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回休沐,两人就约在瀛洲酒肆吃饭,顺带就聊关于海商引的事。
  海商引不过是个凭证,朝廷说发就发,说还没到时候就还没到时候。
  谁都没法轻易揣测到陛下到底决定何时发海商引。
  但崇明教出海多次,肯定是有些经验以及可取之处的。
  “瀛洲商人也多。还有商会。”崔嵩这般和梁又锋说着,“您说这船是先造起来好,还是回头等拿了海商引再造?”
  崇明教早就开始造船了,没有海商引,他们也会出海的。
  现在各地衙门管得严,老百姓蠢蠢欲动,没敢直接造船而已。一旦有人开始造船,发现没人拦着,一定很快沿岸都开始造船。
  梁又锋听着他的话,喝了口小酒:“这钱是赚不够的。先出海的就一定能抢着好的了么?人家回头好的指不定还是留给崇明教的人。”
  这就是崇明教先出海的优势。
  崔嵩想着是这个理。
  “梁大人怎么看?”崔嵩觉得梁家消息灵通,恐怕比他知道得多一些。
  梁又锋其实挺欣赏崔嵩。
  寒门出身到这地步,不容易。
  他没和别的人说,却是和崔嵩细说了两句:“大家抢着想要出海赚大钱,你怎么不想想,赚他们的钱呢?”
  崔嵩疑惑。
  “木头。”梁又锋说着,“造船谁不要木头?铁。要不要?麻绳,要不要?船帆,要不要?”
  崔嵩一拍脑门。
  他忙起身朝着梁又锋拱手:“梁大人不愧是梁大人,在下自愧不如。”
  “哎。”梁又锋摆手,“你要是有心,这些提早备起来,也防着百姓加价。”
  崔嵩点头:“是这个理。”
  作者有话要说:  我赶上了!!!(破音)
  第125章
  崔嵩不是世家子弟, 便想着凭借双手,自己开创一个富裕人家。
  他得了梁又锋的话, 回去的时候便和妻子商量了下,从家中取出了部分钱, 准备动用到材料这一块中去。他为官多年, 死抠也是抠下了点余钱的。
  不是没有聪明人想到这一点, 但造船所需要的东西太多, 不多崔嵩一个, 也不少他那么一个。
  沿海从原本贫瘠的沙土地,转眼就建上了码头, 再转眼就平地高起,有了不少人聚集在这里,做起了这样那样的生意。
  没法出远海没有关系, 捕鱼也没给拦着。
  不过入了冬,朝中迟迟没个消息,众人也就回去闹腾自己过年的事。
  崇明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凑在一起,和自家教主一道热热闹闹过了一个年。
  火炮满天,笑靥如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