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翠环在一旁撅了嘴道:“罢了,来都来了,也不用多说了。”姜涛见二人妆成书生与书童,更是拿她没办法。
  姜婵见此处人多口杂,又同他拐了两条巷子,去附近茶楼要了个包间。
  翠环先拿一块帕子在椅子上擦抹了两遍,然后再铺上一块新的帕子,姜婵方坐了。她又嫌外面的茶杯不干净,将茶杯洗了两遍这才斟了茶,送与姜婵。
  彼时伙计已齐齐整整摆上一桌子果品来。翠环遂挑挑拣拣拈了几个花生,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她。
  姜涛早已看得呆住。
  姜婵赏了翠环一个银锞子,让她去买些酥糖来,把她打发走了。
  门扉方一合上,二人之间的氛围瞬间变得有些拘谨。
  还是姜婵清了清嗓子,主动开口:“今日不谈血缘之情,只谈一笔生意。”
  姜涛眉头一挑,却不反驳,听她细细诉说。
  姜婵原本私下售卖绣品的想法早已偃旗息鼓,早不做此想,姜涛一来,却是让她计上心头。
  钟楼街宅子下人的身契皆握在王之牧一人之手,她有些私密事就连翠环也不敢嘱咐,处处受掣,如今倒是天降一个好帮手。
  她去花匠处打探了一番,发现姜涛其人虽非满腹文韬,却也能识文断字,一身力气,倒是个趁手的帮手。
  前些日子王之牧禁了她私卖余家绣品,但她这些日子也没闲着,日夜钻研,推敲又思量。历经大难,重活一世,心态与未经风霜的千金小姐余秋霁大为不同,顺水乘舟地便突破了囹圄。不囿于余家传统针法,竟是创造出一种新绣法,如今她所绣之物再无人能看出与余家有瓜葛。
  她从随身携带的匣子中拿出一面绣着蕉荫击球图的团扇,托他去售卖。她此回有意试探姜涛的能耐,故意说了个极高的心理价位。
  二人又敲定些细节,待姜婵回钟楼街时已近黄昏。
  刚进门却被告知她午间时分前脚刚走,穆嬷嬷便过来了,又坐着等了小半个时辰方离去。
  姜婵闻言锁眉一刹,她若有所思一瞬,却轻轻挥了挥袖摆。她进门后命人抬入香汤,遣退伺候的人,泡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出来。
  过了几日,姜涛登门。
  没成想他倒是个有生意头脑的,不知怎地说通了大相国寺东门外的绣巷里最大的寄卖商肆将她的团扇放在店中最显眼位置,不过两日,被一位大户人家的下人买走,竟一个子儿没还价。
  姜婵遂为之一振,一连绣了好几张帕子,好几把团扇,因她的绣画里的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较画更佳,端的是美轮美奂,也有竞价来买的。
  想母亲娘家三代诗书传家,又在余家学了高超绣技,照着传家的的名画,创作了绣画,成了一方绣主,如今她这一手自创的绣技倒也让家学渊源不至终泯,。
  如此一传两,两传三,绣巷里都晓得有位绣娘是一个绣花卉的名家,争着来买。及至后来,她本着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每月甚至几月方才放出一副,渐渐日进不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