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书房今儿当值的官员恰巧有陈延敬大人,想到儿子说的大清一代“完人良相”,康熙皇帝就把陈延敬大人唤了进去。
  沉默了好一会儿,康熙皇帝才堪堪开口,“爱卿对太子出阁讲学,解说四书五经的内容,有什么看法?”
  未来的“完人良相”陈大人,此时还没有修炼到后世评价的“等、稳、忍、狠、隐”官场五字口诀。相反,因为这些年康熙皇帝和胤礽的大力改革,他的官场生涯可谓是小有波折,顺风顺水。
  精明强干的陈大人立刻就领悟到,康熙皇帝想听的是他心里头的大实话,不是外面那些夸夸其谈的锦绣之词,瞅着康熙皇帝脸上的沉重之色,更是让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推脱敷衍的心思。
  心里尚存有一抹赤诚耿直的陈大人,谨慎小心的思索了好久,终于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理智,极其艰难的吐出来一句话,“回皇上,微臣大胆猜测,太子殿下他,估计会不大喜欢。”
  康熙皇帝瞧着他那副随时准备身赴刑场的模样,乐了出来,追问道:“何以如此说?”
  瞧见皇上神色放松开来,陈大人在心里长呼出一口气,慢声说道:“回皇上,昔日曹孟德有诗写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此表达空蒙浑融,轮廓无边的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以及自己的抱负志向。”
  “微臣刚刚想到这句话,却又觉得,以这句话形容太子殿下,也只能形容其中的一个部分。民间老百姓都说太子殿下是天上金童下凡,微臣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该形容,太子殿下这般波澜壮阔的神仙人物。”
  反正太子殿下他和普通人不一样,他肯定不会喜欢把自己拘束在四书五经里面。他们这些老头子虽然不大懂太子殿下的想法儿,可也不舍得这么委屈自己的小太子不是?
  两三天一次的,一次就是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只讲说枯燥乏味的四书五经,以太子殿下的为人性情,他可以完美的坚持下来,但是他肯定会觉得郁闷。
  虽然他大婚了,可他还只是一个十二岁的,活波好动的孩子,就算将来太子殿下长大成人,他估计也坐不住。因为他的胸怀太大,太广,就好像是茫茫无边的大海,自由吐纳日月星辰,包容世间万物万象。
  单单的九本儒家经书,不可能满足太子殿下的求知欲,让他穷其一生去钻研。
  康熙皇帝听懂了陈大人的意思,笑了笑,波澜壮阔这个词儿,用的倒是不错。也罢,反正他还年轻,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眼下不要宝贝儿子太过委屈才是正理。“既如此,陈爱卿拟旨。”
  陈延敬大人一边起草诏书,一边抑制不住的心潮澎湃。
  这份影响深远的经筵改革旨意昭告天下以后,在官场,尤其是大清文坛引起的轰动简直是惊天动地。尤其对于大清的汉家文人而言,这简直天音下凡人间,普度众生。
  取消展书官,可以安坐讲学,可以抛开四书五经,讲道家,墨家,法家甚至是当世三大家的学说。
  第152章 飞机
  如此轰动古今中外的一件大事儿, 就这么轻描淡写的, 在一个稀松平常的中午,在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时候,在胤礽几乎都要放弃这个打算,要转去想其他方式的情况下,发生了。
  那天, 几个正式进学的阿哥们都着急赶去纳兰家找容若大人, 他们当天的晚膳就在大阿哥的带领下, 由容若大人的母亲, 出身济王府的多罗格格亲自打点。
  而画的兴起,忘乎所以的胤礽在把那副拜堂的大画儿完成以后,才发现时间已经很晚了, 还有半个小时就是晚膳时间, 他也顾不上收拾他的画儿,赶紧到暖阁去眯一会儿。
  等到他短短的一觉醒来,快速的梳洗完毕, 从暖阁里头一出来,就看到康熙皇帝和太子妃正带着几个没剃头的小弟弟们,对着他的那两幅画儿兴致勃勃的讨论着。
  小家伙们并没有康熙皇帝或者太子妃看到这副画的时候的震惊和感慨,在他们天真单纯的内心, 从他们出生到现在受到的各种精心的呵护照顾, 都让他们没有丝毫怀疑的认为,他们的皇宫,他们的家, 就是这么其乐融融,喜乐美好。
  太子二哥画出来的场景和气氛,就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家的样子。
  “三姐姐和五姐姐那天都穿的一样的红色衣裳,梳的一样的发型,还都是低着头。”天性喜欢画画儿,习惯观察入微的小六阿哥仔细瞅了半天,终于辨认出来哪个是三格格,哪个是五格格。
  “六哥和胤祐,还有八弟也穿着一样的衣裳,一样的发型。”小七阿哥出声反驳,除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阿玛以及太子二哥,男孩子都穿男孩子的衣裳,女孩子都穿女孩子的衣裳,不是很正常嘛?
  “胤祀知道,我们的高矮不一样,都是抬着头。但是三姐姐和五姐姐差不多高,还看不到脸。”小八阿哥机灵的说出自己的观察,发现胤礽走了过来后,就迅速挪到胤礽的跟前,小胖手抓着他的衣襟,仰起头眼巴巴的望着他。
  “太子二哥,我们什么时候还去西山,胤祀跟着四哥抓鱼做鱼汤。”
  “太子二哥,胤祚也喜欢西山,我们一家人一起去,胤祚画一幅秋天的西山。”
  “太子二哥,胤祐也抓鱼。”
  弟弟们一脸欢快的围着他,一人一句奶声奶气的童言童语,让胤礽眉眼放松,开怀一乐,也让一旁的康熙皇帝和太子妃哭笑不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