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郎说完,静了片刻,才道:“吏部尚书,我记得是云哲之父。”
  谢笙眼皮子一跳,可不是吗。
  “看来朝堂上又要有一番动荡了。”
  谢笙一时也陷入了沉思。
  云尚书是皇帝一手提拔上去的人,去年秋天才将将上任呢,到如今,甚至连一年都不到,皇帝肯定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吏部要有动荡了。
  不过在这之前,谢笙可没忘了,二郎之所以也要避出来,可和淑妃贤妃的娘家有关,还有高家……
  这几家一动,朝堂上的位置就要空上一空,等这件事情上达天听,吏部也要有大动荡了。
  谢笙突然有些庆幸,谢侯在兵部,否则这可真是一场无妄之灾。
  不管这件事情和云尚书有多大的关系,总归他做了这个尚书的位置,在其位谋其政,底下的人做了错事,他一个监察不力是跑不了的。
  “这时候想那么多做什么,”谢笙道,“你我的当务之急,是做好眼前之事才是。”
  第142章 更新
  东平镇最特殊的地方, 就在于它多年来都是几乎所有行商走陆路进京最愿意停留的地方。
  不过自打昨儿在东平镇看到了那样的情形之后, 谢笙便留心观察路上的行人, 发现竟然有不少人都似乎不太爱在东平停留了。
  谢笙一路上都把车窗开了一个小缝儿, 二郎自然也没闲着。
  “果然还是百姓的表现更直观。”
  二郎道:“咱们还不知道东平到底是个什么情形,百姓却已经晓得下意识的避开东平了。”
  “想来这些年离了东平,在别处安家落户的也不少,”谢笙道,“今儿出城时, 咱们特意从巷子里绕了一圈,我看到不少人家的门锁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有的甚至已经染上了锈迹,可见是已经许久不曾回来过了。”
  这东平县令倒是个奇人, 给东平的人分了三六九等,却不禁止人离开东平。对于东平越来越少的行商,他也像是视而不见一般, 端的是怪异得很。
  不, 换个方向去想,或许他并不是不想禁止百姓离开东平搬到别处,而是没办法禁止呢。
  县官再大,管得再宽,也管不住人家走亲访友。若是人家有钱, 难道你还能不许人置产置业不成?
  天底下可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二郎, 东平镇的这处房子,是娘娘之前就有的产业,还是新近才买下的?”
  二郎想了想, 道:“应当是新近才买下的。”
  “起初也没想着要买,只是母亲说总是住在客栈里头,总会不便,便叫人赶紧出来,先紧着路上的落脚点买了几处。有的恰逢其会,便买下了,有的还没能备下,不过仍有人在谈。”
  “到时候咱们不一定每到一处,都能住在自家产业里了。”
  谢笙听到此处,也不禁为朱皇后的大手笔而咂舌。
  不过想想这也是个在皇帝的默许下,能够光明正大丰富自己和儿子的小金库的时候,里头的银钱说不定还有不少是皇帝的私库赞助,朱皇后还不得可着劲儿的买买买。
  先前谢笙以为他们在东平镇住的地方是早先就已经买下的,也只是觉得朱皇后爱子心切。
  如今知道这不过是匆忙之间的行为,再联系到那处宅子的面积,和优良的地理位置,竟一时对谢笙先前的一些猜想有了佐证的意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