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2 / 4)
第95章
苏门塔次的普通百姓,其实早就有了试探性接触崇明教的意思。
先前碍于有了人命冲突, 在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众人都生怕再出什么事端, 不敢靠近。
等双方上头谈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苏门塔次的人知道了萨米特最后会受到的审判, 有些同情他。毕竟事后想当初怎么做最好,是一件更容易的方法。可真在那个时候, 比萨米特做得更好的人不会多。
同情归同情,他们一样也认可了这一回的审判,甚至有不少人亲自为无辜的教徒做了花环。
在苏门塔次, 送花环是他们对死者最真诚的祷告方式。
焚天在苏门塔次,则算是军丧的最高等级。
用最好的青龙木打造一口棺材, 搁在柴火之上, 棺材内放着众人送的花环,连里面的人头上都顶着一个花环。
柴火下方摆放着无数的香草, 在燃烧时会掩盖住那些难闻的气味, 让整个仪式从味道到视觉,都充满了美感。
与崇明教教徒们的观念不一样,苏门塔次的人从不畏惧死亡, 他们甚至觉得死亡是一件该高兴的事情, 会让他们前往另一个更快乐的国度。
当然,这不代表着他们乐意被人侵略。
举行焚天的那一天,舒浅也收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乐器,配合着苏门塔次的人们进行着这神圣的仪式, 用力吹着乐曲将这位教徒送走。
火烧了很久,最后棺木与骨灰混合在一起,被放入了一个昂贵的瓷罐头中,送回了船上。
舒浅会将他带回崇明,入土安葬。
此事过去,生意还是要做的。
崇明教和苏门塔次开始了第一回的交易,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逐渐也成了在别的地方那样。
蜂拥而至的人群,用着各种金子银子,还有香料象牙来交换着他们想要的东西。
甚至有一个权贵派人来问他们大象要不要。
姚旭嗤笑一声,心想自家这船坐头大象,回头刚出海三十尺,他和大象一同海里沐浴。
当然还有更可爱的小孩子,抱着一个自己家里人拿出的象牙制品,愣是不给卖,说要拿回去放在被子里一起睡觉的。
最后导致那孩子的父母只能选择拿了别的东西再来换。
到了临走的那天,苏门塔次的人们拥在海滩上,对着他们疯狂甩手,还告诉他们下回来的时候,这里会为了崇明教专门建造一个新的码头。
就连臀部受创不得不卧床的萨米特,也被人搀扶着出来给他们送行。
舒浅朝着他们挥手告别,直到看不清人影。
于是,众人又过起了在海上赶船,每天苦哈哈吃海味的日子。
苏门塔次是最后一个点,舒浅带着教徒折返回崇明,沿途还经过了几个补给点。
姚旭在看地图的时候,眼尖点了图上一个颇为靠近崇明的位置:“我记得前朝这儿有个岛,后来荒废了,岛上的百姓纷纷就被哄上了隔壁州。”
舒浅看了一眼:“荒废了重建要时间,我们在五岛拿补给,方便得多。”
姚旭若有所思:“倭寇逐渐增多,五岛那儿其实并不算安全。” ↑返回顶部↑
苏门塔次的普通百姓,其实早就有了试探性接触崇明教的意思。
先前碍于有了人命冲突, 在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众人都生怕再出什么事端, 不敢靠近。
等双方上头谈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苏门塔次的人知道了萨米特最后会受到的审判, 有些同情他。毕竟事后想当初怎么做最好,是一件更容易的方法。可真在那个时候, 比萨米特做得更好的人不会多。
同情归同情,他们一样也认可了这一回的审判,甚至有不少人亲自为无辜的教徒做了花环。
在苏门塔次, 送花环是他们对死者最真诚的祷告方式。
焚天在苏门塔次,则算是军丧的最高等级。
用最好的青龙木打造一口棺材, 搁在柴火之上, 棺材内放着众人送的花环,连里面的人头上都顶着一个花环。
柴火下方摆放着无数的香草, 在燃烧时会掩盖住那些难闻的气味, 让整个仪式从味道到视觉,都充满了美感。
与崇明教教徒们的观念不一样,苏门塔次的人从不畏惧死亡, 他们甚至觉得死亡是一件该高兴的事情, 会让他们前往另一个更快乐的国度。
当然,这不代表着他们乐意被人侵略。
举行焚天的那一天,舒浅也收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乐器,配合着苏门塔次的人们进行着这神圣的仪式, 用力吹着乐曲将这位教徒送走。
火烧了很久,最后棺木与骨灰混合在一起,被放入了一个昂贵的瓷罐头中,送回了船上。
舒浅会将他带回崇明,入土安葬。
此事过去,生意还是要做的。
崇明教和苏门塔次开始了第一回的交易,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逐渐也成了在别的地方那样。
蜂拥而至的人群,用着各种金子银子,还有香料象牙来交换着他们想要的东西。
甚至有一个权贵派人来问他们大象要不要。
姚旭嗤笑一声,心想自家这船坐头大象,回头刚出海三十尺,他和大象一同海里沐浴。
当然还有更可爱的小孩子,抱着一个自己家里人拿出的象牙制品,愣是不给卖,说要拿回去放在被子里一起睡觉的。
最后导致那孩子的父母只能选择拿了别的东西再来换。
到了临走的那天,苏门塔次的人们拥在海滩上,对着他们疯狂甩手,还告诉他们下回来的时候,这里会为了崇明教专门建造一个新的码头。
就连臀部受创不得不卧床的萨米特,也被人搀扶着出来给他们送行。
舒浅朝着他们挥手告别,直到看不清人影。
于是,众人又过起了在海上赶船,每天苦哈哈吃海味的日子。
苏门塔次是最后一个点,舒浅带着教徒折返回崇明,沿途还经过了几个补给点。
姚旭在看地图的时候,眼尖点了图上一个颇为靠近崇明的位置:“我记得前朝这儿有个岛,后来荒废了,岛上的百姓纷纷就被哄上了隔壁州。”
舒浅看了一眼:“荒废了重建要时间,我们在五岛拿补给,方便得多。”
姚旭若有所思:“倭寇逐渐增多,五岛那儿其实并不算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