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31)(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公序良俗而论,冯淑娘如此坏人婚姻,败坏纲常,她比人贩子更加可恶。
  杏城令审结了金寡妇贩人一案,判罚杖刑八十,□□三年,因金寡妇要配合解救被拐卖的妇孺,暂时还押,延迟杖刑。签字画押之后,衙役把金寡妇带了下去。
  紧接着就要审刁二虎状告冯淑娘殴杀妻子案,趁着衙役提堂的间歇,杏城令回了二堂。
  以此看来,冯淑娘确实与金寡妇贩人一案无涉。然则,她这样的作为,不好录入文书。杏城令大概能摸得出伏传对此事的态度,可是,杏城令也很清楚,朝廷对此事的态度。
  寒江剑派的高人全都不娶妻纳妾,他们当然可以慷慨大方地认为你对妻子不好,妻子就可以跑。
  但,这个世俗所遵循的礼法,它不是这么运行的。
  金寡妇供词里与冯淑娘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划掉,因为冯淑娘和金寡妇贩人一案没什么关系。
  审刁二虎的案子就完全不一样了。刁二虎一直认定冯淑娘是人贩子,想要证明冯淑娘不是人贩子,就要得到金寡妇的证词。金寡妇的证词却让冯淑娘的立场更加恶劣公序良俗可以容忍人贩子。因为有人买才有人卖,人贩子为了钱财拐卖妇孺,这是人性。
  冯淑娘把别人的妻子嫁给外姓,却不图钱。那么,她图的是什么?
  她图的是破坏公序良俗,她要害的是纲常闺范,她比图钱的人贩子更加该死。
  这案子一旦被上官调卷审阅,冯淑娘就算死了都会被挖出来鞭尸。
  杏城令唯一能做的就是遮掩此事,不让刁二虎的状告记录在案,把这件事撤案处置。但是,现在他想要恐吓刁二虎撤案,还得来说服伏传,顺便让恰好在场的顾苹襄也闭嘴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伏传和顾苹襄都是聪明人,杏城令才说了一句,他们就都明白了杏城令的想法。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恐吓刁二虎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伏传反问道:县尊大人是认定了刁二虎说的都是真话吗?他说冯氏自己摔死了,冯氏就是自己摔死的?若冯氏不是自己摔死的,就因为她保护了一个被打得受不了逃出门的孕妇,她就活该被人找上门打死?
  杏城令叹了口气,说:我纵然能判刁二虎死罪,死刑犯的名单先送郡府,再到龙城,层层关卡,步步审阅,到最后刁二虎护妻杀贼有错无罪,冯淑娘破坏纲常必被开棺戮尸伏真人,我邓某人七品小官,对抗不得朝廷衮衮诸公。
  伏传冷笑道:这可巧了,我伏某人最喜欢对付的,就是身处庙堂之高的衮衮诸公!
  顾苹襄摸了摸鼻子,觉得身为四品督军的自己,确实有点太过于渺小卑微。
  简稻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听他们说了个间歇,马上就跳出来:伏师兄!那刁二虎就是在撒谎!我去冯淑娘家看过了,她脑袋都被砸成了渣渣,哪有人自己摔跤把脑袋摔成豆腐花的!力气稍小些的妇人都做不出那样惨状!必是被刁二虎打死的!
  顾苹襄看了看情况,说:那我去准备请魂用的纸笔,伏小师兄,您就受累在神龛香案前演一场?我倒是知道您修为深厚,不必搞那么多花头。门口那么多看戏的老百姓,不给他们演一场,只怕他们以为咱们在自说自话
  伏传点点头,再看杏城令:县尊大人,还请秉公断案。道理归道理,世故归世故。若人人都老于世故不讲道理,这世上哪还有明镜高悬?哪还有昭昭青天?
  杏城令长叹一声,摇头道:罢了,罢了。
  第319章
  谢青鹤在住处喝了两泡茶,原本想安安生生待着,等小师弟回来。
  奈何寄居富商的家中规矩不严,总有小丫鬟牵着手偷偷跑来看他,最开始是隔着院门远远地看,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往前探一探。谢青鹤只好把烤好的地瓜装盘子里,回屋里坐下慢慢剥。
  哪晓得热衷美男的小丫鬟们胆大包天,见不着廊下喝茶的谢青鹤了,居然还敢悄悄戳窗纸。
  这架势说不得就要进门来帮着剥地瓜皮了。
  倒不是谢青鹤自矜身份不肯与丫鬟交往,实在是以他堂堂寒江剑派掌门真人的身份,绝不能落下勾引家婢的污名。光看这几个小丫鬟嘻嘻哈哈闯男客宿院的模样,就知道这家里没什么规矩。真要出点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谁都说不清楚。
  何况,这里还是剑湖庄弟子的家中,稍微有点传言,那就更不得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