下来, 显然是为了年熙考虑。
  石宏武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能有这样的际遇,如今与年羹尧的长子成了同门,心里感激, 转脸向坐在下首的石咏瞧了瞧, 心道必是这个侄子从中牵线。
  然而石咏却没有注意到石宏武的感激,他只管凝神打量座上诸人的神态,心里暗暗纳罕,为什么竟会是雍亲王府牵线搭桥, 而且这拜师的典仪竟在雍亲王府举行,万年冰山冷面王竟然亲自出面。
  这也是年羹尧此刻正在琢磨的问题。年熙是他的长子,且深得妹妹年侧福晋的喜爱。年羹尧当然知道雍亲王对这个侄子是什么态度,但牵扯上石家的子弟,他就有些吃不准。
  待到过了一阵子石宏武出现,年羹尧好像有些明白了。毕竟早年间石宏武的事,他也曾经上过心,可到了现在,年羹尧自认在西北是举足轻重,他便不太将石家的事儿放在心上了。
  于是年羹尧选择了低头喝茶,一言不发,一面暗自猜测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够让雍亲王满意,大家表面上能够过得去。当然,此刻他还完全不知道,早先石宏武在忠勇伯府做下的“大事”。
  因有雍亲王在座,此间众人都不敢随便说话,一片静默着,间或响起年熙一两声压抑着的轻咳。这时雍亲王的眼光扫向坐在末位的石咏,问起他最近在忙什么。
  石咏小心翼翼地回答,只是营造司的差事。
  他可不敢多说。毕竟郑家庄王园原本是内务府的机密工程,刚开始的时候账都未从营造司账面上走,直接单独走了一本账。他可不知道这消息能不能够当着这许多人透露出去。
  雍亲王见他小心,便微微点头,直接问:“营造司的差事?那是郑家庄的王园吧!你放心,前儿个皇上提起了这茬儿,如今郑家庄王园已经不是什么隐秘了。这不已经又记回你们营造司的账上了?那处王园已经正式记档,上下官员都可以看见。你其实可以不用担心,直说进度便是。”
  雍亲王既然如此说,石咏也便不怕了,当下先说起郑家庄王园外的十佐八旗旗丁出城驻防的,又说起园内主体工程的修建进度。但是那些具体的细节与防范措施,石咏选择了一概不提。他心中很清楚,王园里那些防范的设施,雍亲王的粘杆处可能很容易就能打听出来。但他只是一个当差办事的官吏,皇帝未曾许可透露的,就不能轻易从他这里泄露出来,这点职业精神还是要有,旁人若是要用旁的什么渠道去打听,那便尽管去吧!
  年羹尧果然是个聪明人,一听见石咏谈起郑家庄王园,谈到十佐八旗旗丁在附近驻防,他就大致心里有数。原本年羹尧的眼神一直淡淡的,可是在雍亲王提起郑家庄之后,他眼中立即精光乍现,眼神在石咏与石宏武面上转了几转,就此转开,却也不多问什么。
  待石咏将雍亲王交代下来的问题一一都答完,厅中再度安静下来。石咏的眼光偶尔往年羹尧那里一晃,只见那位年大将军始终沉默,仿佛若有所思。他再瞥一眼雍亲王,只见那位也正紧紧盯着年羹尧,似乎在期待他的反应。
  瞬间石咏终于懂了:原来这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法子——康熙修筑郑家庄的王园,是为了安置二阿哥,这便证明了二阿哥储位无望。那么忠勇伯府作为昔日的太子妻族,便也再没有拉拢的必要。只要年羹尧能够悟出这一点,自然会不愿再插手管石家的闲事。
  此刻雍亲王府的大厅中,只有他一人大致想明白了这前后的因果。石喻感激地望着年熙,带着仰慕的目光打量着他的老师朱轼;石宏武坐在雍亲王面前,则十足的拘谨,极为局促不安。石咏则毫不迟疑地抬眼看着雍亲王,后者虽然一向冷面,可是石咏的眼光一旦转了过去,那位便自然而然地敛了眼神。
  竟真是如此——石咏忍不住有些激动。看来他那位二叔行事虽有些莽,但相信经过此次石喻的拜师之礼,之后应当可以暂保无虞了。
  雍亲王接着开口,勉励了年熙与石喻几句,他言语里显然更加关心年熙,有时候话里有话,像是特地说给年羹尧听的。最后,这一位起身道:“年底本王有一身的俗务繁忙,不便多留,诸位请自便。”
  说毕他告辞,旁人俱起身相送。年羹尧便也干脆笑着起身,吩咐年熙好生尊敬师长,爱护同门,跟着眼光扫过石宏武,随即告辞,跟着雍亲王前后脚出门。
  这年羹尧从雍亲王府出来,先回了年家。年夫人一见到他,便将下午晌孟氏过来诉苦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年羹尧一边听一遍出神,年夫人也不知他究竟听进去没有,末了一问,年羹尧便道:“石家的事,如今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不用再管,以后能不往来,就别再往来了吧!”
  年夫人心想:这个怎么是好?毕竟她早先与孟氏谈好的,锦官坊会作为年家在京中打听消息的渠道,此外,不少想找年羹尧托关系寻门路的,也会借用锦官坊作为渠道,如果真的断了与孟氏的往来,那许多事就没法儿办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