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匆忙赶来的大格格的族兄,也就是本来说好了的来背大格格上花轿的年轻人,看着这个情况,干瞪着眼睛不敢出声阻拦。太子殿下这简直是···,是什么呢?平时文采不错的他此刻也说不出来一个道道。不过他决定了,等自己明年大婚,他也亲自抱着媳妇儿上花轿。
  胤礽稳稳的抱着大格格,不急不缓的穿过庭院来到前院,一路上无视众人各个眼睛快要掉出来的模样,对于大阿哥带着一帮子宗室少年们的闹腾欢呼声也当听不见。等到宗室的福晋们用藏香熏好凤舆,驱除邪气后,就干脆利索的把大格格放到了花轿里面坐稳。
  本来心里悲伤难忍眼眶红红的倭黑大人和钮钴禄福晋,还打算在宝贝闺女上花轿前说几句话来着,可是他们此刻只能睁大眼睛呆呆的看着这一幕,呆呆的跟着众人一起恭敬的跪送太子殿下和太子妃。
  今天好好做个小公爷的傅尔丹小舅子,乖巧的跪在阿玛额娘的身边,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趴伏在地,小家伙高高的抬着头,满眼崇拜的瞅着太子殿下好像很轻松的抱着,自己一下也抱不动的亲姐姐上了花轿,只觉得太子殿下简直不要太巴图鲁。
  整个皇城里头的满清老少爷们,都因为太子殿下这个巴图鲁的表现议论纷纷,一传十十传百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皇宫,乃至各个翘首期盼却进不来皇城的大清国老百姓的耳朵里。
  终于要娶儿媳妇的康熙皇帝等在紫禁城里头,心里的紧张激动就好像是当初自己大婚的时候。他听到身边有人和他说话,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转过头来一脸迷茫的问他旁边的御前行走容若大人,“你说什么?朕没听清楚?”
  容若大人露出一口大白牙,笑的春光灿烂,“回皇上,奴才刚刚说,太子殿下亲自抱着太子妃上的花轿,从太子妃的院子到前院再到大门口。”
  小太子不错,够巴图鲁。太子妃没有年长的亲兄弟,凑活着让一个族兄背着上花轿,确实是有些委屈。
  “现在满京城的老百姓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真正的巴图鲁。以后我们满人家的姑娘出嫁,家里若没有亲兄长背着,就让新郎官背着或者抱着上花轿,奴才以为此举挺好。皇上以为如何?”
  康熙皇帝因为儿子非同常人的做法嘴角抽搐几下,他就知道那个小子不会老老实实的和其他人一样简单的迎个亲。心里头因为儿子的这个举动骄傲不已,脸上却是故作矜持点头。
  反正皇家的阿哥们都打小儿学文学武,力气够,不怕。以后哪个新郎官因为抱不动新娘子被累的牛喘,甚至是直接累趴下,怪自己平时锻炼太少。男子汉总不能弱的抱不动自己媳妇不是?
  康熙皇帝一脸骄傲,却不知道他后宫的妃嫔们,包括皇贵妃娘娘各个都是心里头酸水直冒,心情无比复杂。整个紫禁城,也就皇太后和大福晋是以正室之礼被迎娶进门的,可是她们谁也没有这个待遇不是?更何况,毓庆宫里头,目前为止连个装脸面的良娣都没有。
  太皇太后和苏茉儿姑姑相视一笑,她们可以相信,这两个孩子,将会获得皇家几代人都没有的幸福。
  “我以后嫁人的时候,也要和太子殿下,大格格这样。”张英的小孙女儿甜姐儿捧着脸,一脸梦幻。她的弟弟们也都还小,肯定背不动她,她也不想要那些臭臭的族兄们背她。
  李光地家的女儿这些年更沉稳了一些,听了甜姐儿的话,脸蛋红红,沉默不语,不过心里头也是下定了决心。
  博尔济吉特王妃看着女孩子们都是一副春心萌动的模样,在心里无奈的摇头。小姑娘们都只看到太子殿下多么巴图鲁,却不知道,重要的不是太子殿下这个惊世骇俗的巴图鲁的举动,而是这个举动后面的心意和爱护。
  “太子殿下真巴图鲁也,以后我也要抱着媳妇上花轿。”军事学院的学子们各个都在心里做了决定。他们又不像国子监那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只能自己心里头想想,背都背不动吗,更何况抱着自己媳妇走那么多路。
  国子监的“弱鸡们”,迎着工学院,商学院,军事学院的冤家对头们意味深长的目光,各个目不斜视,装作没看到,然后偷偷的在心里头下定决心,打今天起好好的跟着武学老师学习,刻苦锻炼身体。抱不动媳妇什么的,绝对不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至于那些家里没有儿子或者儿子比女儿小的父母们,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样福至心灵。不愧是他们的金童太子殿下,够男子汉,够巴图鲁。以后他们家闺女出嫁,也这么着。什么?从闺房到大门口的花轿太远你力气不够,背不动?抱不动?那你还娶啥媳妇?回家再吃三年奶去。
  为了满足广大老百姓亲自瞧瞧他们的太子殿下娶亲的盛大场面,礼部制定的迎亲路线是先出皇城,在四九城绕一圈后,转正阳门进皇宫。所以今儿四九城的老百姓看看长龙一样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心里头都是特别的满足兴奋。
  连同那些从各个地方专门赶来凑热闹的大清国子民们,一个个都是激动难耐,脸色红扑扑的,俩眼放光,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当年大婚的时候那样的期待欢喜,笑逐颜开。
  “爹爹快看,太子殿下真好看。”小胖娃娃热切的盯着马身上的胤礽,激动的大喊出声。
  周围的人群发出善意的笑声,“太子殿下天上金童下凡,当然好看。”
  “别说小孩子,我上次在西山遇到太子殿下,也是看的入迷。”
  “想要多看太子殿下一眼,就常去西山转转。哎吆,我那年在西山打猎遇到太子殿下,他还是十来岁的模样,转眼间太子殿下就娶太子妃了。再过几年我们就可以有皇孙了啊。”
  “美得你吆。皇上刚刚颁布的新法令,你不知道啊?太子殿下要等到十六周岁才能圆房。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小皇孙出生,至少,还有六年。”
  “六年就六年,等着就是。二十年前看皇上大婚,现在又亲眼看着太子殿下大婚,老夫这辈子福气旺,肯定能看到皇孙大婚。”
  “嘿嘿,咱们赶上这个太平盛世,福气都旺,好好保养自己的这个身子骨,说不得真能看到皇孙大婚。二小子,把那个早生贵子的烟花多放几个,多用力气,放高点。”
  “好嘞,爹。你瞧好就是,孩儿保证压过对面的烟花。”
  兴高采烈的老百姓们大声的说着笑着,饱含祝福的目光一路追随者迎亲的队伍。看着他们丰神俊朗的太子殿下,端坐马上一派肃穆庄重的模样,载歌载舞,欢呼雀跃的同时,又都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太子殿下这是还没情窦初开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