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36)(3 / 4)
多谢师兄!柳长安大喜过望,若能办妥玄女庙之事,大师兄必会开恩准允。
为了能讨好宗门习得晋内之法,卖皇帝就是分分钟的事。
李南风已经被折腾得全无睡意,说道:我知道分寸。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
翌日。
李南风掐着散朝的时辰,入宫候见。
排在他前边的有三位尚书,才客气地叙礼说了两句话,宫监便来招呼:还请三位大人略等一等,陛下请卫将军即刻觐见。
这三位尚书也都习惯了,天子宠臣就是有特权,随时插队觐见。
李南风客气了一句,随宫监入内,那宫监点头哈腰帮着打帘子,一口一个三爷请。
朕以为你今日在镇抚衙门办差没空进来,怎么突然进宫来了?皇帝刚下朝不久,才换了御常服,正在吃饭。一边的宫监很懂事地给李南风准备餐具,添墩子在御桌边上。
皇帝则吩咐下人:把这边几碗菜送到李尚书那边去,请他们先吃饭。
朝臣们都是天蒙蒙亮就进宫候朝,事情说完也得小半天,到散朝时通常都饿得饥肠辘辘。皇帝下朝就要吃饭,招待来觐见说事的大臣吃一顿也是常事。今天李南风突然插队进来,皇帝也没打算叫几位珍贵的尚书在外边饿肚子。
安顿好外边的大臣之后,看李南风脸色,皇帝又屏退了殿内服侍的宫监宫婢。
李南风才把龙鳞卫快马加鞭从杏城送来的文函卷宗一起交给皇帝过目,顺便说了柳长安夜赴龙城的事情:大师兄想必是下了决心,必要办成此事。
双管齐下啊。皇帝看完了卷宗,也禁不住叹了口气,略觉难办。
自古皇权不下乡,乡民就是弱肉强食的状态,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师兄的态度很明确,既然皇权管不着底层,他就打算给底层的弱肉戴尖刺了。
叫柳长安亲自来递话,这是一层意思。宗门法旨,你敢不敢抗令?
又叫龙鳞卫送了杏城令审决王氏女弑父案的卷宗,就是不允许拖泥带水暧昧处置这事要朝廷公议,必须朝廷来处建玄女庙的银子。皇帝开私库内帑,发中旨建庙,那都不行!必须过明路。
柳长安是给李南风递话,杏城令与顾苹襄则是给周朝天子递话。
李南风见皇帝长眉轻蹙,以为他在头疼这事不好办。哪晓得皇帝将手指扣在卷宗上,说:从前遇见欺虐下民的昏官污吏,他拔剑就杀,杀了就走。如今也还算给我几分面子,都照着律法来办。
小师弟也很不懂事。既然就在他身边服侍,怎么敢叫他的名讳上了卷子?他日遍传阁部,这人那人都敢直呼名讳,岂不荒唐。说着,皇帝竟然把杏城令提来的卷宗和顾苹襄送来的文函,尽数丢进火盆烧了个精光。
李南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端起面前的杏仁茶,茫然地啜了一口。
皇帝见卷宗彻底烧没了,方才滑动自己的轮椅,转而吩咐李南风:你待会儿就给河西那边龙鳞卫去信,叫他们重新整饬一份文书,谢真人尊讳绝不许见诸于翰墨。
这事重点是这个吗?李南风彻底无语了,大师兄要建玄女庙,他是要入世。
入世不好么?皇帝反问。
他俩都是寒江剑派与谢青鹤年龄最接近的内门弟子,谢青鹤做掌门弟子的时候,他俩都在外门执掌庶务,直接向谢青鹤负责。谢青鹤是什么想法,对世事是什么态度,旁人或许碍于谢青鹤对上官时宜的尊敬暧昧不清,他俩是最明白不过的。
大师兄修的是人间道。他要入世修行,我岂能断他前程?皇帝说。
这句话说得甚是绝情。
不是对谢青鹤绝情,而是对天下苍生绝情。
他在伏蔚的皮囊里待了八、九年之久,一直尽心竭力抚民治世,却从来不是因为他牵挂天下。
只是因为谢青鹤命他治世赎罪,他才兢兢业业地当这个皇帝。他既不热爱天下,也不怜悯众生,让四海平稳是他所受的刑罚,使百姓安康则是他讨好大师兄的唯一手段。 ↑返回顶部↑
为了能讨好宗门习得晋内之法,卖皇帝就是分分钟的事。
李南风已经被折腾得全无睡意,说道:我知道分寸。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
翌日。
李南风掐着散朝的时辰,入宫候见。
排在他前边的有三位尚书,才客气地叙礼说了两句话,宫监便来招呼:还请三位大人略等一等,陛下请卫将军即刻觐见。
这三位尚书也都习惯了,天子宠臣就是有特权,随时插队觐见。
李南风客气了一句,随宫监入内,那宫监点头哈腰帮着打帘子,一口一个三爷请。
朕以为你今日在镇抚衙门办差没空进来,怎么突然进宫来了?皇帝刚下朝不久,才换了御常服,正在吃饭。一边的宫监很懂事地给李南风准备餐具,添墩子在御桌边上。
皇帝则吩咐下人:把这边几碗菜送到李尚书那边去,请他们先吃饭。
朝臣们都是天蒙蒙亮就进宫候朝,事情说完也得小半天,到散朝时通常都饿得饥肠辘辘。皇帝下朝就要吃饭,招待来觐见说事的大臣吃一顿也是常事。今天李南风突然插队进来,皇帝也没打算叫几位珍贵的尚书在外边饿肚子。
安顿好外边的大臣之后,看李南风脸色,皇帝又屏退了殿内服侍的宫监宫婢。
李南风才把龙鳞卫快马加鞭从杏城送来的文函卷宗一起交给皇帝过目,顺便说了柳长安夜赴龙城的事情:大师兄想必是下了决心,必要办成此事。
双管齐下啊。皇帝看完了卷宗,也禁不住叹了口气,略觉难办。
自古皇权不下乡,乡民就是弱肉强食的状态,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师兄的态度很明确,既然皇权管不着底层,他就打算给底层的弱肉戴尖刺了。
叫柳长安亲自来递话,这是一层意思。宗门法旨,你敢不敢抗令?
又叫龙鳞卫送了杏城令审决王氏女弑父案的卷宗,就是不允许拖泥带水暧昧处置这事要朝廷公议,必须朝廷来处建玄女庙的银子。皇帝开私库内帑,发中旨建庙,那都不行!必须过明路。
柳长安是给李南风递话,杏城令与顾苹襄则是给周朝天子递话。
李南风见皇帝长眉轻蹙,以为他在头疼这事不好办。哪晓得皇帝将手指扣在卷宗上,说:从前遇见欺虐下民的昏官污吏,他拔剑就杀,杀了就走。如今也还算给我几分面子,都照着律法来办。
小师弟也很不懂事。既然就在他身边服侍,怎么敢叫他的名讳上了卷子?他日遍传阁部,这人那人都敢直呼名讳,岂不荒唐。说着,皇帝竟然把杏城令提来的卷宗和顾苹襄送来的文函,尽数丢进火盆烧了个精光。
李南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端起面前的杏仁茶,茫然地啜了一口。
皇帝见卷宗彻底烧没了,方才滑动自己的轮椅,转而吩咐李南风:你待会儿就给河西那边龙鳞卫去信,叫他们重新整饬一份文书,谢真人尊讳绝不许见诸于翰墨。
这事重点是这个吗?李南风彻底无语了,大师兄要建玄女庙,他是要入世。
入世不好么?皇帝反问。
他俩都是寒江剑派与谢青鹤年龄最接近的内门弟子,谢青鹤做掌门弟子的时候,他俩都在外门执掌庶务,直接向谢青鹤负责。谢青鹤是什么想法,对世事是什么态度,旁人或许碍于谢青鹤对上官时宜的尊敬暧昧不清,他俩是最明白不过的。
大师兄修的是人间道。他要入世修行,我岂能断他前程?皇帝说。
这句话说得甚是绝情。
不是对谢青鹤绝情,而是对天下苍生绝情。
他在伏蔚的皮囊里待了八、九年之久,一直尽心竭力抚民治世,却从来不是因为他牵挂天下。
只是因为谢青鹤命他治世赎罪,他才兢兢业业地当这个皇帝。他既不热爱天下,也不怜悯众生,让四海平稳是他所受的刑罚,使百姓安康则是他讨好大师兄的唯一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